家乡琐忆 一七七

柳韵=刘云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很少完完整整看全场戏,反而看了两场《忠义千秋》。第一次是在关汉卿大剧院看运城三个团合演的版本,第二次就是昨天看的准备下乡演出的版本。</p><p class="ql-block"> 是因为朋友老赵敬仰关圣,我特意陪他去看的。</p><p class="ql-block"> 运城是关公故里,关公文化是运城的名片。运城人不仅敬仰关爷,也酷爱蒲剧。运城市委政府出台措施出资千万,整合涣散的剧团成立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受李树建豫剧《义薄云天》的启发,又斥资千万打造了蒲剧《忠义千秋》,不能不感叹运城对文旅的重视。昨天看了《忠义千秋》,感觉还是一部创作剧目,理应在民间常演,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全球最多的庙宇是关帝庙,戏曲中最难演的关公剧目。因为信仰,关羽题材的剧目有很多,演关羽剧目的讲究也很多,很多剧目现已失传。耳熟能详的有《桃园结义》《古城会》《水淹七军》《华容放曹》《单刀会》《走麦城》等等。蒲剧常演的剧目《古城会》较多,温俊祥老师演过《古城会》,流传有《关羽斩子》的唱段,赵振表演过《风雨竹》一折,以前还有创作有《关公与貂蝉》。陕州团的名老艺人苏安理人称“高杆红”,以演《古城会》闻名,还演过《走麦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称为蒲剧“活关公”的董银午在三门峡会兴演出关公戏,陕州蒲剧团第二天要接山西剧团继续演出,头一天就贴出戏报要演《古城会》。董银午闻听后就说我还没走,就有人敢贴出戏报要演关爷戏,我倒是要看看苏安理的关爷戏到底怎么样。第二天他特意留下来看了苏安理的《古城会》,看后感慨的说,苏老师的关爷戏比我在上,以后遇见苏安理,我就不演关爷戏。</p><p class="ql-block"> 如今蒲剧的赵振、李建栋、安亮等年轻的优秀演员又扛起了关公戏的大旗。蒲剧《忠义千秋》从关羽背井离乡讲起,选取了桃园结义、徐州失散、风雨竹、古城会、华容道、水淹七军、走麦城等情节,直到结尾的封神,展现了关羽的一生。关羽题材的创作剧目很难,因为关公在民间的传说太多了,老百姓熟知《三国演义》,通过一部剧目展现关羽的忠义勇武实属不易。昨天看后感觉第一场出逃关羽的出场导演处理有点拖沓,与紧张气氛不合。因为是展现关羽的一生,关羽的传奇故事又那么多,每一场观众都要看过后才能弄懂这是哪一出,全剧缺乏点睛的串联,或是用画外音或是用伴唱联接,能给观众交待提示清楚,才更便于观众看懂戏。关公戏功架为主,蒲剧的功架戏尤为讲究,不比京剧豫剧差池,蒲剧的关公、马童功夫了得。昨天的两位年轻演员,对于关公上马、圆场等身段的表演,动静威武有序干脆利索,剧中关羽有两次上马的表演,导演处理演员表演都非常好,体现了蒲剧的讲究。如果说功架对塑造关羽勇武有看头,那么风雨竹对塑造关羽忠义有情由。剧中古城张飞的莽撞与猜疑,让人对关羽为忠义忍辱负重潸然落泪,好兄弟未必总是谦谦相让,总是在冲突与宽容中建立情义。《麦城》一折剧团万不得已才演,老百姓也不待见,民间有腊月不看麦城的讲究,体现了民间对关爷的敬重情感。关羽明知荆州失守事关全局,拼死血战殒命成全大义。虽然老百姓不接受走麦城的结局,但跳出来看戏,演员的表演是很精彩的。这场戏前如果能加上关羽对故乡的思念,则更能突出关羽重情重义悲壮的英勇气概。《忠义千秋》演出两个半小时,张志勇老师介绍说排练时间很紧张,能演到这样的程度实属不易。愿这帮年轻的优秀演员能掀起关公戏的热潮,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积极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