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走进丹东

五彩云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致敬英雄,走进丹东</b></p> <p class="ql-block">  丹东是离历史最近的地方,它见证了抗美援朝血与火的洗礼,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之城。八一前夕,顶着烈日,我和女儿一起来到中朝边境——丹东,只为触摸那段不寻常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半,骄阳似火,我们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首先看到路边一行黑色的大字“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矗立在绿色的草坪上,心情马上变得沉重起来。标语对面的广场上陈列着,当年志愿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大炮、机关枪等,一行行,一排排庄严整齐地站在烈日晴空下,弹痕累累肉眼可见,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战士们曾经的英勇和无畏。我们绕着烈士纪念塔,静默了许久,才排队踏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序厅正中是伟人与彭老总握手的巨幅雕像,上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金光闪闪,左右两侧分别是战士们冲锋陷阵的群雕和后方群众支援前线的场面,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到那个炮火连天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  展馆内安静异常。游客们都表情凝重,只听见穿军装的讲解员深情的解说。橱窗里展示的每桢照片都定格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特定时空,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吃冻土豆,炒面就雪的场景,看后令人动容,眼泪不自觉地滑落。那些发黄的日记和家书,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党的忠诚包括其中。那一件件破旧的棉衣和残留着弹孔的军用水壶,吹过的冲锋号,仿佛还带着战士们的体温,无非想告诉我们英雄也是普通人,有血有肉,真实存在,他们流血牺牲不是为了传奇,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尽享和平。此刻志愿军英雄们变得亲切可感,面容生动,不再是历史书上苍白模糊的名字,也许他们正深情地注视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要数模拟还原战争场景,通过声光电技术,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战场的硝烟弥漫和残酷,透过画面仿佛能听到枪炮飞机的轰鸣声,看到战士们奋不顾身的身影。这里现在不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我看到擦试眼睛的老人和孩子,还看到自觉敬礼的小年轻,看到爸爸小声地给儿子讲战斗情形,还看到妈妈在教育孩子要珍愛和平。英雄无语,长眠与此,他们以青山为伴,与日月同辉,我们虽未闻炮火,却必须记住硝烟。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是最值得孩子们永远追的星。</p> <p class="ql-block">  出纪念馆, 我们来到鸭绿江边,走上断桥,这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取景地,电影插曲《英雄的赞歌》响彻耳畔,我也禁不住跟着熟悉的旋律哼唱几声,并告诉女儿,我们是看着战争片长大的一代人,《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铁道游击队》都看过,里面的插曲也会哼唱几句,小时候做梦都想当英雄。现在我如愿来到了英雄之城丹东,踏上了鸭绿江断桥,而当年那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热血青年却大多数魂断异国他乡。断桥还在英雄却不见踪影,那种痛深入骨髓,我相信50岁以上的人体会更深。我们现在脚下踩的每一寸安宁,都是你们当年拼命守护的远方。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名字将永垂史册,光照千古。</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坐上游船,欣赏鸭绿江两岸风光。对岸朝鲜新义洲的太阳楼近在咫尺,房屋、树木、土地、船只,清晰可见。两国游船上的人们互相挥手致意,表示友好,一衣带水这是最好的成语注解。据导游介绍鸭绿江是世界上唯一无界的河流,中朝两国共用,两岸没有铁丝网之类的东西,只要不上岸,两岸船只可随意停靠。</p> <p class="ql-block">  夜游安东老街,看到的是丹东除自然风光外的另一幅情景:商铺林立,灯火通明,美食文化与民国风情交融,烟火气很浓。老街中段的大舞台上正在演出节目,迎接“八•一建军节”的横幅鲜艳无比,歌唱祖国,歌唱英雄的旋律陆续响起。丹东这座英雄的城市在用自己的方式致敬英雄,让人们在品尝美食、休闲娱乐的同时,铭记历史,铭记英雄。</p> <p class="ql-block">  这趟来丹东,收获颇丰。既欣赏了英雄之城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感受了抗美援朝历史的厚重,还领略了边境小城的风土人情。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护祐我巍巍华夏!愿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成为传统!愿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2025年8月3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