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怎一个热字了得

曹正刚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重庆之夏,那酷热岂是一个“热”字就能概括得了的?“煎熬”一词在那年的酷暑面前都显得如此无力。作为重庆人,“热”早已超脱了温度计上数字的范畴,它是皮肤上那一层怎么也擦不干的黏腻汗珠,是喉咙里仿佛要燃烧起来的干渴感觉。</p><p class="ql-block"> 自2020年起,重庆夏季气温屡屡冲破45℃,41℃竟沦为所谓的“舒适区”,这在气象记录里可是从未有过的情况啊。</p><p class="ql-block"> 8月23日处暑那天,我瞅着天气预报里那40℃的红色预警,满心以为高温即将退去。可谁能想到,立秋之后,那热浪反而愈发猖獗,犹如一把钝刀,一下又一下地狠狠磨割着城市的每一根神经。</p><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沥青路面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软化成了冒着气泡的黑色糖浆,鞋底刚一踩上去,那黏腻的触感就像无数小虫子在脚底乱爬,让人不禁头皮发麻。树上的蝉鸣声断断续续,好似被高温紧紧掐住了喉咙,只能发出微弱的呜咽声。</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酷热,把重庆变成了自1891年有记录以来最炽热的炼狱。风呼啸而过的时候,带起的并非凉意,而是裹挟着烟尘的滚烫气流。翻开重庆市气象局的记录,2022年夏季高温日数最终定格在56天,这是131年来,这座城市首次被热浪彻底地征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又到了八月初,高温再次气势汹汹地来袭,连续多日在40至42摄氏度之间徘徊,暑气依旧那般嚣张。虽已临近立秋,但天气仍然像烈火在油锅里烹炸一般,江河都快要干涸见底了,那裸露的河床就像大地身上触目惊心的伤疤,无声地诉说着旱魔肆虐后的悲惨景象,满目的疮痍让人看了忧心忡忡。</p><p class="ql-block"> 水泥路面蒸腾起层层热浪,仿佛大地在痛苦地呻吟,正在苦苦渴求着哪怕一丝的凉意。屋前的田地裂开了一道道大口子,像干渴至极的嘴巴仰望着天空,山后的竹林也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变得枯黄一片,就好像深秋提前降临,生机全无。</p><p class="ql-block"> 在这烈日的炙烤下,空气都变得焦灼滚烫,每一次呼吸都好似在灼烧着肺腑,热得人简直喘不过气来。偶尔有一阵微风轻轻掠过,却如同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抚平这无边无际的暑热,风过之处依旧是滚滚热浪。人们要么躲在阴凉的角落里,要么手持凉扇,试图在这肆虐的热浪中觅得一丝慰藉。</p><p class="ql-block"> 这流金铄石的季节里,玻璃幕墙反射的耀斑如同定向激光一般,连时间仿佛都被烤得扭曲变形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而煎熬,真可谓度日如年。望着这一片狼藉的景象,我心中不禁涌起敬畏与无奈之情。这酷暑的威力,果真是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令人望而生畏,却又无力抵抗。</p> <p class="ql-block">  提到重庆,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火锅”和“山城”,而“热”这个字也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之一。重庆的夏天,似乎比其他城市更加“火热”,这不仅仅表现在气温的攀升上,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炽热体验,热得仿佛深入骨髓。那么,重庆到底热到何种程度呢?且让我带您一同探究一番。</p><p class="ql-block"> 重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有着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独特魅力。这里的夏天漫长而炎热,山城的热从来都不只是温度计上的数字。朝天门那火锅升腾起的蒸汽与嘉陵江的晚风相互交融,棒棒军那古铜色皮肤上的汗珠折射出码头文化的光泽,就连解放碑的钟声都仿佛带着灼热的金属质感。</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里的高湿度,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汗水就像被牢牢锁住了一般,难以蒸发,让人感觉就像身处蒸笼之中,憋闷无比。</p><p class="ql-block"> 从六月到九月,重庆的夏天好似永无尽头,热气源源不断。尤其是七八月份,烈日高悬在空中,几乎每天都被炎热所笼罩。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重庆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火炉城市”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六七十年代的夏天,虽然没有空调和冰箱,但人们也有着独特的消暑方式。那时,消暑主要依靠顺应天时。白天酷热难耐的时候,人们就躲在屋檐下、大树荫里乘凉。</p><p class="ql-block"> 一到晚上,大人小孩纷纷搬出竹席、凉席和凳子,到有风的地方睡觉。那时候孩子多,大家挤在一起,摇着大芭蕉扇看星星。阵阵凉风吹过,凉爽又惬意,那种感觉至今都难以忘怀,就像清风把人送入了甜美的梦乡。</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还会用各种“土法”来降温。天气炎热又干燥的时候,爸妈会让我们在屋里的地上泼点井水,用井水擦凉席,或者把西瓜、汽水泡在水桶里降温。在我们农村,井水被亲切地称为“井冰凉”,喝上一口,甘甜沁心。有时候热得难受,喝上一捧井水,心里顿时凉爽起来,热气一下子就消散了。</p><p class="ql-block"> 夏天家里还会准备绿豆粥、竹叶石膏水等解暑饮品,清甜可口又能解暑。还有用红薯粉或豌豆粉做的凉粉,切成块后拌上酱油、醋、蒜泥等调料,清爽美味。这些简单的饮食成为了我们夏天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邻里关系十分融洽。记得某个炎热的下午,一群小伙伴正在院子的大堂屋里纳凉。屋外地坝上热得仿佛能把鸡蛋煎熟,就在这时,张伯娘就像及时雨一样抱来了用井水冰镇的西瓜。只见她用刀尖轻轻一触西瓜,“咔啦”一声,那暑气瞬间就被这清凉一扫而光,她还热情地招呼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清凉。</p><p class="ql-block"> 后来,条件稍微好了一些,卖冰棒的吆喝声就成了我们最期待的声音。一听到这个声音,孩子们就兴奋地冲出去买冰棒。冰棒放进嘴里,啧啧有声,那冰凉美味的感觉至今都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竹椅、蒲扇、井水镇着的西瓜,这些夏日元素已经被珍藏在记忆的深处。如今,空调轰鸣,为家家户户带来了新的消暑方式。</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光的流转,重庆人的消暑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对清凉的渴望却从未改变。当今夏天,许多重庆人会选择前往山水景区避暑。这些地方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逃离酷暑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在山城,最凉快的地方要数轻轨地铁站里了,很多市民每天都会选择去那里纳凉。大街上的行人纷纷撑起遮阳伞、穿着轻薄的衣物,试图逃离炎热,而狭窄的老街巷反而成了避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高温给生活带来了挑战,如何保持清凉成了一个难题。重庆人有着自己的应对之道——吃辣,辣椒能促使身体出汗,带走热量,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此外,早晚时分去公园或江边散步,享受凉意,也是不错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去公园漫步,让绿意洗去尘埃;去河边吹风,让河水带走烦躁;或者关掉空调,在房间里静坐,聆听窗外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能让我们找回宁静与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这炎热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生活的热情所在。它让我们在汗水中学会坚韧,在炎热中懂得珍惜,在挑战中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城市里,炎热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气象概念,而是对生命的淬炼。就像鹅卵石经过水流的冲刷后绽放出光彩一样,我们在炎热的洗礼下也会变得更加坚韧。</p><p class="ql-block"> 怎一个“热”字了得?这不仅仅是对天气的感叹,更是对生活的领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清凉之地。心有清凉,何惧夏日漫长。只盼不久之后,清风徐来,吹散这恼人的暑气,换得一季的舒爽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自拍</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