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抗战精神始终是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密码。那种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穿越八十余载风雨,依然为我们勇担时代使命提供着不竭动力。<br>在历史的坐标上,抗战精神有着最厚重的底色。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咀嚼草根树皮,用生命诠释 “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的赤诚;八路军 “狼牙山五壮士” 纵身跃下悬崖,用壮举践行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气节;敌后战场的民众用独轮车推出胜利,用 “最后一粒米做军粮” 的奉献凝聚起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这些滚烫的记忆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危难时刻的定海神针,更是前行路上的精神火炬。<br>今天的传承,是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戍边战士在雪域高原写下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青春守护万家灯火,延续着 “寸土不让” 的爱国情怀;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攻坚克难,为芯片、航天等 “卡脖子” 领域突破奉献智慧,传承着 “自力更生” 的奋斗精神;青年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乡村支教中践行担当,用行动诠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时代内涵。<br>抗战精神不是陈列的展品,而是需要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参观纪念馆时,触摸历史的温度;聆听老兵讲述时,感受信仰的力量;参与红色研学活动时,让青春与历史对话。每个人的点滴行动,都是对精神的接续传承。<br>时代在变,使命在变,但精神的力量永恒。让我们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勇气与智慧,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让民族精神的火炬在新时代熊熊燃烧,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