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炉 子</p><p class="ql-block"> 昨晚梦中又回到了早年间,媳妇让我把蜂窝煤炉子的火管一下,言说馍立马要上锅了,叫把火催旺一点。炉子这东西,是个轻尻子(向人谄媚),不用它时,像个人来疯一样,壶里的水不停咕噜咕噜地翻滚,止都止不住;而你用它时,它却苶(nie)嘛胳登(火不旺)的,弄得人啼笑皆非。有时把面下到锅里,干着急不开锅,急得用扇子使劲地扇,结果煮的面条成了泡面,让人难以下咽。</p><p class="ql-block"> 实则是乡下人不会用炉子。早年间,蜂窝煤是城里人的专属品,凭煤本按月供应,他们把这叫一份煤或者两份、三份煤。而且城里人烧蜂窝煤也是一种按计划分配的福利待遇,每家都有一个煤本本,也是奈时候几百种城乡差别事项的其中之一,乡下人是没有这个福分的。</p><p class="ql-block"> 乡下人偶尔也有人用蜂窝煤炉子,那是因着在城里有亲戚,他们会把自己烧不完的蜂窝煤指标送给乡下的亲戚。我大姐嫁到城里后,她对娘家心肠很重,凡是城市人凭票证供应的物资,只要她用不完,都会孝顺给生养自己的娘家,有时还连姐夫妹子家的煤也给我们拿回来。如今说起来虽是区区小事,但在当时来说可是许多乡下人对我家羡慕嫉妒恨的由头。</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人炊事大都用包谷秆和麦秸等柴火做燃料,家家都盘得有锅头(灶台),每次做饭都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睁不开眼,做饭遇到刮倒风时就像用眼泪把饭“哄”出来一样。</p><p class="ql-block"> 自从我家有了蜂窝煤炉子,家里的几个钢皮电壶的热水始终都是满满的,有时热水用不完也会分罐给隔壁对门的邻居,由此也拉近了和乡党们的人缘距离。</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天,家里取暖除了烎(yin)炕之外,给房子再搭一个蜂窝煤炉子,屋子里的温度确实比别人家暖和许多。</p><p class="ql-block"> 后来农村也有了加工蜂窝煤的煤场,慢慢的蜂窝煤炉子也普及到家家户户,方便了乡下人的生活。记得烧城里供应的蜂窝煤既便宜又耐烧,而且火力还旺,在不取暖的情况下,做一天三顿饭用三四块煤就足够了;而用乡下煤场生产的蜂窝煤,三顿饭烧七八块煤还不够,死灯搭灭(火不旺)的。特别是蒸馍和煮面条,搭一块新煤根本耍不下来,弄得人只好在蒸馍煮面时每次搭两块煤方可如愿。实际就是乡下煤场生产蜂窝煤的原煤质量不高,再加之老板黑心贪婪利润,煤压得不磁实,掺土量过大,你说这煤能好吗?</p><p class="ql-block"> 当乡下人普及了蜂窝煤以后,城里的炊事燃料又升级了,变成了煤气,每家都有一个煤气罐。开关一拧,蓝蓝的火苗直冲锅底。我又在想,看咱乡下人啥时候能用上煤气做饭。谁料一晃眼,现在城郊的农民都用上了天然气,火力旺,干净又卫生。还有电磁炉、微波炉。那时候常说“谁家锅底没有一点黑”,现在凡是烧天然气的,家家锅底下都没有黑了。直观社会的进步,连做饭的燃料都是日新月异了。</p><p class="ql-block"> 撰文/卫旭峰</p><p class="ql-block"> 校对/任伯绳</p><p class="ql-block"> 编辑/卫旭峰</p><p class="ql-block"> 图片由老脸看西安生成</p><p class="ql-block"> 2025年08月04日于太白县咀头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