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衡水市第九中学

赵凤路

<p class="ql-block">  清晨七点二十分,大庆中路47号衡水市第九中学的铁门准时滑开,穿蓝白校服的学生鱼贯而入。这座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校园藏着一个独特的空间密码——临街的教学办公楼如同一本翻开的厚书,西侧大门通往九年级教室,东侧门楣上"大庆路小学"的铜牌泛着晨光,1500名初中生与小学生共享着3700平方米的建筑体内的阳光与空气 。这种"楼上中学、楼下小学"的格局,恰似衡水九中多年来在教育生态中的定位:在有限空间里,生长出无限可能。</p> 空间里的教育哲学 <p class="ql-block">  穿过刻着"立德树人"校训的门廊,教学楼中庭的操场正升腾着白雾。篮球架下,几个男生在热身投篮,他们胸前的号码布还带着上届"互助杯"篮球赛冠军的余温——这项赛事中九中已多次折桂 。操场边缘的公告栏前挤满了学生,八年级刘逸体的"进步之星"奖状被镶在红色相框里,与旁边"党的二十大金句诵读优胜班级"的锦旗相映成趣 。</p> <p class="ql-block">  "3700平方米要装下1500名学生和100多位老师,秘诀在于时间的错峰使用。"校长赵连江站在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前解释道。课间操时间,初中部的跑操音乐刚停,小学部的跳绳队列已悄然占据场地;放学后,教师办公室里,高级教师们正在打磨"双减"政策下的分层作业设计,而隔壁的心理辅导室,穿着卡通围裙的老师正接待着预约咨询的学生——作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这里的沙盘游戏和情绪温度计成为许多孩子的心灵港湾 。</p> <p class="ql-block">  这种空间智慧延伸到教学创新。在"双语教学实验校"的招牌下,英语老师李娜正用情景剧形式讲解课文,她的教案旁放着快板词手稿——这是学校"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队"的特色教具 。"当学生能用英语演绎《小王子》,又能用快板说唱'科教兴国',这种反差恰恰是我们想要的素养融合。"李娜展示的学生手抄报上,既有《岳阳楼记》的硬笔书法,又有"建设教育强国"的漫画创作,印证着党总支部书记王富民提出的"让课堂效率与思想深度同频共振" 。</p> 破壁者的成长轨迹 <p class="ql-block">  在九年级(3)班的黑板报上,"2012届78名衡中公费生"的字样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但旁边2025年中考进步率9.7%的红色箭头却格外醒目 。班主任王浩指着教室后墙的"时光胶囊":"每个毕业生都会留下一封给学弟学妹的信,最常出现的词是'突破'。</p> <p class="ql-block">  这种突破体现在多元发展的成绩单上:连续五年获得"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的同时,学校篮球队的战术板上贴着与衡水二中的友谊赛合影;"创新教育实验校"的实验室里,学生设计的节水装置正服务于小学部的科学课 。更令人瞩目的是2023年启用的志臻校区,滨湖志臻中学的师资团队带来的"辩论式教学法",让这所公立走读学校跻身路北区教育新高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跟别人比规模,要比把1:15的师生比用到极致的能力。"赵连江校长的办公室里,陈列着特殊的"奖杯":一份由家长委员会绘制的《家校沟通地图》,标注着37个社区的线上答疑点;一本学生自编的《校园植物观察手册》,收录了操场角落顽强生长的28种草木。这些细节印证着他的教育理念:"守好师生的心,比守住任何排名更重要。"</p> 共生体的未来图谱 <p class="ql-block">  放学铃响时,奇妙的场景再次上演:初中生们抱着篮球走向东侧大门,小学生们背着书包从西侧通道涌出,在门廊处自然分流。这种日复一日的"擦肩而过",暗合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同成长阶段的生命,在同一空间里完成接力。</p> <p class="ql-block">  在九年级毕业生的留言墙上,有句话被反复描摹:"这里的每寸空间都在教我们,如何在限制中寻找可能。"正如那座连接中小学的教学楼,衡水九中用16年时间证明:真正的教育生长,不在于占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像校园里那棵老槐树一样,把根须扎进社区的土壤,让枝叶伸向教育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临街的大楼是教学办公楼,里面是操场,在大楼的东部有一个大门,就是大庆路小学。也就是说第九中学和大庆路小学两个学校在一座大楼上,有两个大门。</p> <p class="ql-block">  暮色中的大庆中路47号,两个校门的灯光次第亮起。它们不仅照亮着1500名学生的回家路,更映照着一所普通中学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永远保持破壁生长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