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期,网上披露了几起“良法擅治” 现象,引起了社会热议。</p><p class="ql-block"> 在倡导法治文化、弘扬法治文明的时代里,良法善治这一理念日益被社会广泛熟知并接受。但是,有悖依法治理宗旨的现象仍频频爆出。</p><p class="ql-block"> “钓鱼执法”“碰瓷执法”“眼神执法”,以及“公法私用”等“良法擅治”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法律尊严,降低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扰乱了社会秩序,更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公愤。最严重的“良法擅治”现象,莫过于张艺谋拍的贺岁电影《第二十条》。</p><p class="ql-block"> “良法善治”与“良法擅治”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法治性质相悖的两种状态,其核心差异在于“治理方式的正当性”。</p><p class="ql-block"> “良法善治”是法治的理想状态,是现代法治的核心追求,即以弘扬现代法治文化和法治文明精神为宗旨,运用正义、公平、民意和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法律,来管理社会各项事务。</p><p class="ql-block"> “良法擅治”是背离法治本质的伪治理。虽有“良法”作为形式,但治理过程依赖个人或少数群体的专断权力,忽视程序正义、民主参与和权力制约,把法律当作满足私利的工具,随意解释法律、规避监督程序,达到“公法私用”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法律本具公平之意,却被人以私利邪念滥施法治行为,实属破坏公序良俗的罪恶,必遭到公众谴责和依法打击。</p><p class="ql-block"> 2025.8.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