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录55.

英子

<p class="ql-block">20250726—20250803</p> <p class="ql-block"><b>经历的重要</b></p><p class="ql-block">《繁花》中爷叔的经典语录:“见过世面的男人不缺女人,见过世面的女人不相信男人。看过世界的男人,只爱一个女人,看过世界的女人,只爱自己。做一个有风骨的人,对得起内心的骄傲,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这段话太通透了,他说清楚了一个人经历的重要。只有经历过了,深悟了,才会看清事物的真相,从而可让自己做出客观理性的选择,让自己活得通透、豁达,更尊重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爱不是互相纠正,而是彼此托举</b></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发现:“婚姻里的内耗,往往源于我们总想修正对方”。他沉默寡言,你想要他开口表达;她喜欢整洁,你偏把袜子扔在沙发上”。每个试图改变伴侣的人,都在亲手制造痛苦与裂痕。那些反复强调的“你应该”,那些深夜翻旧账的“你总是”,像雪粒般消减着感情的温度。真正让人痛苦的从来不是对方的缺点,而是我们内心未被满足的期待。婚姻中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心理学原则:谁痛苦谁改变。这不是妥协,而是觉醒。停止较劲的夫妻都懂: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把对抗的力气用来修炼心性,把挑剔的眼神换成欣赏的目光。你会发现,伴侣在你的接纳中,也会逐步调整自己。最高级的婚姻智慧:允许对方做自己。当伴侣晚归时,与其质问“为什么”,不如说“辛苦了”;当意见分歧时,不必争论对错,而是寻找第三条路。爱不是互相纠正,而是彼此托举。注:编辑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知识与成见</b></p><p class="ql-block">知识多是那些已被认可的或正确、或错误、赋予了内涵的东西。其实,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成见也就越多。一个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如果不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别人观点、意见,还有现实与未来不断发生的新事务,我们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固步自封、顽固不化、满脑子成见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拒绝</b></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如果懂得,且敢于拒绝,那他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自由人,或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我们这个社会几乎被权贵、财富、偏见,还有唯利是图者控制着。能活成自已,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实在是非同寻常的所为。拒绝不仅是对外界干扰的屏蔽,更是对内心坚守的捍卫。敢于拒绝,才能在纷扰中保持清醒,不被外界左右,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拒绝并非易事,它需要勇气和智慧。每一次拒绝,都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是对人生方向的明确。在拒绝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坚持原则,最终成就了独特的自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请把自己活成一阵穿堂风吧!</b></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说:“皮囊不过是暂住的客栈,晨雾未散就要启程。来时两手清风,去时半片云彩。账本上的得失,掌柜自会勾销。”你囤积的焦虑比衣柜里的旧衣服还多,每个深夜都在盘点根本带不走的东西。那些没吵赢的架、没赚够的钱、没捂热的心事,最终都会变成遗物清单上的小数点儿。庄周在《逍遥游》里早说过:“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苏轼被贬黄州时写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人到了中年才懂,执念就像攥在手心的冰,握得越紧,化得越快。看看镜子里那张脸,眼角的褶皱是逾期未付的房租,眉间的沟壑是精神按揭的凭据。你总说等孩子上大学了就轻松,等房贷还完了就旅行,等退休了就学画画。可时间这个房东,从来不接受分期付款。毕竟我们只是光阴的短工,何必把暂住的客栈,硬生生住成监狱?把自己活成一阵穿堂风吧!该吹散的别留着发酵,该丢弃的也别强行扣押。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b></p><p class="ql-block">一段戳心窝子的话:“永远记住,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你把脊梁弯成晾衣架,就别怪旁人往上挂破烂。人活着要带刺,你的善意得绕着锋芒生长。先把自己供稳了香火,别人才会来你的庙里磕头。”听说钟南山里有种藤,专挑峭壁裂缝扎根。风越狠它缠得就越紧,几十年后岩崩石裂,倒显出了它钢筋铁骨的身形做人也是这个理儿。你不在心口筑道城墙,别人的脚板子就会踩在你的脸上。陶渊明辞官前在《归去来兮辞》里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话反过来嚼更有味儿——你今日敢把委屈咽下去,明天就有人敢往你碗里吐唾沫。这是人性,也是世道。注:节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真正的成熟,是看破不说破的孤勇</b></p><p class="ql-block">让人脊背发凉的话:“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不够真诚是危险的,太过真诚是致命的。千万别把自己的伤疤揭开给别人看,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狼狈说给别人听。因为根本就没有人觉得你很可怜,只会沦为别人的谈资。”这世上最毒的刀,从来都是杀人不见血的。你以为自己掏心掏肺,就能换来感同身受?这不过会为别人茶余饭后里添道荤腥。鲁迅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你摔得头破血流时,别人只会嫌你挡了路。活得通透的人,早已戒掉了倾诉欲。《庄子》里有个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扒着旁人的耳朵讨一句敷衍的“我懂你”,不如把嘴巴焊死,把脊梁骨挺直了走路。真正的成熟,是看破不说破的孤勇,是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的狠劲。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最狠的报复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让自己活得更漂亮</b></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说:“只要你保持冷静,崩溃的就是别人。对狂妄的人不生气,他就觉得索然无味;对挑衅的人不生气,他会见证你的坚不可摧。对无理的人不生气,他会感受到自己的野蛮;对不讲理的人不生气,他会感受到你的智慧和修养;对自私的人不生气,他会觉得是自己的格局小。你的平静,是你最强大的力量,不生气是你最深的智慧。”沉默不是怯懦,是往对方怒火上浇的一瓢水。有个禅宗公案:小和尚被恶邻砸了篱笆,气冲冲要找对方理论。老禅师拦住他,连夜在废墟旁种满蔷薇。第二年春天,恶邻看着翻过墙头的花枝,红着脸过来道歉。原来最狠的报复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让自己活得更漂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坚强的人相信因果</b></p><p class="ql-block">爱默生说过:“只有肤浅的人相信运气,坚强的人相信凡事有果必有因,一切事物皆有规则。”人最快的改命方式,便是从看透因果开始的。努力学习、工作和奋斗、进取的人,自然会比无所事事的人,有多些换天改命的机会。因果循环,天道酬勤。每一滴汗水,都是未来的铺垫;每一份坚守,都是命运的伏笔。不怨天尤人,只争朝夕,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命运如棋,落子无悔。唯有心无旁骛,方能破茧成蝶。正如苏轼所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逆境中,沉淀智慧,砥砺前行,终将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秩序</b></p><p class="ql-block">只有一种状态,只有一中声音,只有整齐划一的情形,并不是真正的秩序,真正的秩序是和谐共生、相安无事。大自然中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是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礼相待是秩序;交响乐的百乐协奏、和谐共鸣是秩序。真正的秩序,是包容差异,尊重多样,让每个个体在和谐中共存,彼此成就。正如星空中的繁星,各放异彩,却共同织就一幅壮丽的宇宙画卷。和谐共生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更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正如大海容纳百川,方能成就其广博与深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独行与共鸣</b></p><p class="ql-block">令人大彻大悟的一段话:“不与任何人走近,孤独终老又何妨?现在看到熟人、亲戚都不想理,懒得来往演戏。这个社会就算你的朋友千千万,一场大病瞬间就能让你深切地体会到心寒,什么是无人问津的日子。你来到这个世界时就一个人,难道你走时有人陪伴吗?所以,还是要学会自己一个人独行。”庄子曾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描绘生命的至高境界。这位在濠梁观鱼的智者,道出了人类永恒的命题:在纷繁人世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却又在宇宙洪荒里与万物共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最好的相伴,是让孤独保持着完整的形状</b></p><p class="ql-block">一段非常现实的话:“人老了,哪怕你和老伴感情冷淡,关系不那么亲密,甚至不睡一个屋,不说一句话,不在一张桌上吃饭,各花各钱,不爱交流沟通,像个陌生人一样。只要他不打骂你,不嫖不赌,能按时回家,就不要闹腾离婚不过了。真离了你才知道,一个人的日子更难熬。有那么个人在,家里至少还有点人气儿,回家还有点念想。”许多老年夫妻的相处之道则为,在岁月的长河里褪去浮华,以沉默的守望完成对生命的共养。现代人总以“灵魂共鸣”丈量婚姻的价值,殊不知这是将亲密关系关进了概念的牢笼。那些相对无言的餐桌时光里,藏着比激情更深邃的智慧。当年轻人热衷于用社交软件丈量爱情浓度时,胡同口默默并行的银发背影,正以“低耗能相处”演绎着更高维度的生命联结。这种联结不依赖荷尔蒙的燃烧,而是像古树根系般在时光深处悄然交织。我们终将明白:那些被世人视作冷淡的老夫老妻,或许早已参透了爱情最深的禅机—最好的相伴,是让孤独保持着完整的形状。注:节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孩子不是你的作品,而是照见你灵魂的镜子</b></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中有个深刻洞见:孩子是来渡你的。她不是你的作品,而是照见你灵魂的镜子;她不是需要修剪的枝丫,而是唤醒你觉知的晨钟。你以为在“教育”孩子,实则是她在用最直接的方式,破除你的执念,折射出你内心的深渊。孩子的行为,是你潜意识的回音壁。可多少父母,错把镜子当成了画布——你嫌她磨蹭,其实是你无法接纳慢节奏的自己;你怒她顶嘴,不过是被戳中了不愿承认的软肋;你焦虑她的成绩,本质是对自身价值的不确信。你责怪她不够优秀,实则是对自己未竟理想的投射。孩子如镜,映照出你最真实的一面,唯有直面自我,方能真正与她共成长。唯有放下对孩子的预设,才能看见她独特的光芒。在彼此映照中,我们学会接纳与成长,最终实现生命的圆满。注:编辑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乌鸦定律</b></p><p class="ql-block">“乌鸦定律”源自一个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乌鸦因自己的叫声而惹人厌烦,却从不自省。这则寓言在亲子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启示:当子女逐渐长大,他们开始拥有独立的思想和空间,而父母若仍像过去那样过度干涉或依赖,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隔阂。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父母则应当学会尊重与放手,而不是像乌鸦一样,在边上哇哇乱叫,令人厌烦。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是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更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契机。学会放手,并非放任不管,而是以更成熟的心态,陪伴他们探索人生。如此,亲子关系方能如树与藤,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放手并非割裂,而是信任与支持的体现。父母在适度引导中,需学会倾听与理解,让孩子在自主选择中找到自我价值。这样的关系,才能在相互尊重中,绽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人脉</b></p><p class="ql-block">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离成功差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缺少人脉。很多优秀公司招人,名牌大学录取新生,多需要有影响力人的推荐与举荐。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真正厉害的人结交人脉,从不靠巴结,而是通过两种途径。若你能早日悟透,定会出人头地。”第一,提升自己的价值。如果你想让别人成为你的人脉,为你所用,你首先是要能给别人带来价值。第二,学会成为别人的“贵人”。人脉的本质是互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之所以需要人脉,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都有缺陷、短板,而学会帮助别人,是我们获取人脉的第二个重要途径。在成长路的上,我们或许要秉记这个原则: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这样,能为你积累许多成长的势能。这种帮助也会为你提供更多的友情支撑,在你需要别人助力的时候,或自然会获得回馈。人脉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日常的点滴积累。真诚与善良,是维系人脉的基石。在互助中,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收获了宝贵的信任与支持。记住,人脉的价值,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真诚的互助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难题,还能在无形中编织出一张坚韧的人际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人生本无意义,能活得有滋有味儿,已足矣!</b></p><p class="ql-block">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留给世人的忠告,一针见血。他说:“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劳作。无非就是换一个大点的碗吃饭,其实和飞禽走兽没啥区别。如果说贡献的话,也就是传宗接代,让世界多一些凑数的。至于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普通人员想也别想,活着的时候都籍籍无名,百年之后更是尘归尘土归土。老婆孩子热炕头,努力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是矣!”在他看来,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生命降临是偶然,离去是必然。期间仅是流转了三万多天,这便是我们的人生现实。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中,极少数人人功成名就,绝大多数人注定平庸。可不管是谁,结果都是一样。该老的老,该走的走,99%的人三代以后,时间会抹平你存在的一切痕迹。如此不堪人生,如何让自己活得快乐,能活得有滋有味儿,足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有的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