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宁波)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展

人生如梦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5日至8月9日,“2025中国(宁波)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展”在宁波国际展览中心七号馆举行,吸引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前来参观,本篇按展览顺序进行介绍。</p> <p class="ql-block"> 宁波展览中心七号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  参观展览的门票</p> <p class="ql-block">  展会入口处,正对面写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束缚在摇篮里”。</p> <p class="ql-block"> 推力室 </p><p class="ql-block"> 曾于2022年12月14日,参加朱雀二号遥一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主要负责将液氧液态甲烷推进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混合与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通过喷管加速并喷出,从而产生推力推动火锅箭飞行,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和推力输出的关键部位。</p> <p class="ql-block">  一子级火箭发动机 </p><p class="ql-block">发射时间:2024年5月29日</p><p class="ql-block">发射任务:遥十三</p><p class="ql-block">搭截卫生:TEE—01B星、纳星、三号A星、B星、爱神星留轨试验平台。</p><p class="ql-block">目标轨道:545Km太阳同步轨道。</p><p class="ql-block"> 火箭的一子级(第一级)是运载火箭最底部的核心部分,在发射初期承担关键任务,其核心作用包括:</p><p class="ql-block"> 1、提供初级推动力与加速;</p><p class="ql-block"> 2、姿态稳定与控制。</p> <p class="ql-block">  武直—10武装直升机</p><p class="ql-block"> 武直—1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专用武装直升机,2012年服役,标志着陆军航空兵结束依赖改装直升机的历史。它采田纵列式座舱布局和复合装甲设计,正面可抵御12.7毫米子弹射击,并配备弹射座椅保障飞行员安全。作为5.5吨级中型直升机,主旋叶为5片复合材料浆叶,尾浆呈Ⅹ形4叶结构,搭载国产涡轴—9发动机。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机炮,短翼可挂载8枚红箭—10反坦克导弹或天燕—90空空导弹,最大外挂1.5吨,兼具反装甲与空战能力。航电系统集成玻璃化座舱、头盔瞄准具与双模火控,实现信息化作战。</p> <p class="ql-block">  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p><p class="ql-block"> “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是中国仿苏联萨姆—2导弹研制的导弹,其外形与萨姆—2地对空导弹相似,但在性能上作了21项技术改进。该导弹由二级火箭组成,一级火箭由固体燃料推进器、连接舱和稳定尾翼组成,用于起飞加速;二级火箭由战斗部、无线电引信、液体火箭发动机、导弹控制系统和弹体组成,用于续航飞行和击毁敌目标。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是我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全天候、中高空、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担负要地防空任务,用于对付敌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和侦察机等。</p> <p class="ql-block">  歼—10(第三代战斗机)</p><p class="ql-block"> 歼—10,代号:猛龙,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设计制造。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第三代战斗机。</p><p class="ql-block"> 早期,歼—10型号使用俄罗斯的AL—31F涡扇发动机,后续改进型号换装了中国国产的涡扇—10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2200千米/小时。</p><p class="ql-block"> 机头呈圆锥形,背部有进气道,整体外形简洁,机身表面光滑,有利于减少飞行阻力和中国空军最新的导弹进行配合。</p><p class="ql-block"> 目前歼—10分为歼—10A、歼—10S、歼—10B、歼—10C四个系列,其中歼—10CE已经出口巴基斯坦,未来可能出口更多国家。</p> <p class="ql-block"> 反舰弹道导弹 </p><p class="ql-block"> 东风—21D是全球首款专为打击航母设计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被誉为“航母杀手”。其射程达2000—3000公里,覆盖中国黄海、南海等关键海域,可威摄进入第一岛链的外军舰队。导弹采用两级固体燃料推进,末端速度达10马赫(约每秒3400米),结合惯性制导与主动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命中精度差小于30米。突防能力依靠再入大气层后的机动变轨技术,可规避美军“标准—3”等反导系统拦截。尽管单发难以击沉航母,但其携带的穿甲弹头或子母弹能瘫痪甲板,摧毁舰载机与电子设备,迫使敌方舰队远离作战区域,重现西太平洋战略平衡。</p><p class="ql-block"> 东风导弹车 </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是全球知名的弹道导弹家族,涵盖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而导弹发射车是东风导弹实现快速机动、隐蔽发射的关键装备,大幅提升了生存能力和打击突然性。</p> <p class="ql-block">  歼—20(第五代战斗机)</p><p class="ql-block"> 歼—20,代号:威龙,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设计制造,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五代双发重型隐制空战斗机,主要担负中国空军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2011年1月11日,歼—20在成都首飞,震惊世界;2017年,歼—20正式在中国空军列装,成为世界上第二款正式服役的隐身战斗机。歼—20配备两台国产涡扇—15矢量推力发动机,巡航时速可达3185千米/小时。机身采用全新隐身材料,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雷达波,达到在空中完美“隐身”。</p> <p class="ql-block"> 99A坦克</p><p class="ql-block"> 99A坦克由北方工业公司研制,主要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是99式坦克的升级版本,有“陆战之王”的美誉。在机动性方面,99A坦克装载了150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在公路上时速最高可过80公里/小时,越野条件下也能跑50公里/小时。武器系统方面,99A坦直配备了一门125毫米滑膛炮、一挺同轴机枪、一挺防空机枪,此外还安装有轴机枪和防空狙击枪,专门用来对付无人机等小型目标。不仅能在地面战场上大展拳脚,还能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p> <p class="ql-block">  第六代战斗机介绍</p> <p class="ql-block"> 天和核心舱</p><p class="ql-block">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在轨舱段,2021年4月29日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启动。作为空间站的“大脑”,它承担着统一控制、航天员长期住留及科学实验等核心任务,发射质量达22.5吨,是我国迄今最重的单体航天器。天和核心舱设有5个对接口,可对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以及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顶部设计为航天员出口。核心舱也是航天员们的生活区,这里提供睡眠舱、卫生区、厨房、锻炼设备。</p> <p class="ql-block"> 神舟飞船返回舱</p><p class="ql-block"> 神舟飞船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米,直经2.40米。与其他舱段不同,返回舱外表面有烧蚀式防热层包裹,并装有主降落伞和备份降落伞能在返回过程有效保护舱体和舱天员。迈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灸热的大气烧毁。</p><p class="ql-block"> 神舟飞船降落伞</p><p class="ql-block"> 降落伞是返回舱再入地球大气层后减速并确保航天员关键着陆的关键组。返回舱一共配备三顶降落伞:引导伞、减速伞和主降落伞。主降落伞采用环帆伞结构,展开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航天器使用的最大降落伞。整个降落伞远看像一块整布,实际上由多块帆形小布像鱼鳞一样链接而成,伞冠上留有多个环状通风口,伞面由多孔透气材料制成,经过防灼处理,可以耐住400℃的高温而不会被烧焦,布与布之间留有缝隙,因此设计被称为“环帆伞”。</p> <p class="ql-block">  我国第一颗空投原子弹</p><p class="ql-block"> 原子弹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亦称裂变弹。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亦称裂变弹。1965年5月14日,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颗空投原子弹A2923由轰—6投放试爆成功,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不仅拥有核武器,还具备了实际投掷能力,为构建完整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我国第一个氢弹</p><p class="ql-block"> 氢弹是利用核裂变装置爆炸能量引发氘、氚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或热核弹。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创造了世界最快的氢弹研制速度。后来中国进一步研发了小型化氢弹,并搭载到东风系列导弹,实现了陆基、海基核打击能力。</p> <p class="ql-block"> 玉兔号</p><p class="ql-block"> 玉兔号是中国嫦娥探月工程部署的月球巡视器,包含“玉兔号”(嫦娥三号任务)和“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其名称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陪伴嫦娥的“玉兔”。“玉兔二号”是全球首个登月背面的巡视器,这只“机械玉兔”身披金色装甲,配备全景相机与红外光谱仪,首次实现月球表面矿物成分和土壤结构的直接分析。在昼夜温差300℃的极端环境中,玉兔号通过太阳能电池与核热源(钚—238)结合的方式,保障极端环境下的能源供应与设备运行。</p> <p class="ql-block"> 祝融号</p><p class="ql-block"> 祝融号是中国问天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巡视器,名称取自上古火神“祝融”,象征探索火星的勇气与文化自信。祝融号机身使用可升降主动悬架结构,六个轮子均独立驱动,可自由转向,采用“蠕动”“蟹行”等移动模式,可跨越复杂地形,累计行驶超410米。为应对火星多变环境,采用“蝴蝶型”太阳能电池阵列确保太阳能收集效率,电池阵列使用了防尘涂层技术,应对火星“极端天气”,搭载6台科学仪器,包括全球首台火星表面激光诱导光谱仪、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等。</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一号</p><p class="ql-block"> 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东方红一号卫星外形是一个直经1米的、近似球形的72面体,进入轨道后完成了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等任务,并向全世界广播了《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卫星实际工作28天,于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但是截止2025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p>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火箭型号</p> <p class="ql-block">  长征2F运载火箭</p><p class="ql-block"> 长征2F是一款专门用于载人航天任务的运载火箭。全长58.34米,起飞重量约为500吨。它由四个液体助推器和一个芯级组成,可以将8吨重的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近地轨道。长征2F火箭顶部装有逃逸塔,形状类似避雷针,如果火箭在发射初期遇到任何问题,逃逸塔可以迅速将载人舱带离危险区域,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截止2025年,长征2F火箭系列火箭共执行载人航天任务24次,包括无人试验任务,所有任务全部成功,被誉为中国神箭。</p> <p class="ql-block">  航天英雄们都是乘中国神箭上太空的。</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展后,用了很长时间进行消化,为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科技成果欢欣鼓舞。相信人类有能实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的毫言壮语。</p><p class="ql-block"> 发表时间:2025年8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