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禅寺、迎恩禅寺、古阿育王寺、茅洋禅寺、瑞岩禅寺、灵石禅寺、慧寂寺、八字寺。 灵峰禅寺,位于大碶灵峰山窝岩,东汉明帝永平中(66)即为佛国道场。晋代曾有葛洪炼丹传说。南朝梁代(502~557年)已有僧人建寺,唐元和、长庆年间(806~824),名灵岩院。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全禅师扩建殿宇并定名保安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被敕封为"灵峰禅寺"。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僧觉明扩建寺宇并调整方位。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起,僧人自开进行修葺和增建。后损毁。<br> 1992年批准重建,恢复山门、天王殿等主体建筑。1995年6月1日,北仑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正式注册登记 ,住持释可善。 迎恩禅寺,位于大碶街道万湫山东麓。初名饭锹山庵,始建于东汉末年(219)。清康熙二十年(1681),改称迎恩寺。<br> 迎恩禅寺供奉的邓公菩萨,是寺院一大特色。光绪《镇海县志》载:“时或兴云雨,里人祈病辄愈。”他因医术精湛,闻名遐迩,妙手仁心,悬壶济世,为人称道,被人称为邓公。后来邓公被视为药王菩萨的化身,奉为邓公菩萨。<br> 2002年5月1日,北仑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对外开放,住持释宗礼。2003年,自普陀山佛学院释上琇法师来此住持迎恩寺,开始重建道场。寺院依地而造,依势而建,中轴线依序建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中轴线东侧建弘法楼,中轴线西侧建邓公殿等,建筑群气势恢宏。<br> 2017年度获宁波市佛教道风建设先进单位、2021年度获省级“平安宗教活动场所”、2022年获省级“宗教中国化场所”、获“宁波市重点(4A级)寺院”、获北仑区“爱心大使”。 古阿育王寺,位于太白山北麓之大碶街道嘉溪村乌石岙,是阿育王寺的旧址。今存阿育王寺开山祖师利宾菩萨(慧达)骨塔、塔亭及瑞应亭、清澜桥等古建筑。古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原名阿育王塔寺,俗称“老育王”,是阿育王寺佛国珍宝——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宝塔涌现之处。<br> 1993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2006年获准为固定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门一 。现存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4公顷,保留慧达大师骨塔、塔亭等民国时期重建遗迹及西晋至民国的佛教遗存 。2017年度获宁波市佛教道风建设先进单位、2023年度被宁波市佛教协会评为“宁波市全面从严治教示范场所”。 茅洋禅寺,位于小港堰山村茅洋岗上(亦称望娘岗),始建于晋末(420),历经兴废。北宋治平四年(1067)建茅洋庵,该庵是为纪念晋朝染织祖师葛洪(后尊为医学道教祖师)及其母亲葛仙圣母翠凤修道成佛之地,被誉为中国葛仙圣母的唯一道场。<br> 1992年,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对茅洋寺进行修复并重新开放。1993年起,经过十方发心护持,住持妙永法师的坚苦奋斗,茅洋寺已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葛仙殿、圣母殿、济公院、内坛、左右厢楼、瞭楼等建筑,共计81间,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7亩。 瑞岩禅寺,位于柴桥,寺东西北为以香炉峰为主的十二峰和左、右的青龙、白虎两山所围拱,面南两溪交汇,与灵芝山隔水相对。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郡守黄晟为剙立精舍。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改建为开善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有芝草生于青松峰山,守臣康孝基奏,受真宗敕谕“和气所蒸灵苗载育时惟珍物著厥祥经省览贡陈良增嘉悦想宜知悉”,遂易名为“瑞岩”,改峰名为灵芝山。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时有寺田1960亩、山8278亩。<br> 明、清时两次毁于兵火,后恢复重建。民国时尚有僧人近30人,寺屋近百间(传为98间,比天童寺少一间)。<br> 1951年,瑞岩寺建林场,场部设寺内。1964年,部队进驻瑞岩寺。现存藏经阁五间,藏经阁碑及光绪三十一年保护寺产圣旨碑各一块。1993年,瑞岩寺遗址被北仑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对外开放,住持释上通。2004年初,开工复寺。释善辉被评为宁波市2017年度佛教道风建设先进个人。 灵石禅寺,位于大榭岛西面,将军山脚下,原北渡村金夹岙岙里,座北朝南。始建于唐乾宁元年(894),名灵佛寺。有位石元大将军,为了抗击海盗牺牲在尖峰山(今将军山)脚下。朱元璋登基后(1368),为纪念石元将军,动用皇银在尖峰山下建造了灵石庙。 <br> 1991年起,在胡慰承和释化慧法师努力下,寺庙得以重建。1997年12月,宁波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平安宗教活动场所”,改名灵石禅寺,住持释化慧。如今已成为占地40多亩的佛教圣地。寺庙内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殿、三宝殿等建筑宏伟壮观,放生池、放生亭和七星塔等景点也充满了佛教文化气息。 慧寂寺,位于柴桥后所村。寺院始建于后晋开运年间(944—946),初名芦蒲庵,北宋治平元年(1064)获朝廷赐额“惠寂律院”,成为十方律院,拥有田产119亩、山地280亩。元代升格为“惠寂律寺”,明代成化年间(1468年前)改为讲寺,后因倭寇侵扰废弃,推测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左右)复建。清代中叶成为普陀山慧济禅林分院,光绪年间(1875~1908)住持觉空、文秀先后重建后殿和天王殿。民国二十二年(1933)曾作为镇海县府临时驻地。<br> 解放初期废弃,“大跃进”时期拆除改建水库。1997年5月8日重新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沿用“慧寂寺”名称,住持释广慧法师。 八字寺,位于霞浦凤凰山东南麓,八字寺始建于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最初名为“八字娘娘庵”。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是八字娘娘的诞辰,八字娘娘在古时被认为掌管着生辰八字中的“八字”,与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宋淳熙年间(1174~1189),寺庙香火旺盛,进行了扩建。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蒋介石之母王采玉曾慕名前来八字娘娘庵朝拜许愿,并随喜乐助了观音娘娘殿。<br> 寺院几经沧桑,2010年7月1日,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心开法师,修复古寺,完善、扩建了八字娘娘大殿、天王殿、万佛殿、地藏殿、三圣殿、观音殿、客堂、厢房和寮房等。 下期:北仑禅寺(二) 文字资料参考《镇海县志》、《北仑区志》、各《街道志》,《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