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刘文彩庄园——穿越青砖灰瓦里的旧时光

昵称:与晚风对坐 美篇号:41737743

<p class="ql-block">  听刘文彩庄园的故事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读小学的时候,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忆苦思甜”,学校也不例外,请当时参观过刘文彩庄园的人给我们讲他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直到退休后才找到机会亲临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文彩庄园一探究竟,我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这片充满神奇历史韵味的土地,踏入刘氏庄园,仿佛穿越百年时光。这座占地7万余平方米的建筑群,将川西传统与西方哥特式风格巧妙融合,每一处雕梁画栋都诉说着旧时地主家族的兴衰。我缓步其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刘文彩庄园由刘文彩及其兄弟于清末至民国末年修建,1958年10月,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正式成立,1997年初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庄园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房屋545间,由老公馆和新公馆两部分组成。老公馆以刘文彩公馆为主,集中了祖屋、刘文渊、刘文成、刘文昭等公馆;新公馆即刘文辉旧居陈列馆,独立一隅,与老公馆遥相对应。</p> <p class="ql-block">  庄园建筑群继承了川西传统建筑遗风,又引入西方哥特式建筑特色,门楼为两扇高大正门、尖顶造型、垂直向上的爱奥尼柱式,形成独特的庄园建筑风貌。以四合院为单位,纵向、横向扩展,形成重重院落相套的封闭式布局,通过庭院、天井、回廊、夹道串联起八个大院,前庭、中庭、后庭各具功能,还有小姐楼、雇工院等独立院落。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工艺技巧考究精美,借象征手法和文学手段,寓意平安吉祥,如建筑构建上雕刻的花卉、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刚到安仁镇,古朴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小镇上的有轨电车慢悠悠地行驶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道两旁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青瓦白墙,雕梁画栋,让人瞬间沉浸在旧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庄园的建筑布局严谨而精巧,以四合院为基本单元,层层递进,形成重重院落相套的封闭式结构。门楼高大,红灯笼悬挂,门前石狮威严守望,飞檐翘角勾勒出古典轮廓。我站在门前台阶上,望着门楣上“嘉乐”二字,思绪仿佛被拉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嘉乐”二字沉稳厚重,门框两侧的石雕装饰古朴典雅,灰色石块砌成的墙壁与青瓦屋顶相映成趣。门楼旁几株古树静静伫立,枝叶交错间洒下斑驳光影,为这座庄重的建筑增添了几分自然气息。</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前行,不多时,一座气势恢宏的庄园便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刘文彩庄园。庄园的大门高大而庄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十分吸睛。哥特式的尖顶、爱奥尼柱式与传统中式的朱漆大门相得益彰,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  步入庭院,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寓意吉祥。牌坊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庭院中古树参天,阳光透过枝叶洒在石板路上,斑驳陆离。我穿行其间,仿佛听见旧时仆役脚步匆匆,小姐楼中琴声悠扬。</p> <p class="ql-block">  踏入庄园,就像走进了一座迷宫。这里共有350余间房屋,七拐八绕,让人有些分不清方向。庭院深深,重墙夹巷,青砖铺就的地面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每一处院落都有独特的景致,雕花的门窗、精美的砖雕、栩栩如生的木雕,无一不展现着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珍宝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金银器、玉器、瓷器、书画、象牙雕等琳琅满目,价值千金的象牙雕雕刻精湛,“九层透雕玉龙纹带座象牙球”巧夺天工,每一件藏品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当年刘家的富庶。</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央一棵大树静静伫立,树下摆放着一个小巧的盆景,石板地面平整干净,四周绿意盎然。几缕阳光穿过枝叶洒落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  庭院内绿树成荫,几棵开花的树木点缀其间,屋檐下悬挂着红色的灯笼,随风轻晃,映照着斑驳的墙面。我站在石板路上,望着这幅古意盎然的画面,仿佛能听见旧日的欢声笑语在风中回荡。庄园里的布局十分讲究,前厅、中堂、后室依次排列,还有小姐楼、逍遥宫、望月台等别具一格的建筑。我先来到了大厅,这里宽敞明亮,是当年刘文彩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堂屋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两侧的对联字迹苍劲有力,彰显着主人曾经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组大型泥塑《收租院》。114个真人大小的泥塑人物栩栩如生,再现了地主收租的全过程。人物表情生动,动作逼真,将那个时代阶级对立的现实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站在雕塑群中,久久无言,历史的沉重感压得人心头一紧。</p> <p class="ql-block">  在庄园的一隅,有一处特殊的陈列——收租院。一组组栩栩如生的泥塑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地主收租的场景,送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和反抗,每一个场景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将那段历史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当时农民的苦难与无奈,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有的雕塑描绘了粮食加工的场景,几人围在磨盘前合力推动,有人筛米,有人搬运,每一个动作都真实而生动,仿佛能听见谷粒落地的轻响。</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的人物手持锄头、扁担,或弯腰耕地,或肩挑重担,动作自然流畅,仿佛下一秒就会动起来。他们脸上的神情专注而疲惫,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个时代农民的艰辛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一组雕塑前,我驻足良久。人物姿态各异,有的站立交谈,有的坐着计算,还有的在争执,气氛紧张。雕塑前的标牌写着“算账 Reckoning the Accounts”,短短几个字,却让人仿佛窥见了那个时代地主与佃户之间复杂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庄园内还保留着许多生活场景的雕塑,有的描绘农人劳作,有的再现手工艺制作,甚至还有孩童嬉戏的场景。这些雕塑虽已斑驳,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泥塑人物排列在木质结构的房间内,手持农具,弯腰劳作,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演出。我站在他们中间,仿佛能听见田间地头的吆喝声,感受到那份辛劳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  一尊雕塑中的农民手持农具,肩上背着一个装满物品的篮子,神情专注。阳光洒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离开前,我站在水井旁,望着那精美的石雕与玻璃罩内的壁画,心中感慨万千。刘氏庄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井身雕刻精细,图案复杂,井口上方覆盖着一块透明的玻璃,背景是传统的建筑结构,墙壁上绘有壁画,井旁有一株绿色植物。我俯身望去,仿佛能看见旧日人们打水的身影,听见水桶落下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庄园的屋顶上,给这座古老的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边。走出刘文彩庄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庄园不仅是一座建筑的瑰宝,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这次参观,让我收获颇丰,那些精美的建筑、珍贵的文物、生动的泥塑,都将成为我记忆中难忘的片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