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守护生命之源</p><p class="ql-block">--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志愿者回信一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文/张巧玉</p><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万顷碧水,在八月的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像无数细碎银片连接出的一幅流动图画。这水自秦岭深处蜿蜒而来,带着山间泉水的清冽与泥土的芬芳,一路欢歌,最终把秦岭的巍峨,巴山的灵秀,一同汇入南水北调的宏大脉络之中。水无言,却承载着万千生灵的期盼;水无形,却塑造着两岸百姓的生活;水无争,却肩负着润泽北方大地的神圣使命。</p><p class="ql-block">回首往昔,丹江口库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人们守护水源的坚定足迹。守水护水大军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龄层,却因着共同的信念和使命走到了一起。“守护好水源,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这句话说来简单,做来却是日复一日的坚持。</p><p class="ql-block">吴远志,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村民,是一位独臂党员。作为浪河口村清漂队队长,他长期坚持参与汉江河段清漂工作。用一只手划船,打捞水面漂浮物。短棹划出的光影与他摇曳的身影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卷,时常点缀在茫茫天水之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坚守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小水滴”志愿活动。</p><p class="ql-block">蒋德新,丹江口市新港社区居民,祖辈世代以捕鱼为生,一叶扁舟,一家生计。2021年响应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带头交回9艘渔船,推动辖区87艘渔船全部回收。后来,政府为其配置“守井卫士”专用巡江船,实现了从渔民到护水志愿者的转型。常年的江风吹拂、日晒雨打,使他的皮肤变得干燥黝黑,但他和他组建的186人护水志愿队却仍坚持每日四次巡查丹江口市大坝下游两公里河岸线,年均清理漂浮物300余吨。沉甸甸的责任装满沉甸甸的船舱。小舟穿梭于江面,船桨拍打着水面的声音轻柔而悠远,渔舟唱晚偶尔还会响穷于汉水之滨。</p><p class="ql-block">他们用自己对水的深厚感情守护着这片水域,同时也影响了众多热心群众成为守水护水社会监督员。从开展环保科普宣传,到清理垃圾杂物,再到推广节水用水措施,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p><p class="ql-block">一年前的今日,一封意义非凡的回信如同一束温暖又明亮的光,照亮了丹江口库区每一位守水志愿者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库区志愿者十年来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欣慰于库区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的显著变化。这不仅是对志愿者们辛勤付出的高度赞扬,更是对库区人民为生态环境保护所做贡献的深情褒奖。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守水护水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守水护水意识也在回信的鼓舞下,牢牢扎根于库区人民的心里,人们深知水脉就是命脉,水源就是生命之源!</p><p class="ql-block">库区的学校将环保教育融入日常,使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节约意识深植每位学生的心间。2025年2月14日,春季开学的第一天,丹江口市明珠路小学千余名师生齐聚学校操场,齐诵《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守水小卫士”誓词》。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为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明珠路小学的“红领巾”志愿者们还走出校园,来到汉江岸边,开展“弯腰行动”,孩子们手持垃圾袋、夹子等工具,认真清理河岸边的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水小卫士”誓词。学校持续引导学生从“知水”到“护水”,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使更多家长同孩子一起加入到了守水护水行列。</p><p class="ql-block">在人人都是“守井人”的丹江口市,连诗人画家也不再只吟风弄月,竹叶杯中,而是将目光投入这片辽阔的水域,执笔为剑。他们的战场虽不在沙场,但手中的笔却是他们守水护水的利器。一件件饱蘸深情的诗画作品,不再只是文人雅士书斋中的玩物,文字和画笔的力量,此刻变得具体而实在。</p><p class="ql-block">市诗词楹联学会先后几次组织会员深入库区采风,诗人们立于水畔,极目远眺那浩瀚的烟波,奔腾的清流,千里江河的壮阔与细微处的浪花尽收眼底,化作胸中澎湃的诗情。笔尖饱蘸的何止是浓墨,那是千钧的担当和深重的爱意。每一句诗行的推敲,每一个韵脚的沉吟,都倾注着诗人们对水脉的无限深情。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无声的警醒与无声的爱,是对澄澈未来的殷殷期盼。 </p><p class="ql-block">书画家唐金柱先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创作的守水护水主题水彩画《碧水丹心》,取景地点是坝下沙石公园,画的主体是志愿者们在乱石之中捡拾垃圾,清理水面漂浮物。我想,画家案前,素绢铺展时,调和的岂止是青绿赭石,更是心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然而,那精心描绘的画卷深处,却凝结着老艺术家心头化不开的忧虑---忧虑那碧玉般的清波蒙尘,忧虑那生命之源被玷污,忧虑这一泓清水如此之美,又如此脆弱。画中的每一抹色彩,仿佛都在无声的告诉人们:保护好水源!</p><p class="ql-block">诗人笔下的清词丽句,画家卷中的绿水青山,并非虚幻的空中楼阁。那纸上流淌的清澈意象,蕴含着真切的力量。当“碧浪”在诗行中奔涌,它仿佛能感知到笔尖倾泻的守护之志;当“清波”在画幅上荡漾,它映照出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画家以丹青染就的赤诚之心。纸上的江河是无声的号角,墨染的山水是清澈信念的化身。文心与画魂在此刻交融,虽抒情方式不同,但却共同怀着一颗热烈之心,守护着那个关于“澄明”的梦想。他们挥毫泼墨,孜孜不倦,只为凝聚起这纸上的千钧之力---</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巧玉,女,湖北省丹江口市人。中华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丹江口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擅写散文、诗歌,诗词等。用笔尖记录感动,用文字释放心情。</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