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驮碑(故事)

长弓

<p class="ql-block"> 龟驮碑(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明朝建文年间,风云变幻,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抗朝廷,战火在中原大地熊熊燃烧。</p><p class="ql-block"> 这一日,朱棣率军与建文皇帝的军队在广袤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激战。建文军队人数众多,且战术精妙,朱棣的军队渐渐难以抵挡,最终被打得大败。朱棣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却也只能扬鞭策马,落荒而逃。</p><p class="ql-block"> 他一路翻山越岭,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一骑。此时的朱棣又饥又渴,人困马乏,嘴唇干裂得如同久旱的大地。而身后,建文军队的喊杀声却如鬼魅般紧紧相随,仿佛要将他吞噬。</p><p class="ql-block"> 不知跑了多久,一条汹涌的大江突然横在了朱棣眼前。江水奔腾咆哮,浊浪排空,那气势似要将一切阻挡它的事物都撕得粉碎。朱棣望着这滔滔江水,心中涌起一阵绝望。他仰天长叹道:“难道我真该死在这里吗?天啊,你若有情,就救救我吧!”</p><p class="ql-block"> 呼声刚落,原本就不平静的大江突然剧烈翻动起来。江心里现出一个巨大的漩涡,那漩涡如同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不断吞噬着周围的江水,溅起的浪花足有一丈多高。随着哗哗啦啦的涛声,一只巨大的乌龟缓缓从江底浮了上来。</p><p class="ql-block"> 这只乌龟身形巨大,龟壳足有一间房屋那般大,龟背上的纹路错综复杂,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神秘密码。它伸长脖子,声音低沉而浑厚地说道:“来来来,站到我背上,渡你过江。”</p><p class="ql-block"> 朱棣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龟,心中满是疑惑与犹豫。就在他还在思索这到底是福是祸时,他那匹通人性的火焰驹却已飞身一跃,稳稳地站到了龟背上。大龟摇着头,摆着尾,四个脚爪奋力地扒着水,速度极快,眨眼间便朝着对岸游去。</p><p class="ql-block"> 江面上,波涛依旧汹涌,但大龟却如同一叶扁舟,在浪涛中穿梭自如。朱棣紧紧抓住火焰驹的缰绳,感受着江风的呼啸,心中的紧张与恐惧稍稍缓解。不一会儿,他们便顺利到达了对岸。</p><p class="ql-block"> 朱棣回头望去,只见敌兵在对岸团团转,望着滔滔江水,只能望洋兴叹,过不来河。他这才舒了口气,心中对这只大龟充满了感激。这时,那大龟说话了:“圣上登极以后,请封我一官半职吧。”说完,便缓缓沉到水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朱棣望着大龟消失的地方,心中暗暗发誓:“若我真能成就大业,定不会忘了你的恩情。”此时的他,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策马朝着远方奔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朱棣摆脱了追兵后,并未就此一蹶不振,而是暗中积蓄力量。他深知,要想成就大业,身边必须要有能谋善断之人辅佐。而此时,一位关键人物——姚广孝,辅佐了他的阵营。</p><p class="ql-block"> 姚广孝,本是一名僧人,法名道衍。此人虽身着僧袍,却心怀天下,对权谋之术、兵法韬略无一不精。他听闻朱棣的志向与困境后,主动前来投奔。朱棣与姚广孝初次交谈,便被其才学与见识所折服,当下便将他奉为上宾,视为心腹。</p><p class="ql-block"> 姚广孝为朱棣出谋划策,先是整顿军队,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精锐之师。他向朱棣传授各种军事策略,从排兵布阵到战术运用,无不详尽。在姚广孝的辅佐下,朱棣的军队逐渐恢复元气,士气大振。</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棣与姚广孝精心策划每一场战斗。他们分析建文朝廷的弱点,找准时机出击。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朱棣的军队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们巧妙地运用战术,时而正面强攻,时而迂回包抄,打得建文军队节节败退。</p><p class="ql-block"> 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建文军队设下了重重埋伏,企图将朱棣一网打尽。然而,姚广孝早已识破敌人的阴谋。他提前让朱棣的军队佯装中计,引蛇出洞。当建文军队以为胜券在握时,朱棣的伏兵突然杀出,前后夹击。建文军队顿时大乱,被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场场胜利,朱棣的威名传遍四方,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前来投奔。他的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了建文朝廷的心腹大患。 </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姚广孝的辅佐下,朱棣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成功赶跑了朱允炆,自立为永乐皇帝。登基大典那天,皇宫内外张灯结彩,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朱棣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端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着群臣的朝拜,心中满是壮志得酬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一片欢庆之中,朱棣却独独忘了曾经在危难时刻救过他性命的大乌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朱棣登基后,忙于处理朝政,大封当年追随他的文武人员。朝堂之上,一片加官进爵的热闹景象。文臣们被封以各种官职,掌管着国家的政务;武将们则被赐予爵位,镇守四方。</p><p class="ql-block"> 然而,那只曾在大江之中救朱棣于危难的大乌龟,却被朱棣忘得一干二净。这日,姚广孝在宫中与朱棣商议完国事,见朱棣心情颇好,便趁机提醒道:“陛下,当年您在逃亡途中,曾得一大龟相助,它驮您过江,助您摆脱追兵。如今陛下大业已成,可还记得此事?”</p><p class="ql-block"> 朱棣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哎呀,朕竟险些忘了这等大事!那大龟对朕有救命之恩,功劳着实不小。只是如今,所有的官职都已封完了,这可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姚广孝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乌龟救驾之功不可磨灭,即便官职已封完,也当给予它一个合适的封赏,以显陛下之仁德,不忘恩情。”</p><p class="ql-block"> 朱棣在殿中来回踱步,思索良久,说道:“乌龟救过朕的命,功劳最大,就封它给朕驮圣旨吧。”姚广孝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道圣旨传下,告知天下大龟救驾之事,并封大龟为驮圣旨之职。大龟在江底得知了这个消息,心中虽对未能得到一官半职略有失望,但想到能为皇帝驮圣旨,也算是一种荣耀,便决定遵从圣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大龟领了圣旨,便驮着圣旨,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一路上,它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当它途径武当山时,不禁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武当山,山川峻秀,层峦叠嶂。山上树木葱茏,四季常青。林间鸟儿欢唱,鸣声婉转悠扬。山间清泉潺潺,流水叮咚作响。这里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充满了宁静与祥和。</p><p class="ql-block"> 大龟心中一动,觉得此处是个好地方,便决定留了下来。它将圣旨安放在一处开阔之地,自己则守护在旁。</p><p class="ql-block"> 永乐皇帝得知大龟留在了武当山后,心中对大龟的救命之恩再次涌上心头。他担心大龟在武当山会淋着冻着,便下旨让工匠们给大龟就地建起一座御碑亭。</p><p class="ql-block"> 工匠们领了圣旨,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材,精心设计御碑亭的样式。御碑亭的亭顶采用琉璃瓦覆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亭身由粗壮的石柱支撑,石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图案,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月的努力,御碑亭终于建成。大龟看着这座为它而建的御碑亭,心中满是感激。它静静地驮着圣旨,端坐在御碑亭下,成为了武当山一道独特的风景。从此,武当山“龟驮碑”的故事便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传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感受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