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闪烁辉映土耳其

花开花落

<p class="ql-block">在爱琴海与幼发拉底河之间,横亘着一个被误解的文明标本。它被称作“欧洲的局外人”,却是北约第二大军事力量;它98%的国土在亚洲,却执着地在欧洲议会争夺席位;它摧毁了千年帝国拜占庭,却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镶嵌画保存至今。土耳其的复杂性,远非“烤肉与热气球”的旅游标签可以概括</p><p class="ql-block">但我们,只能以旅游者的身份去土耳其,去观山望景听历史。毕竟,这个地方的历史可上溯五千年,但土耳其建国却才102年,发展历程极其复杂</p> <p class="ql-block">N多年前就计划去土耳其,结果临行前遇上了不安定,于是落地土耳其后就转飞保加利亚和希腊,直到今年5月才一了夙愿</p><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17天,仅在西边行走。比一般去土耳其旅游的行程要长一些,看的景点也多一点,以至于回来的费了好大劲来复盘,迟迟未能动笔,直到同伴的美篇一篇接一篇的出,逼得我几乎无路可走…</p><p class="ql-block">为了给自己留下图文记忆,拖了两个多月了还是得写,按自己的结构来写,所以打乱行程重新编码</p><p class="ql-block">5月9月上午,我们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到达伊斯坦布尔。从舷窗下望,密集的房屋,高耸的宣礼塔,以及土耳其最具自然景观与战略意义的斯普鲁斯海峡都尽收眼底</p> 这是我们此行的行程示意图 <p class="ql-block">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土耳其,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赫梯、亚述、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辉</p><p class="ql-block">土耳其可圈可点的景点确实多,此篇的“九星”是我梳理出来的九个历史文化景点,夸张的说,犹如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以各自的美互相辉映,让我们在绚烂的景象中去阅读这个地方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第一颗“星”,便是位于伊斯坦布尔的老皇宫</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奥斯曼紫禁城的老皇宫(托普卡帕宫)是土耳其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474年,由穆罕默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拜占庭宫殿遗址上重建,历时4年完成。其建造背景是奥斯曼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征服,旨在彰显帝国的强盛与宗教权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里一共有四个庭院,设有御膳房、寝室、花园、图书馆、学校及清真寺等</p><p class="ql-block">​阳光明媚,​游人如织,两个多小时的走马观花相对于占地70万平方米的老皇宫,我们只能触及皮毛,但也感受到了它在奥斯曼帝国的早期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虽然如今许多建筑已经消失,但这个遗址依然是了解伊斯坦布尔早期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老皇宫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们的“紫禁城”,不仅记录了奥斯曼帝国的鼎盛和辉煌,还陪伴25位苏丹走过 400多年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不仅展现了奥斯曼时代标志性的建筑、先进的房屋设计工艺,也囊括了各种艺术家和工匠为帝国创造的书法、壁画、珠宝作品。走进奥斯曼帝国故宫,寻访皇族生活痕迹,参观86克拉钻石等珍宝…土耳其老皇宫是世界上最值得参观的宫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老皇宫的内外墙面多用瓷砖铺设,以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著称,主要采用天然矿物和植物染料,经长时间烧制后色彩持久且不易褪色。图案多融合抽象、几何或花卉元素,风格独特,体现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多元文化特色,蕴含了民族特色和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据了解,其工艺历史可追溯至塞尔柱时期(约1236年),早期技术受伊朗影响,后结合奥斯曼时期中国传入的日用瓷器技术,形成独特工艺体系。如今,土耳其已是全球前十的瓷砖生产国之一</p> <p class="ql-block">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区的老皇宫,坐落在金角湾南岸的小山丘上,面朝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形成独特的海湾式布局。<span style="font-size:18px;">皇宫的平台可以俯瞰整个海峡,满园的景色之美不由让人畅想“高阁凌江,佩玉凤鸣”的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密集的游人中撕开一个缺口,拍下了此行的第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二颗“星”是与老皇宫相隔不远的新皇宫</p><p class="ql-block">多尔马巴赫切新皇宫是土耳其最大的单体建筑,奥斯曼风格与巴洛克融合的代表 。多尔玛巴赫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建于1843年,占地七千公顷,耗时13年,于1856年建成,曾有6位苏丹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皇宫修建于19世纪中叶,当时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疲态尽显,为了彰显帝国的气派和威严,耗费巨大国力和财富修建新皇宫,结果建成后几十年帝国就分崩离析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建造新皇宫耗资10亿马克,光是天花板就用掉14吨黄金和四十吨白银。宫殿里有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重达2.5吨的全世界最大的水晶吊灯,有著名的水晶阶梯,还有苏丹使用的餐具器皿生活用具…宫内装饰极尽奢华,内部宝藏目不暇接,而这一时期正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皇宫的奢侈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p><p class="ql-block">(宫内不让拍照,但我在其他游客的“示范”下,隐匿的用手机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当我神魂颠倒头晕目眩留有遗憾的从皇宫里出来时,迎面就是著名的水门,也就是皇宫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码头,当年外国使节就是乘船由此进入皇宫觐见苏丹的。它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能够被过往船只和普通民众所看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比于老皇宫的暮气沉沉,新皇宫确实更加有帝国气势。</span>虽然总体还是保留奥斯曼的建筑风格,但是大量融入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越是没落的帝国,就越是想彰显自己,却很少想到奋发图强振兴自己,跟慈禧太后挪用北洋舰队军费修建颐和园何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多尔玛巴赫切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历史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新皇宫现为伊斯坦布尔标志性景点,兼具历史见证与现代博物馆功能。1856年后成为奥斯曼帝国行政中心,直至1922年帝国灭亡。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曾在此居住并办公,现为国家级博物馆及国事活动场地。它不仅是奥斯曼帝国末期的象征,也是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总统府,见证了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第三颗星即是也在伊斯坦布尔的“地下水宫”</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在公元6世纪左右,土耳其还处于拜占庭帝国时期,由朱斯提尼安大帝统治。这位帝王为了能令国内宫廷相安无事,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在宫廷教堂废墟之上建立了一座巨大的地下水宫</p><p class="ql-block">这座被称为耶莱巴坦的地下水宫,由7000名奴隶花了6年的时间建成,能够储备约10万吨的淡水,它不仅为宫廷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还能在敌人围城时维持城内民众的淡水所需。除了作为蓄水池,这里还曾作为军事弹药库使用</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伊斯坦布尔最浪漫、最神秘的景点之一。336根巨大石柱构建的巨大宫殿,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宫殿里面有两个倒置的美杜莎头颅石雕,是1984年改建时,人们从底部厚达2米的淤泥中发掘了出来</p><p class="ql-block">水宫内,那悠长旷远的滴水声加之那些诡异的传说,仿佛带你步入了另一个诡秘莫测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据说,在伊斯坦布尔城中,有着数量繁多的地下宫殿,这座名叫耶莱巴坦的地下水宫,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长度为140米、宽70米、由336根高度为9米的粗大石柱支撑,石柱的样式为典型的科林斯风格</p><p class="ql-block">据考古学家们称,这些用于支撑地下宫殿的石柱,都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搬运而来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废物”回收利用</p> <p class="ql-block">地下水宫内部环境极为潮湿,湿滑的石板与昏暗的灯光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洞内“滴滴答答”的水声不绝于耳,令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另一个世界的不同</p><p class="ql-block">绕过石柱拾级而下,游客们就会看到一座有趣的“许愿池”,在“许愿池”中,有两尊巨大的美杜莎头部雕像,它们都被安放于石柱的下方。有趣的是,两尊美杜莎头部雕像分别以倒置和侧置的方式安放,至于其中的缘由,没有人能够说清。不过有专家认为,美杜莎作为神话中著名的蛇发女妖,一旦有人看到她的眼睛,就会被迅速石化,将其倒置与侧置,可能就是为了防止其石化游客</p><p class="ql-block">2023年土耳其发生的7.8级地震引发了恐慌,地震发生在土耳其西部的伊斯坦布尔,而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地下水宫却完好无损,让人不得不惊叹这座被称为世界上最老地下建筑的高超水准</p> <p class="ql-block">第四颗“星”: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历经几千年多个王朝的更迭,土耳其的可以说遍地是宝藏,能集中到博物馆里的,更是宝藏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考古博物馆位于离老皇宫西面不远处,步行穿过人流密集的大巴扎便到了。在这座古代珍奇遗产宝库中可以看到完好保存的亚历山大大帝石棺,反映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哈梯、以及赫梯等文明的大量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外表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考古博物馆,由考古博物馆、古代东方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三个大部分组成,收藏了各种藏品超过100万件</p> <p class="ql-block">考古博物馆是土耳其最早的博物馆作品之一,是奥斯曼帝国留给土耳其共和国的遗产。 虽然博物馆这一概念的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征服者穆罕默德时代,但它的真正出现是随着1869年帝国博物馆的建立而实现的</p><p class="ql-block">参观这座处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博物馆让人很震撼,其中的原因一是馆内收藏的艺术品不少都超过了5000年的历史;二是馆内的展品都极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三具石棺</p><p class="ql-block">“看起来”最古老——塔伯尼特石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具古埃及样式的人形石棺,一块黑色闪长岩雕刻而成的石棺,上面刻有咒语。它来自公元前6世纪,是埃及大将军的安息之地。令人惊奇的是,石棺出土时保存得如此完好,连内部的木乃伊也安然无恙,与石棺一同展出为什么说“看起来”最古老呢?因为这具棺材的主人不是古埃及人,而是腓尼基人</p><p class="ql-block">腓尼基,是个神秘的古代文明,其实也就是《圣经》里所谓“迦南人”的后裔。据说凭借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业,以及超人的航海能力,腓尼基人跟哪个古代文明都敢叫板</p><p class="ql-block">这个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一样,没有统一的国家,也是分散的各个城邦,陆地上的领土不多,大多是星罗棋布的城市形式的海外殖民地——比如今天法国的马赛,最初就是腓尼基人建立的。意大利的卡利亚里,也曾经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西方,其实还要感谢腓尼基人。因为英文的26个字母,就是从腓尼基人的22个字母演变来的</p> <p class="ql-block">扑面而来的哀伤——哀伤女子石棺</p><p class="ql-block">这具石棺已经是希腊式的石棺了,反映了西顿王国在这个阶段已经完全希腊化了</p><p class="ql-block">最神秘的是,棺材上雕着一共十八名女子,每一名女子的姿态虽然都不一样,但全都面露哀伤的神情。古希腊的雕刻神技在此展露无遗,每名女子的哀伤都不一样。她们到底在哀伤什么呢?为谁哀伤呢?棺材的主人是谁呢?很可惜,我们无从得知</p> <p class="ql-block">名头最响——亚历山大石棺</p><p class="ql-block">在馆藏的众多石棺中,虽然亚历山大石棺不是最珍贵的,但它却是最知名和最有争议的。因为这具石棺里,装的肯定不是亚历山大的尸体,据说属于西顿的一任国王,叫Abdalonymos(阿巴达洛尼摩斯)。真正的亚历山大大帝,根据记载,在远征中死去之后,遗体被运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在那儿修建了盛大的陵墓。这座陵墓深埋于地下,至今还没被找到</p><p class="ql-block">亚力山大石棺周围的雕刻非常精美,一面描绘了战争场景,另一面则是狩猎场景,浮雕和彩绘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石棺最左侧那个黄头发的骑马人,专家们研究表示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正在骑着骏马手拿武器砍杀敌军,坚毅的表情,体现了他英勇无敌的气魄</p> <p class="ql-block">馆藏中,还有那么一组很有故事的藏品,就是在加拉塔地区出土并证明了热那亚与拜占庭帝国友好关系的一组石刻</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拜占庭帝国是让奥斯曼土耳其灭掉的。其实,拜占庭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了,国土大面积沦丧,穆罕默德二世来打的时候,就只剩下君士坦丁堡空城一座</p><p class="ql-block">当时,拜占庭和热那亚的关系非常好。十五世纪的热那亚,是一个强大的海洋共和国,撒丁岛、科西嘉岛等地都在它控制之下,甚至在中东巴勒斯坦,都有它的殖民点,国势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和它相比,拜占庭帝国在这个时候,国势则是“蹭噌日下”,拜占庭就老跟热那亚要援助。十五世纪中期,拜占庭这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手里还有点钱,所以热那亚跟拜占庭的关系还是很热乎</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里这组石雕,就雕刻在这个时期,上面的日期很清楚——有1387年的,有1452年的,上面刻着教皇的纹章,写着热内亚总督的名字,这些石刻,有的是建筑的奠基石碑,有的是墓葬石碑,证明那个时候热那亚人在拜占庭境内生活的很多,双方宗教认同感起码还是很强的</p><p class="ql-block">可是只过了一年,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率领近10万大军,几百条战舰,来攻打君士坦丁堡,要一举灭亡拜占庭帝国。这场在人类历史上都非常重要的战役,从一开始,拜占庭就几乎没什么机会,整座城让人家围得水泄不通。好在城堡够结实,土耳其苏丹一时半会儿还拿不下来。拜占庭赶紧向热那亚求援</p><p class="ql-block">别说,热那亚还真派来几条军舰,虽然杯水车薪,根本不解决问题。没想到的是,土耳其苏丹马上贿赂热那亚共和国,热那亚主即反过来帮助奥斯曼土耳其,敞开了海路。拜占庭遭遇两路夹击,终于在坚守了近5个月以后,全城陷落,延续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展品是在是太多了,导致不得不将部分雕塑放在博物馆外的露天花园,跟游客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别以为这些并不重要,它们可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呢</p> <p class="ql-block">还没从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的震撼中平静下来,又为安塔利亚博物馆献上膝盖</p><p class="ql-block">第五颗“星”:安塔利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面积1417平方公里的安塔利亚,是土耳其南海岸最大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在东罗马帝国时期与奥斯曼帝国时期为东地中海重要港口,2019年位列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69位</p><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收藏着安塔利亚省最稀有的出土文物和历史资料,馆藏涵盖了古罗马时代、奥斯曼帝国时代等重要历史时期,多为价值连城的珍宝</p><p class="ql-block">作为土耳其重要文化遗产代表,安塔利亚博物馆通过系统化展览,全面呈现了安塔利亚地区从史前到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外表非常非常的不起眼,墙内的院子里堆满了放不进展厅的文物,败絮其外金玉其内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博物馆1921年开放,1988年获欧洲年度博物馆大奖。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包含13个展室及1个露天画廊</p><p class="ql-block">丰富且珍贵的藏品闻名遐迩,尤其以展示小亚细亚地区从石器时代至罗马时期的历史文物而著称</p><p class="ql-block">历史文物展示馆里有古代文物、腓尼基殖民地的出土品,也有葬礼仪式的仪式示范,来此参观,可谓是一次时光旅行</p><p class="ql-block">展品的精美也令人震撼,比如石棺馆,一具石棺就是一个小型石刻艺术中心,石棺上的每一个造型都十分生动、栩栩如生,讲述着不同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陈列着古希腊古罗马众神雕像,这些神像基本都是残缺不全的,却毫不影响他们的美感,从拼凑的肢体中依稀能看出往日的痕迹,“万神殿”是整个博物馆的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些众神雕像既有古希腊雕塑追求的理想化的美,又兼具古罗马雕塑的世俗化特征,使雕像人物更贴近生活,充满真实感。雕像不语,但他们的表情以及眼神,却是历史的诉说</p> <p class="ql-block">第六颗“星”:阿斯班多斯古剧场</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一座城市的建立,必须有神庙、广场、剧场和澡堂,经过古罗马文明时期的土耳其也不例外。公元前二世纪安塔利亚建城时,剧场亦在建设之中了</p><p class="ql-block">阿斯潘多班斯剧场位于安塔利亚市东部约40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55年,由罗马皇帝马可·奥勒利乌斯下令修建,是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建筑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剧场外表不起眼,但场内却令人震撼。剧场直径达96米,可容纳约7000人,观众席分上下两层,通过59个拱形门相连的长廊贯通。舞台为两层楼设计,原有40根大理石柱,柱头分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中央三角墙雕刻酒神与狄俄尼索斯</p><p class="ql-block">经历近2000年风沙、地震及战争破坏,古剧场仍保存完好,仅部分檐口受损。20世纪30年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推动修复,使其重获演出功能。如今,它不仅是地中海沿岸最令人难忘的古建筑遗址,也是现今全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罗马剧场</p> <p class="ql-block">距今1870年前的剧场,肯定很古老了,但这么古老的剧场至今还在使用,而且演出的档期排得很满,不得不令人称奇</p><p class="ql-block">每年夏季,这里都要举办阿斯潘多斯国际歌剧节、芭蕾舞节等,无需扩音设备即可呈现清晰音效,被誉为“声学奇迹”。2012年中央戏剧院曾在此上演《蝴蝶夫人》,吸引国际关注。我们来时,古老的舞台上已在开始布景,准备迎接新一个夏季演出</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孔亚,古代土耳其的首府。在去孔亚的路上,我们如同当年丝绸之路上的行者,走进苏丹罕驿站,这也就是第七颗“星”</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p><p class="ql-block">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p><p class="ql-block">据此分析,土耳其应在古丝绸之路的西端,而苏丹罕驿站是当时货物的中转地和行商的歇脚之处</p> <p class="ql-block">苏丹罕驿站给人的印象是华丽与大气,整个建筑雕刻精美、气势恢宏,俨然宫殿城堡。它为矩形城堡式建筑,门楣饰以各种繁复的几何图形石雕,极具美学设计感,整个城堡可以说是建筑艺术精品</p><p class="ql-block">这个驿站建于122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驿站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室内大厅面积1400多平米,开放式的庭院有2500多平米</p><p class="ql-block">当年驿站还配有专职的医生、教士、管理员、兽医、信使和厨师等,为过往客商免费治病、修鞋,商队的牲畜也会受到很好的照料。如果在境内商队遭遇盗匪,财产有损失的,还会获得赔偿,费用由国库支出。城堡内还有一座迷你清真寺。方便信仰伊斯兰教的商人们不出驿站,便可以做礼拜</p><p class="ql-block">“古驿萧萧独倚阑,角声催晚雨催寒。”陆游诗中的驿站是清凄、孤独甚至有点令人胆寒的冷色,但苏丹罕驿站却是暖色的。不仅因为米黄色夹杂着褚色的建筑材料,更是驿站带给商贾们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横贯半岛东西方通道,是各条丝绸之路通往欧亚大陆的必经之地。从11世纪到13世纪的200年间,塞尔柱帝国占有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从长安到伊斯坦布尔的丝绸之路,每隔四十公里,相当骆驼队一天的路程,就建有一座骆驼队旅社,这就是驿站</p><p class="ql-block">这条路上曾经有一百多家驿站,现在还存在四十多家,苏丹罕驿站就是其中保存完好的一家。800多年后再来看这座如宫殿般的驿站,可以想像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控制丝绸之路的贸易获得了巨大财富</p> <p class="ql-block">第八颗“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掘地之一:特洛伊遗址</p><p class="ql-block">一说到特洛伊,人们最快的连接就是美国人2004年拍的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古希腊时期,特洛伊城的王子诱惑希腊国王的妻子海伦并双双逃回特洛伊。希腊起兵征伐,一打十年难以破城。最后希腊人造了一只木马放在城边,佯装退兵。特洛伊人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拉入城中。入夜躲在木马肚子里的希腊战士跳将出来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成功打败特洛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浪漫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电影里最大的道具木马矗立在恰纳卡莱省的海滨广场,神话继续在人间传播</span></p> <p class="ql-block">荷马史诗通过“特洛伊战争”塑造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经典故事,激发了无数文学艺术创作。但当我们来到恰纳卡莱省西沙利克山丘上这片尚在开发的遗址时,面对的却是历史的真实。4000年前古希腊在此建城,到成为废墟,起起落落有3000多年历史,见证了希腊文明对土耳其这一地区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特洛伊城遗址的发掘,始于19世纪中期,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深达30米的地层中发现了分属9个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的特洛伊城遗迹,并在此找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p><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虽已倒塌败落,但从残存的墙垣、石柱来看,当年的气势相当雄伟。这里有公元前2600~公元前2300年的城堡,直径达120多米,城中有王宫及其他建筑。在一座王家宝库中,发现了许多金银珠宝及青铜器,陶器等</p><p class="ql-block">特洛伊城是一座被烧毁的城市遗址,它的石垣达5米,内有大量造型朴素,绘有几何图形的彩陶和其他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将挖掘出来的遗址分为9个时期,包含多个文明阶段,如公元前2600-前2300年的120米直径城堡、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及剧场废墟等</p><p class="ql-block">目前6、7时期遗址的挖掘仍在继续,命名为“特洛伊Ⅶ”的遗址被认为是荷马史诗时期的核心区域,但具体年代仍存在争议。不可否认的是,遗址为理解欧洲文明早期发展提供了关键证据,是安纳托利亚与地中海文明联系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烈日下,遗址石块上的黄色石花和草丛里娇艳的虞美人(当地人称为血花),让废墟生动起来,与周围枝繁叶茂的橄榄树、无花果树以及远处的田园,形成了独特的“废墟田园”景观</p> <p class="ql-block">第九颗璀璨的“星”,就是探寻古希腊最好的去处以弗所古城</p><p class="ql-block">5月20日,我们来到位于爱琴海畔赛尔丘克小镇附近的以弗所,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遗址,而且还有80%埋于地下尚未挖掘。这里也是我们在土耳其参观时游客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以弗所(也称艾菲斯)在公元前10世纪(2500多年前)由雅典殖民者建立。这个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的地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希腊罗马古城</p><p class="ql-block">它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五大城市之一,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盛极一时。早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活动迹象。希腊人登上历史舞台后,这里迎来了繁荣</p><p class="ql-block">以弗所常常被西方人称之为“土耳其的庞贝”,但事实上在城市规模、历史、经济、宗教影响力等诸多方面,意大利庞贝古城难及项背</p> <p class="ql-block">库里特斯街是以弗所的商业中心,大街的两边,分布着神庙、喷泉、妓院、公厕、浴池、纪念碑以及贵族的宅邸。公元3世纪时,每当傍晚华灯初上,商人、政要、贵族、水手们都云集于此,觥光交错,歌舞升平,是以弗所最热闹的交际中心</p><p class="ql-block">2500多年过去了,这里虽然已是一片废墟,但古城遗址是研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重要窗口,其遗迹与历史故事仍吸引着全球游客与学者</p><p class="ql-block">用大理石铺就的道路,因太多的人走过,磨得又光又滑,一不小心就叭叉。一路走过去,看到好几个人摔倒,我是脚趾抠紧脚心,丝毫不敢大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库利特斯街上,有两个著名的雕像,一个是耐克女神像,雕像上的胜利女神,长着羽毛翅膀,长裙飘舞,体态轻盈,动感十足</p><p class="ql-block">耐克女神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作维多利亚。她是泰坦神帕拉斯和斯提克斯的女儿,虽出身泰坦族,但在泰坦战争中选择站在奥林匹斯神的一边,帮助宙斯赢得战争,从而成为胜利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据说,耐克LOGO的设计者就是从胜利女神翅膀的弧度以及飘飘衣带的形状中得到了灵感,创造出了如今闻名世界的耐克标志</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是蛇杖石碑,它位于以弗所医院的前面,石碑上面的图案是“蛇杖”,后来成为西方医疗界的标志和世界卫生组织的LOGO</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神庙建于公元138年,献给从雅典来此的哈德良皇帝。神庙的正面有四根科林斯柱支撑着一个弧形拱门,拱门中间有掌管财富和繁荣的幸运女神提喀的浮雕。神庙前面有四座刻有铭文的基座,分别是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伽列里乌斯皇帝雕像,但很可惜雕像真品至今未找到</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塞尔苏斯图书馆,是罗马亚细亚行省总督提比略·朱利叶斯·阿奎拉为纪念父亲塞尔苏斯(罗马元老议员)所建</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双层大理石立面饰有象征智慧、知识、美德和才智的四女神雕像,馆内曾藏书1.2万卷。可惜的是,此馆毁于3世纪地震,现在的立面是20世纪修复,为以弗所成为保留最好的古罗马城邦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是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这里作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神庙之一,可惜现存仅一根巨大的罗马柱,还是由多个罗马柱断裂的部分拼接而成</p><p class="ql-block">望着这根罗马柱,已经完全无法想象曾经的宏伟壮丽了(下图为神庙当年的画像)。神庙背后的矮山上,是以弗所第一座城池,如今它近旁已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清真寺,似乎在昭示着谁现在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大剧场是以弗所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古代建筑之一。这座非凡的场馆始建于公元前 3 世纪土耳希腊化时期,在罗马统治下又得到了大规模扩建。它低声诉说着一个文明的故事,这个文明深知公众集会和文化表达的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大剧场的直径约为138米,能够容纳约2.5万名观众,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剧场之一。它的视听效果设计也令人叹为观止,坐席上每一排都比前一排更高且错落有致,半圆形布局更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奇迹,确保即使是最远的观众也能听到每一个高低育的对白和唱腔</p><p class="ql-block">大剧场目前还在修缮中,但并未影响每年夏天的演出季,据说夏季每周都有好几场。我们是春天来的,遗憾错过</p> <p class="ql-block">从没感觉离文物这么近过,希腊和罗马被搬进博物馆严加看管的古文物,在这里触手可及。走累了,就随意坐在科林斯柱头残留的一段上歇息,比如我…</p><p class="ql-block">抚摸着这片废墟,几千年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如今都繁华散尽,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和岁月沧桑,让后人去无限遐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