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皇故里到雪域圣城

瑞草无根

<p class="ql-block">  此篇为《美篇》精选并推荐,敬请欣赏,谢谢!</p> <p class="ql-block">  建军百年正风华,华夏腾飞中国梦。谨以此美篇《从女皇故里到雪域圣城》纪念即将迎来的建军百年暨入伍40周年。</p> <p class="ql-block">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花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军歌嘹亮,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30日,业经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的政治审核和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合格,批准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一员。1986年11月11日清晨,我们新战友从四面八方集结在县人民武装部大院那棵古老的梓州大榕树下,相聚三台电影院,与县委县府人大政协四套领导班子成员,一起观看《黑炮事件》电影。次日早晨6:30分我们新战友告别父老乡亲,乘坐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客车,依依不舍离开美丽的家乡三台这片养育了我童年少年的热情土地,向着远方奔去。这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一次出远门,此行不是出门去探亲访友,也不是去旅行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是满腔热血沸腾的青春,背负着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热情期望,扛起背囊报效祖国去沙场,踏上为国从戎梦想成真的军旅之路。坐在车上放眼望着车窗外,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此时的我心情别提有多激动有多高兴有多兴奋……</p> <p class="ql-block">  载着我们刚入伍的新兵车队一路浩浩荡荡向北开进,在抵达绵阳火车站迎宾广场,我与新战友一起席地而坐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绵阳军分区首长热情洋溢的训示,在绵阳军供站吃过午饭后,就迅速登上北去的军列(闷罐车),于12日18:30左右抵达川北门户,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广元。我被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6038部队服役。在火车站,接兵首长唱点新兵名字分配下连,我们所在的受训部队就驻扎在广元火车站附近,我也被分配到部队东坝分部(三营十二连)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当年我们入伍,时值祖国南疆边境还有战事,部分新战友在新训三个月集训,完成了共同科目、单兵作战、高射机枪手等训练。结束时,就被分配到前线参战部队服役。鉴于新兵训练的综合素质,经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我被留下,继续参加预提骨干培训。培训结束后,我才随部分战友分配到西南野战部队56041部队服役,其余新战友继续留在教导团服役。我非常感谢军旅生涯起点时的战友们,是他们与我一起摸爬滚打,不畏三九严寒,战三伏酷暑,苦练过硬军事本领,铸就我新训从一名普通老百姓脱变成为一名合格军人,为我以后的军旅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新兵生活每天的训练都简单枯燥乏味又极其艰苦,但是自己还是充分利用训练间隙和周末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盘腿而坐在通铺边学习(新兵连的床铺是普通木板组合,木板四角下面垫上四块砖块支撑),练习庞中华钢笔字帖。努力提高和武装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适应部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从女皇故里,开启了我的军旅人生,在这里学会了打仗本领,再从这里走向野战部队,走向未来的战场,走向胜利!</p> <p class="ql-block">  新兵集训期间,我要感谢班长王德贵、排长王康模,连长邓桦、政治指导员赖德祥,营长王勇、政治教导员江孔尚。</p><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感谢营长王勇,记得入伍第一次我在营部乒乓球台桌上缝被子时,不知道怎么缝,扎针深浅不一,时而扎破手指头,血流染被子。这时候,王勇营长走过来说:小伙子,我来教你,怎么缝被子。我说,谢谢营长!不过我还是自己来,请你指点就行。这样以后我才会缝得更好。随后,他在教我缝被子的过程中说:部队是历练人才的好地方,军营需要文武双全人才。当然自己武不起,那就要文得起,总要有一样出类拔萃才行。从而很好的引导了我以后的军旅成长之路该如何选择。由于我性格内敛,不善体育运动,军事素质就要略差一些。这样我就选择想从文字上做文章,从而丰富自己军营生活。</p> <p class="ql-block">  1987年7月下旬,随部分新战友离开美丽的广元,一路南下,次日晚抵驻川南重镇的乐山某部。我被分配到了有着“抗日英雄大刀团”、“群众工作模范团”称号、“两不怕”精神发源地56041部队服役。在这里,先后历任战士、连通信员、营军械员兼文书、团司令部保密员。期间,1987年8月调任连部通信员;1988年5月调任营部军械员兼文书;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随部队奉命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执行共和国首次戒严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女皇故里的军营里完成新兵训练和预提骨干培训结业后,分配到野战部队时,正值部队即将参加野外驻训和“87.8”战役演习。连队领导充分考虑我刚从教导团下来,权衡再三决定我留守营区,守护看管营房。部队参加演习凯旋归来,我也圆满的完成了连队首长赋予的留守任务。与此同时,我被连队领导确定担任连队通信员,具体负责连部一些勤务工作、收发连队信件、做好连队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工作。我也充分利用好担任通信员岗位的特殊性,在完成份内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闲余时间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继续练习好钢笔字,自己还参加了军地两用人才函授培训,自学了《新闻写作》、《文秘写作》、《公共关系》、《心理学》等文化知识。连队政治指导员陈志敏是团队有名的“笔杆子”,在指导员的影响下,自己就更加热爱和喜欢舞墨弄文。有时候完成了份内事情,我还主动协助连队军械员兼文书的工作,为连队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并踊跃参与,如协办黑板报、管理连队俱乐部,积极向团《军营之声》撰写连队新闻稿件,不断努力进取,丰富充实自己才能。</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一次偶然的一个晚上,大约是晚上六点多左右,营长王西欣、政治教导员李扬宝一起在巡视连队情况时,在我们连队发现我正在练习钢笔字。营长给教导员说:这个小伙子不错,是个爱学习进步的小伙子。并鼓励我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工作。或许此次我的举止言谈,给两位营首长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为我以后调任营部军械员兼文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一次中午快进餐前,营长王西欣到连队检查连队后勤保障及伙食生活情况。营长说,今天我就在你们连队吃午饭。于是我马上给首长准备餐具。首长对我说,你不用准备了。你去叫营部通信员把我的餐具拿过来就行。就餐时,营长与连部人员同桌,一起同战友们用餐。在用餐过程中,营长给连队领导说:我准备要调小唐到营部任军械员兼文书工作,征求你们连队的意见?连队领导说,我们也正考虑,让他担任连队军械员兼文书呢。营长回话说,是营里重要还是连队重要,你们要有全局观念,不要只考虑到连队局部呀!于是不久,我便到任营部军械员兼文书岗位工作,开启军旅又一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  在营部军械员兼文书工作岗位上,我深知其文书工作介于营与团机关等部门的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自己竭尽所能、尽职尽责、努力学习。但是因自身文化底子薄弱,需要补充能量的地方又太多,有时候就不得方法。这时候,营长和教导员他们,总是主动耐心地劝导和做我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我要刻苦学习钻研,不畏艰险,要努力向上拼搏进取,不懂的东西,尽管大胆放心的去问询请教于他们,他们都会逐一教导或解答和引导我的。营长还特别的把一本《军语》工具书交给我,让我看看,好好学习。这样我再不担心和自责自己文化水平低,而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努力学习,不断强大强壮发展和完善自己。经常在给营长、教导员誊抄稿件中,不断汲取知识理论,丰富自己的文字功夫底蕴。正如“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样一来,我的文书工作就有了很大的起色,全营的军械保养维护、文书等工作都走在了团队前列,许多工作还得到了团部首长的高度赏识,有时候机关部门的股长、参谋、干事、助理们,也会经常笑着说给予我口头嘉奖和鼓励,有时候还会被借调机关帮忙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光荣的“大刀团”精武营磨练期间,非常感谢连长徐志国、政治教导员陈志敏,排长张建新,班长周平谋。营长王西欣、刘友春,政治教导员李扬宝、祝星华(雷锋团第九任班长)、童广权、陈德安等首长、战友兄弟们的关心关怀和帮助,感恩的心感谢军旅人生路上遇见你们。</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老营长王西欣晋升为团参谋长离开时,首长语重心长地说:小唐,你要好好学习,干好各项工作,有事可以来团部找我。当时我向首长回答到:是,保证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虽然首长因成长进步提升而离开了营队,我也深深的懂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革命生涯长分手,战友之间时常分离聚首是件非常正常不过的。我只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懈努力奋斗,尽职尽责完成好各项任务,才能不辜负首长们的倾心栽培。</p> <p class="ql-block">  虽然老营长“西哥”离开了营长岗位,赴任团参谋长。当时,我心里的确是有点不舒服,或许说是有几分担心自己以后的前程的那点事儿……然而,接任老营长岗位的是原团司令部机关的军务装备股长刘友春同志。刘营长,也和老营长西哥一样高大伟岸、英姿飒爽,对人也十分的谦逊和蔼、平易近人,听好多战友都亲切的呼叫他“春哥”。当然他对我也特别的好,经常对我说:你继续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其他的事情就不必考虑太多。营长也经常带着我一起去巡视营区检查连队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纠改,从不走过场。</p> <p class="ql-block">  亮剑世界屋脊雪域高原·执行共和国首次戒严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9年3月,鉴于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不断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制造骚乱,严重危害社会安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不受侵犯,根据宪法第89条第16项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1989年3月8日零时起在拉萨市实行戒严。我随部队奉命紧急飞赴雪域高原,执行共和国首次戒严任务。</p><p class="ql-block"> 1990年5月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鉴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局势已经稳定,社会秩序恢复正常,在拉萨市实行戒严任务已胜利完成。根据宪法第89条第16项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1990年5月1日起,解除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戒严。</p><p class="ql-block"> 随后部队原地休整,回撤归建。戒严期间,我先后协助营首长完成了部队人员迅速集结召回、开进计划、物质准备保障、部队开进等任务。完成了营军械员兼文书工作、营部团支部书记工作和首长赋予的其他各项任务,保障了部队圆满完成戒严任务。受到嘉奖和荣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团队奉命随上级编成,紧急开赴拉萨,历时555天,部队官兵牢记我军宗旨,严守戒严纪律,发扬老18军“老西藏精神”和“两不怕”精神,当祖国忠诚卫士,做民族团结模范,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边疆的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胜利圆满的完成戒严任务。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执行拉萨戒严任务期间,有一个晚上我陪同营长例行去检查各连队落实戒严上岗准备情况,营长驾驶着越野吉普车,当晚天空明月清风,由于紧急出动奉命入藏执行戒严任务。首长和战友们都是连日连夜工作,奔波劳累过度(当时部队连夜开赴成都某军用机场时,由于我前几天连日连夜的配合教导员准备部队开进等工作,身体特别劳累过度疲劳,在下车等待登机时而晕倒,暂时昏迷过去。不过,在老排长许华平战友给我喂了几粒他随身携带的人丹颗粒后,我慢慢地恢复正常,继续跟随部队乘坐图-154运输机飞越广袤天际飞向神秘的雪域高原,执行共和国首次戒严任务。)。我们在过一段特别烂的道路时,车子颠簸的特别厉害,当时我的头碰到车顶保险杠。额头特别的痛,营长问我有问题没?我回答说:没问题,没事的,就是头有点阵痛,不碍事的。随后,营长说:我们要做好干好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辛勤付出代价的。有时候不管条件如何的恶劣,都不能放弃,要勇敢面对,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勇猛顽强的往前冲,军人的勇敢睿智就是保证任务的完成。原来如此,营长也是用心良苦。这样一来,他把话题转移一下,在与我聊天的时候,也分散了我的注意力,让我减少疼痛的感觉。多好的首长呀!</p> <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去检查戒严岗哨情况,快要完成时。突然间一声枪响,划破了拉萨城市夜空的宁静。营长说,枪声刀影在暗处,我们要小心点,分析一下营队辖区目前情况,仔细看看核对各单位和岗哨有无异常。吩咐各单位要随时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一切分裂分子搞破坏。待检查核实完部队情况正常时,我们才返回驻地。戒严期间,虽然也偶尔有在暗处隐藏的敌特分子放冷枪时候,暴徒往往是骚扰营区和袭击岗哨,想打探戒严部队的动态,寻找破坏活动机会。但是我们戒严部队官兵,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旺盛的战斗力,一次次消灭掉了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诡计,一次次挫败和打击了暴徒们的嚣张气焰,一次次的维护着国家安全和祖国的统一大业。西藏人民总是动情的对我们戒严官兵亲切自豪的说:当年毛主席派的金珠玛米又回来了。有你们金珠玛米在,分裂分子就没有藏身之处,咱们老百姓就安宁了,我们国家安全就能有保障。你们不愧为是老十八军光荣传统的传承人,是新时代的老十八军!此次部队奉命执行共和国首次戒严任务,也是我们老部队移防内地30多年后重返西藏这块热土,官兵们都特别感到温暖和亲切。然而近二十年后,老部队在新时代新征程军改中,再次受令整编移防雪域高原,履行卫国戍边使命。</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夏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乘坐汽车从青藏公路到西藏考察,途中下车与当地群众共同参与青稞收割。在西藏繁忙的考察期间,还专门抽出宝贵的时间携夫人李国柱阿姨,一起看望慰问战斗在雪域高原执行特殊使命的老部队官兵,并再三嘱咐和强调部队,一定要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不忘初心使命,继承光荣传统,发扬老十八军精神、老西藏精神和“两不怕”精神,当好祖国忠诚卫士,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坚决拥护党的绝对领导和指挥,圆满完成特殊使命!</p><p class="ql-block"> 阴法唐老首长,在晚年笔耕不辍,亲自撰写、修改《从泰山到珠峰·阴法唐回忆录》。这本书凝结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他还就“关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发源考证”。他表示:“‘ 两不怕’最初是进藏部队155团2连修建康藏公路时提出来的,后来,这个团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担任主攻,2连是主攻连。这个连六班班长阳廷安高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来’,一连攻下了20多个地堡。”1963年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主席听后高兴地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5年王杰烈士舍身保护战友的事迹成为践行该精神的典型范例。在1969年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被毛泽东主席再次强调并正式引用该口号,使其上升为全国性政治动员工具。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时代多次强调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样子,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口号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span>“两不怕”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建军百年正风华。忆军旅峥嵘岁月稠,铸华夏腾飞中国梦。“从女皇故里到圣城拉萨”是一本书,记载着的不仅是一名士兵蜕变成长的地方,同时也记录着一名士兵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这仅仅是记录一名士兵军旅生涯中的一段故事,有难忘的军旅峥嵘岁月,有士兵向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退役老兵永不褪色,继续砥砺前行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向百年,向胜利,向前进,前进进!</p> <p class="ql-block">《建军百年·忆军旅峥嵘岁月四十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改变在军营,</p><p class="ql-block">每逢八一倍怀念,</p><p class="ql-block">战友相聚忆青葱,</p><p class="ql-block">军人情愫亦更浓。</p><p class="ql-block">梓州古榕换军装,</p><p class="ql-block">古来征战几人回?</p><p class="ql-block">女皇故里熔新兵,</p><p class="ql-block">大佛佑我壮军威,</p><p class="ql-block">笔走龙蛇写春秋,</p><p class="ql-block">雪域圣城担使命,</p><p class="ql-block">彩云之南淬火煅,</p><p class="ql-block">隐蔽战线兵一个,</p><p class="ql-block">矢志不渝铸军魂。</p><p class="ql-block">退役老兵不褪色,</p><p class="ql-block">光荣在党向前进,</p><p class="ql-block">砥砺初心护长城,</p><p class="ql-block">建军百年正风华,</p><p class="ql-block">中华腾飞傲苍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