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在铁道兵的大旗下

李启贵

<p class="ql-block">一一铁道兵七团战友九次相聚集锦</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打开百度,在搜索栏输入“铁道兵”,相关的资料、图片与战友聚会信息便会一一呈现。</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确有其特殊性:一是为国家贡献卓著,牺牲亦最为惨重;二是从成立到撤销仅35年,岁月流转中,老战友们愈发怀念昔日的部队与并肩的伙伴;三是如今经济条件改善,趁着身体尚健,大家愿借聚会之机看望老友,共赏祖国大好河山;四是铁道兵在艰苦环境中结下生死情谊,聚会不拘于一连一营,常以团为单位,甚至跨团开展。</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二师七团自2013年起,到202S年已组织九次旅游年会。因时日久远,这些聚会的记录分散在QQ空间、公众号中,还有些未留下文字痕迹,致使许多战友难以查找。为方便大家阅读,我们特将其整理成《美篇》1-9辑连载分享,供战友们回味追忆,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与称赞。应战友们的要求,现将1-9辑的主要内容摘录汇编,以利大家查询。</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一支特殊的工程技术兵种,涵盖铁路、隧道、桥梁、建筑、舟桥、通信工程等多个领域,是专门担负铁路建设任务的解放军力量。</p><p class="ql-block"> 战时,他们肩负战区铁路的抢修、抢建重任,为军队机动调度与作战物资输送筑牢保障线;平时,则主要投身国家铁路建设,成为共和国铁路网延伸的重要推动者。</p><p class="ql-block">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起步,到1984年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短短36年间,铁道兵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中浴血奋战,更在共和国铁路大动脉的建设中攻坚克难,用血汗与忠诚立下了不朽功绩,成为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集绵之一/七团紫阳行</p> <p class="ql-block">“追寻青春梦,重走襄渝线”活动纪实</p><p class="ql-block"> 2013年4月22日至25日,四十载光阴流转,当年奋战在铁道二师七团的170余名老战士、军嫂与铁后代们,循着记忆的轨迹齐聚陕西紫阳。四天时光里,他们在这片曾挥洒热血的土地上,庄严祭奠长眠于此的英烈,重温那段镌刻着青春与奉献的岁月;走进当年驻地学校,将饱含心意的教学设备郑重捐赠,延续着对这片土地的牵挂;更沿着襄渝铁路的脉络,踏访建设时的沿线故地,在熟悉又陌生的景致中,打捞起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让青春的梦想在重走路上再度闪耀。</p> <p class="ql-block">紫阳县梅书记亲自出席并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铁十二局及紫阳县相关领导也莅临活动现场,与战友们共话往昔、畅叙情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悉心指导,为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与温暖关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13紫阳聚会,原七团、二师总工、中铁建副总张楚然及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总干事关丽蓉、中铁十二局及二公司工会主席参加了这次重走襄渝线寻找青春路的全程。</p> <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的圆满落幕,离不开紫阳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鼎力支持与热忱款待。县委副书记梅紫青、县人大副主任樊光安更是自始至终全程陪同,这份真挚情谊让我们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 我们深深感谢紫阳县的各位领导,感谢淳朴热忱的紫阳县人民——正是他们的周到安排与深情厚谊,让我们在四十年后重访故地时,再次真切感受到那份跨越时光、历久弥新的军民鱼水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到向阳七年制学校、芭蕉小学给孩子们捐赠学习用品。</p> <p class="ql-block">七团的战友们第一次集体重返紫阳,回到我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此行既是为了亲眼见证紫阳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要怀着崇敬之心前往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为修建襄渝铁路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我们要在墓前深深鞠躬,献上最诚挚的哀思,告慰他们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经战友提议,本次活动推选安徽六安战友沙明担任总指挥,陕西西安战友王抗林担任副总指挥,各地战友会会长及推举的联络员则作为当地具体负责人,共同统筹活动事宜。</p><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时间、具体安排及各项要求通过网络发布通知后,得到了福建、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北、广东等多地战友的积极响应,报名十分踊跃。期间,还有来自九团、十团及师直属单位的战友主动咨询并要求参与。截至活动开始前,报名人数已达258名。</p><p class="ql-block"> 如此多的战友响应号召重返紫阳,远超我们的预期。为筹备活动所需,单是到被服厂采购军帽、帽徽就跑了三次,军功章的制作也反复调整了两回,足见大家对这场相聚的热忱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集绵之二/山西太原行</p> <p class="ql-block">“军魂不散铁七团 老战友圆梦山西行”</p><p class="ql-block">2014年,是中铁十二局二公司邀请“回娘家”,然后在老兵张永旺、任天保提议下,有了山西行。</p><p class="ql-block"> 铁七团老战士们历经数月酝酿,广泛征求意见,更两度派员赴山西实地考察,只为一场跨越山海的相聚。2014年5月12日至16日,来自全国十余个省份、三十多个市县的300余名原铁道兵七团老战士,怀揣着对军旅岁月的深切思念,从祖国各地奔赴山西太原小店——这片铁七团兵转工后的扎根之地,在此欢聚一堂。当老战士们整齐列队,凝望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二师第七团的军旗时,那份深埋心底的“铁军情结”终得圆满,一场跨越时光的“重回铁军梦”,在这一刻照进现实。</p> <p class="ql-block">此次铁七团圆梦山西之行,多位老首长与老战友欣然赴约,他们中有原七团保卫股股长刘公道、原七团仓库指导员彭才庾、副主任朱秋轩,原七团作训股股长覃文平,原七团宣传队队长徐晓夫、指导员杜子柏;还有曾在七团仓库服役、后任江苏省广电厅厅长的耿乃凡,原17连战友、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常委副司长宫正鹏,原宣传队战友、国家广电部机关管理司副司长梁德欣,原电影组战友、国家核工业部办公厅副厅长李建,以及原七团战友、福建省宁德市检察分院院长田志强。</p><p class="ql-block"> 这份相聚的喜悦也牵动着兄弟部队战友的心——原铁道兵10团学生连、全国铁道兵旅游协会陕西分会会长高素萍,铁道兵8团战友王红旗特地发来贺电,为这场团圆送上诚挚祝福。</p> <p class="ql-block">活动组委会向中铁十二局二公司(其前身为铁道兵七团)赠送了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老兵们对后继单位传承铁道兵精神、赓续奋斗血脉的深深感激,更生动诠释了铁道兵七团与接续奋斗的中铁十二局二公司一脉相承、相融共生的深厚渊源,是跨越时光的精神纽带与情感联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日,战友们参观太原市区后,下午3时,活动组委会副总指挥王抗林宣布铁七团战友“圆梦”山西行联谊活动正式启动。全场齐声高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激昂的旋律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掌声经久不息中,中铁12局2公司工会主席崔生来登台致辞,讲述了公司告别军旗30年来在发展征程中取得的丰硕业绩;活动组委会总指挥沙明随后发言,向在场战友详细介绍了本次“圆梦行”的筹备与安排;原七团宣传队队长徐晓夫则代表全体老战友,道出了大家对军旅岁月的深切眷恋与重逢的激动心声。现场,组委会向12局2公司赠送了“襄渝情”长卷,将这份跨越时光的情谊定格成永恒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联谊会上,老战友们纷纷走上台,或追忆往昔峥嵘,或诉说今日牵挂,其间穿插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将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当晚,中铁12局2公司特意设宴,热情款待这些“回娘家”的老战友,席间欢声笑语不断,暖意融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会上,老战友们还达成一项暖心共识:从聚会的会议费中划拨部分款项作为捐款,一是用于资助叶加明战友——他曾为铁七团向阳烈士墓修复立下汗马功劳,却在收集铁道兵通讯录资料途中遭遇车祸,如今生活无法自理;二是资助为铁七团紫阳向阳烈士墓默默守墓的胡国菊等两位老人,以此传递战友间的深情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集绵之三/七团霞浦游</p> <p class="ql-block">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时节里,铁道兵二师七团的600余名老战士与军嫂,从全国21个省、30多个市县奔赴而来。他们怀揣着沉甸甸的思念,向着被誉为“世界摄影基地”的美丽海滨城市福建霞浦汇聚——老战友们难忘那段穿军装、筑铁路的峥嵘岁月,再度在铁道兵七团的鲜红旗帜下,紧紧相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13日至16日,短短4天里,时光仿佛倒流回并肩作战的当年。战友们紧握双手,眼眶里盛着重逢的热意,一遍遍诉说着离别后数十载的牵挂:谁家的孩子长大了,谁守着老照片念了又念,谁总在梦里听见火车鸣笛、想起工地上的号子声。</p><p class="ql-block"> 而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滚烫记忆,从未褪色——当年,正是我们这群人,以青春作炬,以热血为墨,用铁打的肩头扛起钢轨,用磨出厚茧的双手垒起桥墩,把最炽烈的年华,都熔铸成了铁道兵七团那座顶天立地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无需问曾修过哪段铁轨,不必提分在哪个连队,更不用细数入伍的年份——只要一句“当年是七团的”,便足够让两双饱经风霜的手紧紧相握,让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故事,那些不必言说的懂得,瞬间就能点燃浑身的热血,仿佛又回到了并肩扛过钢钎、共饮过一壶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那是怎样的情啊?是寒夜里共享过的棉被余温,是暴雨中同顶过的一块油布,是工地上喊过的同一号子,刻在骨头上,融进血脉里,任时光冲刷也磨不掉半分。那又是怎样的爱?是为了共同的信念,把青春甚至生命都交付给山河的滚烫,是看着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眼里闪着的同一片光——那爱,是用并肩的坚守、相托的信任,甚至流血的牺牲,一点点焐热、铸牢的。</p><p class="ql-block"> 祖国的千山万水记得我们:曾踏过泥泞,曾攀过险峰,曾在深谷里架桥,曾在荒原上铺轨。我们没留下名字,却用脚丈量过大地的广度,用赤诚刻下了历史的厚度,让那段共同的岁月,成了永不褪色的不朽。</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但铁道兵七团那面旗,始终在每个战友心头猎猎作响,永远飘得那么高、那么红。</p><p class="ql-block"> 因为——铁道兵七团,军魂不散,雄风长存!</p> <p class="ql-block">霞浦相聚的日子里,福建战友早已备下妥帖周全的行程,带着大家穿行于这片山海秘境。</p><p class="ql-block"> 俞山岛的风里,藏着闽东第一大岛的豪迈——战友们登上山巅,看风拂过万亩草场时掀起的绿浪,看大小天湖藏在山坳里的幽蓝波光,像被上天遗落在人间的两块蓝宝石;妈祖岛的古刹钟声,天福寺的斑驳墙影,又把岁月的沉静递到掌心。留云洞的石径上,大家驻足良久:幻尘庵的香火,留云禅寺的梵音,观音苑、弥勒园的慈悲造像,还有摩崖石刻里藏着的千年故事,指尖抚过那些凹凸的纹路,仿佛触到了时光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大京沙滩的辽阔,是另一种震撼。脚踩在细软的沙上,看蔚蓝东海漫向天际,浪花拍岸时溅起的碎光里,战友们笑着相拥合影,海天一色成了最壮阔的背景,快门声里,全是“此刻共此景”的珍惜。到了溪南半岛的台江码头,连片鱼排成了水面上的“浮城”,网箱里跃动的鱼虾,是霞浦人用勤劳织就的富庶图景,战友们望着那片生机勃勃,眼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赞叹。北岐的清晨最是难忘,晨雾未散时,滩涂在初阳下晕染出金红与靛蓝,渔船划过的水痕像给大地系了丝带,快门声里,战友们把这抹惊艳刻进记忆。</p><p class="ql-block"> 走进霞浦博物馆、规划馆,漫步福宁公园,字里行间、一景一物都在诉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曾在战火中挺直脊梁,在建设中踏平坎坷,勤劳勇敢的基因早已融进山海。而三线战友俱乐部艺术团的歌声一响起,席间的掌声便浪涛般涌来。老战友们跟着节奏轻唱,有的还拉起手跳起当年的舞步,欢声笑语把相聚的暖意烘得更热。</p><p class="ql-block"> 聚会中最动人心的,是去看望叶加明战友。这位曾为铁道兵联谊、为修复向阳烈士陵园奔走的老兄弟,虽因车祸高位截瘫,大脑也留下严重损伤,但当我们围在他床前,喊出“加明战友”时,他浑浊的眼睛里突然亮起光,颤抖的手努力想抬起,喉咙里发出含混却急切的声音——那份激动,像电流般击中在场每个人的心。</p><p class="ql-block"> 沙明战友一声提议,没人犹豫。长龙般的队伍里,有白发苍苍的老战士,有相扶相持的军嫂,大家从口袋里掏出积蓄,郑重地放进捐款箱。硬币碰撞的脆响,纸币展开的轻响,和着抑制不住的哽咽,成了最动人的旋律。那一刻,无需多言,铁道兵的情谊早已越过苦难,在彼此掌心焐出滚烫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这哪里是简单的捐款?是用一辈子的战友情,为苦难托底;是把当年共扛过的风雨,化作此刻相扶的力量。铁道兵的情,深过霞浦的海;铁道兵的爱,重过肩头曾扛的钢轨——大爱无疆,此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集锦之四/七团三峡游</p>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承载着众人期盼的“铁二师七团战友三峡游”,在各方同心协力下,于2016年10月在湖北宜昌如期启幕。组委会向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750名战友、军嫂及铁后代,致以最热烈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七团精心筹备的这场旅游年会,为战友们搭建起重逢相聚的暖心平台。老战友们在此执手言欢,共忆当年军旅峥嵘,畅叙深似海的战友情;更能携手同游,饱览三峡胜景,领略祖国山河的壮阔雄奇。这种兼顾情谊联结与风光品鉴的活动,既圆了战友们“再相聚、同畅游”的心愿,更彰显出可持续开展的深远意义。衷心祝愿各位一路畅怀、平安顺遂!</p><p class="ql-block"> 为保障活动圆满举行,七团战友旅游年会副总指挥王抗林早在2015年5月便专程赴宜昌,对食宿安排、景区线路及承办模式等细节进行了实地踏勘。宜昌的战友们对这种以“访亲圆梦”为内核的旅游聚会形式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热忱迎接七团战友的到来,共赴这场跨越山海的情谊之约。</p> <p class="ql-block">游三峡大坝,惊叹巍峨大坝建筑和浩渺的长江,在游轮上看江水翻滾,听涛声阵阵,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游三峡大坝,惊叹巍峨大坝建筑和浩渺的长江,在游轮上看江水翻滾,听涛声阵阵,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伫立三峡大坝前,目光所及尽是巍峨雄姿与长江的浩渺汤汤,那份人类工程与自然伟力的碰撞,总让人由衷惊叹。登上游轮,凭栏远眺时,只见江水裹挟着磅礴气势奔涌翻滚,耳畔涛声如雷,时而沉雄时而激荡。船行景移间,两岸青山随碧波渐次铺展,水光山色与风声涛韵交织成篇,恍惚间已全然沉浸在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里,每一秒都是鲜活的画境,每一眼都藏着说不尽的壮阔与灵秀。</p> <p class="ql-block">七团十一连广东战友刘来东与妻子谢志红曾一同报名参加宜昌战友聚会,未曾想报名后刘来东竟因病不幸离世。强忍悲痛的谢志红,怀揣着丈夫的遗愿,毅然代表他赴约宜昌聚会,由此踏上了为丈夫寻找战友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以杜子柏、王抗林为代表的七团志愿者们,为帮十一连军嫂谢志红完成寻亲心愿,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不仅找到了与刘来东合影的战友,更寻得十一连连首长及战士200余名,期间志愿者们也与十一连结下了深厚情谊,难分难解。</p><p class="ql-block"> 谢志红在七团群中为逝去的丈夫寻找战友的举动,让我们有幸认识了这位堪称巾帼英雄的军嫂,她无疑是千百万军嫂中的杰出典范。她的深情与执着感动了所有人,而创建“寻找11连战友群”,也成了谢志红与十一连战友们共同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在志愿者与战友们的携手努力下,十一连战友的集结号已然吹响。如今,战友们正汇聚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共叙昔日战友情,携手书写属于他们的历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集锦之五/唐山千人行</p>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铁二师七团战友唐山聚会如期举行。这场盛会,是沙明、王抗林与河北战友们历经一年筹备、合力促成的成果。正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喻,众人的期盼终得圆满。</p><p class="ql-block"> 因宾馆条件所限,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们多少受了些委屈,但大家都以包容之心坦然接纳。毕竟,聚会的初衷本就是为战友们搭建重逢的平台——让久别之人见上一面,聊聊往事,舒展心绪。这份对情谊的珍视,让所有人都未在细枝末节上过多计较,唯留相聚的温暖与纯粹。</p> <p class="ql-block">唐山战友聚会首日,行程安排为参观唐山南湖公园与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园。其中,地震遗址纪念园带给战友们的感触尤为深切。</p><p class="ql-block"> 步入保存完好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遗址,目之所及,是被地震巨力拧成麻花状的钢轨、坍塌倾颓的车间,还有那兀自耸立的烟囱——眼前的一切,仿佛瞬间将人拉回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不仅吞噬了这座工业重镇的繁华,更无情夺走了24万鲜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肃立在近500米长的纪念墙前,13块黑色大理石上,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姓名如泣如诉。分明能看到,有 entire 家庭的名字紧挨着——夫妻、母子、父子,甚至还有尚未来得及拥有名字的婴儿。他们都是那场灾难的无辜罹难者。这哪里只是一面纪念墙,分明是他们共同的墓碑,沉甸甸压在每个参观者心头。</p> <p class="ql-block">唐山聚会前夕,我们已与北京铁道兵纪念馆取得联系,约定了参观事宜。24日清晨,大家便直奔复兴路40号的中铁建大厦。馆内的赵馆长十分细心,早已安排好讲解员等候接待。</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从七十年前铁道兵在哈尔滨极乐寺的成立讲起,一路述及1984年集体转工的历程。借助图片、实物、模型及声光电等多种展示形式,生动再现了铁道兵自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到祖国建设阶段,所作出的特殊贡献与辉煌业绩。</p><p class="ql-block"> 其中,既有登高英雄杨连弟抢修陇海铁路8号桥的壮举,也有朝鲜战场317地区绞杀战中的英勇抗争;既有闻名世界的西南大动脉成昆铁路,也有我们曾亲身参与修建的襄渝铁路……一幕幕过往,皆在讲解中清晰浮现。</p> <p class="ql-block">说是巧合,亦是天意,8月25日恰逢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半,这本是祭奠亲人的日子。而我们的行程,恰好安排为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老人家的遗容,以此表达对毛主席永恒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清晨六点多,天安门广场上已然排起了长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秩序井然,按照规定路线徐徐前行。上午十点多,经过整整三个小时的迂回轮转,战友们才陆续踏入瞻仰大厅。自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开放的42年来,已有数亿来自世界各地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怀着崇敬之心前来瞻仰老人家的遗容,其间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轮到我们时,大家轻手轻脚,缓缓走近。每位战友都献上一朵小花,随后庄重地深深鞠上一躬。尽管岁月流转,敬爱的毛主席已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伟大思想,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间,指引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 。</p> <p class="ql-block">集绵之六/七团安庆行</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5日至18日,原铁七团三百余名战友齐聚黄梅戏之乡安庆,共赴一场以观光为名、以情谊为魂的相聚,在欢声笑语中畅叙昔日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提及这场安庆年会,最深刻的记忆可浓缩为“三个一”:</p><p class="ql-block"> 一张意义非凡的“全家福”——三百余名参会战友与军嫂并肩而立,拍下一张珍贵的集体合影。这张照片,圆了“铁七团”战友们多年来共帧留影的心愿,将此刻的团圆定格成永恒。</p><p class="ql-block"> 一台浸润乡韵的“黄梅戏”——常言道“过了安庆不说塔,到了安庆必看戏”。一场精心编排的黄梅戏专场演出,让战友们沉浸式领略了“黄梅之乡”的独特魅力,那婉转唱腔里,尽是安庆独有的风情与温度。</p><p class="ql-block"> 一份承载心意的“安庆印象”——安庆百年老字号“柏兆记”为本次年会特制的精美礼品,以“安庆印象”为名,不仅带着老字号的匠心,更藏着东道主的热忱。这份甜香,成了战友们心中关于安庆最绵长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一1722年),巷道二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p><p class="ql-block">“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为何妙,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于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其后邻人见状,亦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p><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p> <p class="ql-block">集绵之七/七团阳江行</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3日至17日,原铁七团三百余名战友相约广东阳江,在碧海蓝天下共赴相聚之约,畅叙深埋心底的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13日报到当天,山海湾酒店那敞亮的开放式海景接待大厅,一早便洋溢着热烈的氛围。组委会的战友们各就各位,满心期待地等候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原铁道兵二师七团战友。大厅里,一幅欢迎海报尤为夺目——中国红的背景上,毛体“铁道兵”三个字笔力遒劲、气势轩昂;融入海陆空元素的兵徽庄重醒目,熠熠生辉;“二师七团战友,阳江欢迎您”的字样温情满溢,让每一位踏入大厅的战友都瞬间感受到东道主的热忱,以及那份穿越岁月、至高至纯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14日晚,一场隆重的欢迎晚宴在享有“中国十大最美渔港”美誉的闸坡盛大举行。晚宴由王抗林、江存长担纲主持,张永旺战友代表组委会致欢迎词,林什旺战友则以阳江战友代表的身份致辞。随后,各单位纷纷向组委会赠送锦旗,传递深厚情谊;郑建平战友受刘政湖站长委托,代表铁道兵战友网致贺词并送上锦旗。北京铁兵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积富,铁道兵康养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明义及副主任王戈、黄军也莅临现场,共贺这场战友盛会。</p><p class="ql-block"> 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过后,晚宴进入高潮——广西桂林、江西南昌、山东日照的战友代表依次登台,就下一届联谊会的举办权展开竞选演讲。经过热烈角逐,最终广西桂林战友联谊会夺得2020年举办权,江西南昌战友则拿下2021年举办权。</p><p class="ql-block"> 随着激动人心的交接旗仪式拉开帷幕,本届联谊会会旗郑重交到广西桂林战友联谊会廖志敏会长手中。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既饱含着对本届盛会的圆满祝福,更寄托着对战友情谊薪火相传的殷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从来没有一个兵种的聚会频率超过我们的老铁。我们见证了它的卓越功勋与渐行渐远的背影,几万人眼含热泪向军旗告别的悲壮场景,雕塑般刻在几十万姓铁的战友心中…近十年战友群的快速发展,拉近了地理位置的距离,增进了战友之间相互了解,发酵了几十年的战友情结,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聚会热情。不为别的,就为了心中那份念想,为了同一姓铁的战友兄弟!为了那不散的军魂!</p> <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铁道兵二师七团的老战友们:身康体健,福寿绵长,岁月沉香里幸福常伴;更向每一届组委会的同志们道一声珍重——愿你们安康顺遂,事事如意,在为战友们操劳的日子里,亦能收获满满的温暖与欣慰。</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身着戎装,以铁为骨、以道为魂,在山河间镌刻忠诚;如今,纵使青丝染霜,那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初心从未褪色,那份为国为民的使命始终在肩。愿我们代代相传铁道兵的铁血精神,让拼搏的风采永不落幕,让滚烫的战友情谊跨越山海、温暖岁岁年年!</p> <p class="ql-block">集绵之八/七团游桂林</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鲜花盛开。在这充满温馨气息的时刻,原铁道兵二师七团战友、军嫂带着浓浓的战友之情、军嫂之谊,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加了2023年桂林旅游年会。</p><p class="ql-block">疫后重逢,为了重拾铁兵记忆,由王抗林指挥,战友们一起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p><p class="ql-block">本次年会参会战友、军嫂、铁后代及来宾共300余人。原中铁建副总裁,曾任七团总工程师的张楚然发来贺词:衷心祝贺七团战友们桂林聚会!祝战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一些因病、因事不能参加这次年会的战友们,也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3月21日下午5时,七团战友2023年桂林旅游年会在桂林南航明珠大酒店隆重开幕,雄壮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歌声回荡在大厅内外。</p><p class="ql-block">桂林市铁道兵战友联谊会会长廖志敏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集绵之九/江西南昌行</p> <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正是人间好时节。此刻,铁二师七团六百五十余位战友、军嫂与铁二代,从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奔赴而来,齐聚南昌——这座兼具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传统风骨与现代活力交融共生的名城。如此规模的相聚,声势浩大,盛况空前,足以见证铁道兵情谊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一场大型集会的背后,是组委会战友们默默付出的无数辛劳。而活动能安排得井然有序,从游览景区的安全保障,到参会者饮食起居的细致照料,再到安保防疫等各项事宜的周全部署,无一不体现着承办方总指挥超群的管理智慧与卓越的统筹能力。每一处细节的严谨到位,都让这场盛会更添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铁道兵文化,是铁道兵广大指战员,在战争和建设中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我们党和军队创造的红色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铁道兵人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永不止步!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充满艰险的道路;不能忘记曾经经历过的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艰苦生活,我们铁道兵人要将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七团铁兵之旅南昌年会,走进井冈山抒怀…</p><p class="ql-block"> 文/毕宏书</p><p class="ql-block">走进江西</p><p class="ql-block">走进红色土地</p><p class="ql-block">走进南昌</p><p class="ql-block">走进人民军队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看赣江云掩</p><p class="ql-block">枫叶如血</p><p class="ql-block">一群老铁</p><p class="ql-block">一杆铁军旗</p><p class="ql-block">一首铁军歌</p><p class="ql-block">“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p><p class="ql-block">回荡这神圣大地</p><p class="ql-block">弘扬铁军文化</p><p class="ql-block">赓续战友情义</p><p class="ql-block">曾经劈山开路先锋</p><p class="ql-block">如今古稀叟翁</p><p class="ql-block">矢志不渝</p><p class="ql-block">铁旅文化把军魂传递</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p><p class="ql-block">老铁重相欢</p><p class="ql-block">挥师井冈</p><p class="ql-block">听秋歌飒飒</p><p class="ql-block">看重山雾染</p><p class="ql-block">径曲石斜云天瞰</p><p class="ql-block">逾越重峦叠嶂</p><p class="ql-block">诗般仙界</p><p class="ql-block">把年轮遗忘</p><p class="ql-block">我们</p><p class="ql-block">坚实步伐</p><p class="ql-block">蹉跎向前</p><p class="ql-block">诱惑的远方 </p><p class="ql-block">有不服老的信仰</p><p class="ql-block">向着时光至高的山峦</p><p class="ql-block">铁兵相拥</p><p class="ql-block">在春华秋实的路上</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向着夕阳</p><p class="ql-block">甩开黄昏的台阶</p><p class="ql-block">把年龄轻看</p> <p class="ql-block">年会组委会成员(左起):覃文平、杜子柏、王杭林、潘业明(兼任摄影师)、江存长、廖志敏、付忠林。</p><p class="ql-block"> 一行之名,既是职责的见证,亦是情谊的缩影——他们并肩筹备,为每一场相聚倾注心力,让铁道兵的旗帜在一次次年会上愈发鲜亮。</p> <p class="ql-block">自2013年起,铁道兵七团的战友们便以年会为约,相继在陕西紫阳、山西太原、湖北宜昌、福建霞浦、安徽安庆、河北唐山、广东阳江、广西桂林、江西南昌留下相聚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在王抗林、杜子柏、付忠林、高建国、徐国伟、江存长、毕宏书等战友的执着付出下,他们扛着沉甸甸的政治责任,顶着不容懈怠的安全风险,一次次将战友与军嫂们集结在铁道兵的旗帜下。这份坚守,彰显着铁道兵战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赤诚,见证着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更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兵精神愈发鲜活。</p><p class="ql-block"> 一场场相聚,不仅是情谊的升温,更是铁道兵文化与优良传统的接力传递,其意义早已超越了聚会本身,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二师七团旅游年会组委会,不愧是一个团结善战的领导集体!十二载春秋里,他们倾心竭力,成功组织了九次旅游年会,将战友们紧紧凝聚在铁道兵的鲜红大旗下。</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老战友们共同重温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荣誉感与幸福感在心中激荡,更为安享晚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不仅是对正气的弘扬,更是对铁道兵精神最生动的践行与礼赞——这样的担当与作为,实在值得我们由衷点赞!</p> <p class="ql-block">《建军节感怀兼咏铁道兵七团年会集锦》</p><p class="ql-block"> 八一旗红映晓光,心潮激荡忆华章。</p><p class="ql-block">南昌枪响惊天地,星帜高扬铸剑铓。</p><p class="ql-block">周帅挥师锋刃指,贺公跃马弹痕扬。</p><p class="ql-block">洪涛敢筑人墙固,废砾犹擎赤子强。</p><p class="ql-block">迷彩痕深凝大爱,家书字旧蕴忠肠。</p><p class="ql-block">军魂未老承先志,九八风华续锦章。</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年会集锦)</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旧部重逢聚一堂,霜丝犹带铁衣香。</p><p class="ql-block">举杯共话当年勇,笑指眉间岁月长。</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军歌重唱韵铿锵,似见营前剑弩张。</p><p class="ql-block">最是动容凝睇处,徽章映得鬓边霜。</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沙盘曾演千军阵,今日凭栏话浅深。</p><p class="ql-block">指看山河新画卷,当年血汗已成金。</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戎装虽解志如钢,合影犹存旧整装。</p><p class="ql-block">紧握双手浑似昨,一声“战友”泪先汪。</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席间细语忆同袍,夜哨风寒共戍壕。</p><p class="ql-block">最记炊间分半饼,如今滋味胜珍膏。</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军嫂同来话鬓华,当年送暖到边沙。</p><p class="ql-block">今朝共饮重逢酒,笑说儿郎已胜咱。</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老照片前久伫立,青春模样映心池。</p><p class="ql-block">忽闻故旧呼名姓,恍返营中集合时。</p><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即兴挥毫书战史,笔锋犹带旧锋芒。</p><p class="ql-block">“铁道兵魂”四字重,满座凝神共举觞。</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别时相约来年见,莫负霜天菊正黄。</p><p class="ql-block">且把离情收进册,再逢还话少年狂。</p><p class="ql-block"> 注:上阕承建军节主题,追述军魂源流与担当;下阕以“集锦”分述年会场景,从重逢欢聚、重唱军歌、共忆军旅、合影留念、席间絮语、军嫂同欢、凝视旧照、挥毫寄怀到相约再会,九组画面再现战友相聚的温情与豪情,呼应前文“军魂传承”之意。</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启贵,男,湖北枝江人,1948年12月出生。1966年参加工作,1968年入伍,在铁道兵二师七团仓库当兵,1969年入党。1973年退伍安置在枝江市粮食局工作,曾任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现为枝江籍68年援越抗美战友联谊会秘书长。</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参加接待联合国粮农组织来枝江考察。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枝江市委党校中专班学习。1995年4月陪同枝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考察希望集团。</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在联谊会支持下寻找战友1120人,主持参加战友聚会13次。</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美篇》384篇,阅读量225万人次。在铁道兵网站和推荐到《今日头条》《新华网》90余篇。</p><p class="ql-block">在《枝江文史》发表“援越抗美纪事”、“老骥伏枥为粮缘 毕生所求终成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