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续上篇,接着阐述我所认知的“中国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继续按照我的思路,依据哲学思辨和美学的思维去理解“精”、“敬”、“悦”和“归”。(之317)</p><p class="ql-block"> 本篇,继续探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茶德。今天,着重谈谈本人是如何修炼自己的茶德的。(实践方面262)</p> <p class="ql-block"> 上一篇,谈到朱权的审美观念,是以“清逸洒脱”为标杆的。这实际上,是他传承道家学说中的哲学思辨,不管什么东西,都要讲究那个“道”,也就是要把自然中存在的必然性、人的主观意识,先放在一边,寻找那个独立的“存在”。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个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 <p class="ql-block"> 分开表述,从客观规律上分析,需要从自己的三观出发,认为那个“存在”,是符合某个规律的。如果是追求茶叶的“本质”,那你加工的过程再怎么复杂,也无法改变其“特质”。所以,别折腾什么“团茶饼茶”了,干脆直接饮用“散茶”,回归自然状态,更符合“那个存在”,这是必然规律。</p> <p class="ql-block"> 再说审美,他倾向于“仙风道骨”。这里,包含好几层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方面,他想看到、闻到、喝到符合大自然规律的那个茶叶。前朝的茶叶,都是弄成饼、团了,吃的时候,还要碾成粉末,无法看到真实的茶叶用水泡开以后的形状。散茶可以呈现出最真实的“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方面,是饮茶环境。朱权提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大概有这么几个词,可以粗略概括了。比如“泉石之间”、“松竹之下”,兼有“明窗静牖”、面对“皓月清风”等诗意一般的“场景”,就是不喝茶,也是“轻松惬意”啊。</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方面,是对喝茶的人的要求。似乎有点为难人啊。大概是这样的说法。首先要“傲物玩世”,简单地说是你要“俯视诸如名贵的茶叶之类的物质”,不能见到宝贝和好茶叶,就丢魂了,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玩世”,是一种调侃,不是简单的玩世不恭。当然,他迫于无奈,伪装成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那是有特殊原因的。实际是“洒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p><p class="ql-block"> 同时,他认为,茶人还必须要“求真”、“悟道”,达到那个“茶道精神”的高境界。真的不能“玩物丧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图片均为翻拍。</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