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09:23:29) <p class="ql-block"> 1998年的国庆节放假期间,表弟刘江涛结婚,去黄台大酒店喝喜酒。</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小舅妈丁丽萍从青岛来济南参赛获得金奖,亦是一大喜事,不容易!</p> 三分厂马挺春去青岛谈判,通过青岛丝绸进出口公司郑乃兰科长,落实5.8万件服装单子,二月底交货。终于不用再饥一顿饱一顿,春节前可以一直有活干了。当然,也有新的烦心事,就是人手不足。马厂长曾经去沂源县的美雅达丝针织服装公司借了点缝纫工来帮忙,没想到这些来自沂蒙山区的姑娘,嫌我们这里“跟农村似的”,干了几天就回去了!可以想象我们当时在机床部件二厂租赁生产的条件有多恶劣,多艰苦。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下岗人员分流已经接近尾声,只剩下三四十人。但是,越往后越难办,都是难题和难剃的头了,所以,每每需要我亲自参加研究甚至参与谈话。这些谈话占据了我的大量时间,但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很多时候一把手就是一线战斗员,矛盾是躲不掉的,只能知难而上。 七号,召开了恒威达公司(激光热处理)第二次董事会。这个畸形的合作产物,从开始组建就不顺,快一年了,不但没有丁点效益,还变成了无底洞,内耗不断,分散了许多精力。虽然D工一直在强调客观,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总经理必须对公司出现的窘境负责。此次会议明确调李胜利离开到总厂帮忙,也是再给D工一个机会,希望年底前有转机,否则就不能再客气了! 市中区法院送来“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我们1999年起把给济南第三丝绸厂的租金,经由法院“过付”。我和靖厂长通话,他已经知晓并且同意,这也就意味着农村信用社和中行的两笔给三丝的上千万元贷款基本玩完了!当然,分别欠山东省丝绸供销公司和济南市丝绸公司的几十万也一样没戏了。后来,谢经理让我找任建国战友,约见受理市公司与三丝官司的法官,商讨应对办法,也是一筹莫展。此时,我们已经后悔保留喷水织机和租赁三丝的决策,绝对是一个失策或者是失误,可惜已经为时已晚。 不顺心的事情接二连三。张庄厂区高压电线线路工程耗时数月终于完工,谁知济南军区空军张庄机场又找来了,说是路东新竖立起来的十多根电线杆位置太靠近马路,影响拖飞机,要求拆除或者后移!(见下图) 张庄机场已经停用搬离快十年了,很少有人知道张庄路西段从机场到经十西路(原220国道)这段还有个名字,叫做拖机路,就是因为航修厂位于经十西路的南面,可能早年间修飞机是要沿着这段路拖过去,所以有了这个名字。不过,从我们1998年迁入,直到机场的空军12师搬走,从来也没有见过有飞机在这条路上被拖移。话虽然这么说,军队的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空军转业的孙象忠副书记曾经去济南军区空军工程部,希望能够协调处理,但是没有结果,最终只能后移!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工期再次后延,而且要再花一笔移动电线杆的冤枉钱!无语了。整个张庄厂区仅电力工程就花费超过50万元,包括新建输电线路一公里多,接火费用和购买315KVA变压器及配电柜等,远远超出预算! 在济南铸锻所订购的激光切割机床已经完工,考机结束,中旬运抵厂区;从武汉订购设备月底到厂,陆续开始安装调试。 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们党校同学聚会。这次是在解放路的天泉大厦,是毕业五周年的聚会。毕业几年来大部分同学都在步步高升,蛮好。这次聚会见到省经委的冯其江同学,后来请他在职称评审和张庄厂区接电上,帮着做了些工作。为了张庄线路工程还找过市委组织部贾杰同学等帮忙协调,谢谢这些老同学啊。 十六号,彭玉昌同学陪同新上任的沂源制丝厂谷月勤厂长来访。沂源神话随着换帅而迅速破灭。曾经多年的先进单位、盈利大户,一年前谢书记还代表我厂去参加他们的20周年厂庆活动,搞得好不热闹,现在突然一下子亏损上千万,说明了什么? 十七号,和张燕鹏副厂长再次去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这次是卖地的宴请买地的,为了督促资金到位和过户手续的办理。荆总介绍说,济南丝绸厂和济南锁厂的两块土地,他们七月份就打了报告,至今没有批复。近日,济南市土地局已经正式上报市政府,要求划拨上述土地给他们并免交出让金,还出示了有关文件,(济土字(1998)270号“关于向济南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请示”——涉及济南丝绸厂27147平方米折合40.72亩),让我们继续耐心等待。既然如此也只能等了! 趁热打铁,宴请郑树隆——正大公司郑焕刚经理的父亲、市建委的老领导,请他帮忙找市领导签字以减免综合楼配套费。自从综合楼交与正大公司王玉库项目部后,已经与郑老爷子喝过几次酒,见了不少他的人脉,感叹现在所谓的阶层固化,其实那时已经形成而且很厉害了,有权的有钱的人交织的社会关系网,几乎垄断了各个权力部门,让我们这些只知道在单位埋头苦干的自愧弗如。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不认识人许多时候真的是寸步难行啊。 为加强安志华所在服装公司管理力量,提拔一分厂操作员郑芳担任该司副主任。 劳工科汇报,1998年度特困证已经办理完毕,共38人。 1997年底至10月分流102人,花费24.6万元(支付经济补偿金等)。包括终止合同44人,调离和死亡18人,向社会分流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