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span></p> <p class="ql-block"> 美国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里“守夜人”的誓言一直撼动着我的心:“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 我将尽忠职守,生死于斯。… 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p> <p class="ql-block"> 这一代知青的历史虽为时不长,却发生在共和国的一个特殊时期。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我们个人的命运轨迹,也牵涉亿万个家庭。 这段历史由谁来记录?翻阅官方史著,往往缺乏详细记述,唯有依靠一批古稀之年的知青勉力为之。我将这一批致力于史料抢救、整理、编撰的工作者称为“历史的守夜人”——他们用余生微薄的力量,为一段即将被遗忘的历史留下真实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25年7月14日,《富锦杭州知青史》发行座谈会</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7日,获中共富锦市委、富锦市政协准备编撰《富锦杭州知青史》的信息,我既惊又喜。惊的是,在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迎来官方主动编撰知青史;喜的是,知青历史的记录与传承,有政府为知青历史守夜,编史有了更为坚实的力量支撑。因此,当富锦市政协领导在电话那一头说:“请你主编《富锦杭州知青史》”,我的回答很干脆:一,我愿意,我是知青;二、稿费免谈,尽力而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富锦市委书记 梁庆民</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0日,富锦市政协尚未正式立项《富锦杭州知青史》编撰工程,我就请富锦宏胜镇干部高亚威(兼胜利村党支部书记)去一趟富锦市档案馆,看看是否能解密一些文件。7月23日,小高在档案馆碰到孙广辉馆长,孙馆长很支持,基本上满足了我的需求。小高还说:孙馆长很重视编写知青史,愿意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富锦市政协主席 佟 宁</span></p> <p class="ql-block"> 写一部知青史少不了档案馆的支持, 从常理说,当年富锦县接到安排杭州知青的任务后,在政府运转中就自然产生了文字记录,从1969年初至1979年,杭州知青在富锦融入各领域和各阶层,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和体育、教育和卫生等方面,都留下足迹,势必留下文字记载。这些史料大多会由档案部门收藏。</p><p class="ql-block"> 8月9日,田洪涛副主席介绍我认识孙广辉馆长,并叮嘱他积极配合和支持我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共富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隋伟红,市政府党组成员、财政局长王凯枫。</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我为了获取杭州知青的史料,一直在与杭州的档案馆打交道,从市到县区,不下20趟。虽然也有领导打招呼,但是,所获成绩却不多,主要是缺乏支持者,或是知心者。如果写知青史,仅仅有富锦市领导打招呼,没有档案馆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贴心助力,同样是事倍功半。</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我真正遇到了知心者,从那一天起,档案馆孙广辉馆长与我成为忘年交朋友,我托付的事,他从不含糊,尽心尽力。他抽调档案、党史、地方志六人成立专业小组,依据我提出的主题线索,在电子数据库、纸质馆藏库,他们几乎是翻了个遍。除外,他们到人社局寻找七十年代“知青办”遗留的文件资料。当9月7日,孙广辉在杭州面交我两个档案资料袋,一个存储上千页文件的优盘,我心里笃定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百分之七十。我点赞他们是真正的“历史守夜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富锦档案馆孙广辉馆长和工作人员在商量“寻史”方案</span></p> <p class="ql-block"> 最早认识富锦官府中的领导是田洪涛, 他是市政协分管文化宣传的副主席。7月17日下午,我俩通电话,他说:学习抚远,由主编领着完成!我们只负责保障!看看我们这边需要做什么,咱们可以进入磋商环节,确定下来就可以进一步合作了!我说:富锦方面根据我的要求,尽可能寻找有关的知青史料,并提供适当的经费。田洪涛说,待向佟宁主席汇报。</p><p class="ql-block"> 富锦官方为什么要编撰知青史,是心血来潮,还是历史渊源,还是文化底蕴,说实话,我也不明白底细。杭州知青曾在黑龙江八个县市插队,除了饶河与富锦尚无动静,六个县市,都由当地党委、市政协出面或者协助编汇了知青回忆录;抚远由市委和市政协编撰(《抚远知青史》杭州卷),虎林和依兰有领导来杭州祝贺新书发送。这七个县之所以出书,都是杭州知青挑头,然后不同程度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或帮助。而富锦官方编史的动议,颠倒了几十年来编撰知青史的主次位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富锦市政协副主席 田洪涛</span></p> <p class="ql-block"> 8月13日,富锦市委发文回复富锦市政协,同意编撰《富锦杭州知青史》。</p><p class="ql-block"> 8月14日,我写一篇《富锦杭州知青史开笔了》短文发布在网上,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都是即信又不信,当晚就有19000名读者点读此文。</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1日,佟宁主席来杭州郑重地对我说:富锦市委对于编撰《富锦杭州知青史》的决心是坚定的,他代表市委、市政府,支持杭州编写组认真做好编撰工作。</p><p class="ql-block"> 佟宁同志的再次表态,让我更加增强了编史信心,也进一步认识到:富锦官方的主动行动,恰是抓住了“记忆留存”的时间窗口,用行政力量为一段即将淡去的历史守夜,这份对历史细节的珍视,本身就是一种勇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杭州图书馆收藏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富锦官方在知青史编撰中展现出的“主动作为”,看似“敢为人先”,实则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共振。</p><p class="ql-block"> 今年7月3日中午,我与叶子挺在电话中就这一议题讨论了近一个小时。叶子挺(原富民公社知青)学历史出身,在省级机关工作大半生,对政治和历史的辩证关系有独到见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富锦杭州知青史》顾问叶子挺 周学旦</span></p> <p class="ql-block"> 叶子挺说:富锦有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届党政领导对杭州知青群体的持续关怀,与本次编史是相互印证的,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本届市领导珍视与传承历史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确实如此,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地方,往往对“记忆的延续性”有更强的自觉。富锦本身的悠久历史,让当地对“什么该被写进历史”有更成熟的判断:知青岁月虽属于特定时代,却因与这片土地的深度绑定,成为了地方文化脉络中一段鲜活的“当代延伸”。就像一座古城会珍视不同朝代的遗迹,富锦这种对知青史的主动打捞,其实是把这段特殊记忆纳入了自身完整的文化谱系中,让地方历史既有古老的根脉,也有近世的血肉。</p> <p class="ql-block"> 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往往也孕育着对“多元记忆”的包容力。它让当地意识到,历史不仅是宏大的叙事,也包括特定群体的奋斗与联结;文化不仅是传统的传承,也包括对时代印记的尊重。这种文化自觉,或许正是富锦能跳出“被动协助”模式,主动担起编撰责任的底气所在——因为它懂得,一段完整的地方史,本就该容纳所有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富锦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意识到:知青留下的不只是青春故事,更是属于这片土地的共同精神财富——主动拾起这份财富,既是对过去的交代,也是对未来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杭州档案馆收藏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