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一揽云烟

李济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昵称:李济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美篇号:25381964</span></p> <p class="ql-block">崔颢《黄鹤楼》作为《唐诗五首》之一被编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 <p class="ql-block">7月8日上午,纵然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如瀑般倾洒而下,却也丝毫无法动摇我登临黄鹤楼的坚定决心。黄鹤楼,宛如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诗意与梦想。儿时在语文课本里读到的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此刻如同灵动的音符,在我心中奏响了一曲对这座千古名楼的向往之歌。</p> <p class="ql-block">远远地,我便望见了黄鹤楼那巍峨的身影。它矗立在蛇山之巅,在阳光的照耀下,飞檐斗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宛如一位身着华服的仙者,静静守望着长江。这场景,与我在课本里看到的插图渐渐重合,却又比图片多了几分真实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走近黄鹤楼,楼前的广场上人潮涌动,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这座名楼的敬仰与好奇。我仰头望着这座高五层的楼阁,每一层的飞檐都微微上翘,仿佛要冲破云霄。此时,我不禁想起崔颢那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心中感慨万千。千年前的古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而如今,我终于能亲身站在这里,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瞰川亭与揽虹亭,一南一北对称立于黄鹤楼前。瞰川亭坐南朝北,可俯瞰长江;揽虹亭坐北朝南,似可揽云中虹霓。二者皆八角重檐,红柱黄瓦,雕花栏杆精美。游于此,亭如历史眼眸,见证岁月变迁,亭旁江风拂面,让人顿生穿越古今之感,沉醉于千年文化。</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左右,阳光倾洒,却让黄鹤楼正面隐于背光。我们绕至东面一侧,顿时豁然开朗,“楚天极目”巨幅匾额在金黄阳光下熠熠生辉,似在诉说千年故事。游客们兴奋不已,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摆出各种姿势,在这闪耀的匾额前留下灿烂笑容,定格下与黄鹤楼的难忘瞬间。</p> <p class="ql-block">在黄鹤楼景区西侧的撞钟台上,一口雄浑的大钟傲然挺立。撞钟意义深厚,每一声钟响都似能荡涤心灵尘埃,代表着祈福祈愿。游客双手紧握钟杵,奋力撞向大钟,悠扬钟声瞬间在天地间回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这钟声与诗意交织中,让人沉醉其间,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无尽乐趣。</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黄鹤楼的入口。为了能尽快登顶俯瞰美景,我选择了乘坐电梯。电梯缓缓上升,我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透过电梯的玻璃,我能看到楼内的壁画与装饰,那些精美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语文课本里关于黄鹤楼的诗词。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一幅友人离别的伤感画面;而王维的“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则展现了黄鹤楼与长江相依相伴的壮丽景色。这些诗句,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黄鹤楼历史与文化的认知之门。 </p> <p class="ql-block">终于,电梯到达了顶层。我迫不及待地走出电梯,来到观景台。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长江如一条巨龙,奔腾向东,江面上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扬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远处,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南北,像一条钢铁巨龙,将两岸紧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站在黄鹤楼上,俯瞰长江时的豪情壮志。伟人曾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丽诗篇,此刻,看着眼前的大桥与长江,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诗的豪迈与大气。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文明与历史;而武汉长江大桥,则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象征,它让天堑变成了通途,促进了南北的交流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站在观景台上,任由江风拂过脸颊,心中思绪万千。眼前的长江与大桥,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向我诉说着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发展。从古代的帆船到现代的巨轮,从古老的渡口到如今的大桥,长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下到楼内,我开始细细品味黄鹤楼的文化内涵。每一层的展厅都陈列着与黄鹤楼相关的文物、书画和诗词。在诗词展厅里,我看到了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佳作。除了崔颢、李白、王维等人的诗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诗人,也用他们的笔触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与秀美。我站在一幅书法作品前,上面写着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那苍劲有力的笔触,仿佛将崔颢当年的感慨都融入了其中。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远去的黄鹤和悠悠的白云,心中涌起的无限惆怅。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我对诗词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我怀着不舍的心情,再次望了望黄鹤楼那巍峨的身影。这次黄鹤楼之行,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在诗词与江景间邂逅了历史的风华。在返回的路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黄鹤楼的所见所闻。那些语文课本里的诗句,此刻变得加鲜活;那些历史文物和故事,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我知道,这次黄鹤楼之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探寻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然此时并非五月,也没有玉笛声声,但黄鹤楼却以它独特的魅力,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我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再次走进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豪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