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砺志 幸福随行 大爱无疆

川人.铭溪

<p class="ql-block">  大姐于2024年12月11日下午15时55分,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享年85岁。她的离去对我们亲人是巨大的悲痛和万分不舍。写一篇缅怀大姐文章的念头挂留心间已过半载。每有闲暇,皆因未了此事而空虚、内疚、着急,而几次提笔又搁止。在我人生旅途中,曾写过不少文章,从来没有如此困难,如此犹豫,如此拙词。只因这份情太深,这份爱太真,这份亲太纯,这份思念太痛,唯恐思之不全,感之不深,言之不准,难表血亲之情,难树大姐亲切形象。眼看大姐生日将至,必须静心定力,完成此文,以解心中之忧。</p> <p class="ql-block">  大姐叫苏国珍,1940年6月19日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是一名小学教师,<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优秀共产党员,全州先进教师,被誉为“高原上的官淑芳”</b>(官淑芳,四川省威远县人,六十年代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用成语“否极泰来”形容大姐的人生再贴切不过。前半生吃了很多苦,经历了许多困境,后半生苦尽甘来,过着幸福美好生活,同时,充满爱心,对社会福利、灾害救助、教育事业、老龄人口作了许多捐赠,是一名充满正义、爱心、奉献的仁爱之士。</b></p> 苦难砺志 <p class="ql-block"><b>  “苦难”</b>两字在大姐幼小的心灵刻下了深深的印迹。</p><p class="ql-block"><b> 苦难之一:</b>幼时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外出谋生养家糊口,6岁起大姐担起照顾父亲起居的重任,身心受到巨大煎熬。父亲离世后,曾寄养小叔家,9岁的她被当佣人做家务、扯猪草、放马,昼夜劳作,备受折磨。大姐的童年是在饥饿、恐慌、打骂中度过。</p> <p class="ql-block"><b>  苦难之二:</b>六零年中师毕业,被分配到最偏远、寒冷、艰苦的石渠县蒙宜小学工作。海拔高度4000多米,距家乡700多公里,历史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6度,长年没有新鲜蔬菜、水果和猪肉,条件十分简陋,生活极为艰苦。<b>经受了极端气候、艰苦生活、落后交通、语言不通、生命安全等多重严峻考验。</b></p> <p class="ql-block"><b>  苦难之三:调回泸定县工作半年被精减回农村生产劳动。一年之后,乡镇政府安排其到小庄子(高山村寨)创办民办小学。</b>该村山高路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家上山要走两个半小时。学校没有教室、黑板、桌子、板凳。大姐不仅独自一人扶养自己小孩,还作为全科教师负责20多个学生的各科教学任务(学校就她一个老师),同时,负责学生的吃饭和上学安全。<b>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一干就是十年,教学之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b></p> <p class="ql-block"><b>  苦难之四:</b>因表现优秀业绩突破被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后,正值人生和工作的黄金时期,又得了严重肾脏等疾病,全身浮肿、拉血尿,长期带病给学生上课,直至无法坚持工作,不得已提前病退。<b>一生坚守的“教育至上,学生至上”的追求被迫终止,抱恨终生。</b></p> 幸福随行 <p class="ql-block"><b>  父母慈爱如山。</b>有一位坚强勇敢、开明大义的母亲是大姐一生之幸!不管家境如何困苦,母亲始终尽其所能抚养大姐健康成长。在家族一致反对女孩读书的背景下,母亲坚持送大姐上学,大姐深知母亲困境和不易,也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信加珍惜,刻苦努力,全面发展,被学校保送至甘孜州民族师范读书。在民小10年,母亲从精神、生活等多方面支持,让大姐能够坚持并度过人生最灰色的低谷期。</p><p class="ql-block"> 大姐后父品德高尚、仁慈厚爱,心地善良,和蔼可亲,视大姐如同己出,象亲身女儿一样厚待。尽最大的努力养育、呵护大姐健康成长,使其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p> <p class="ql-block"><b>  真爱感人。</b>大姐夫曾是大姐中师老师,属于师生恋,1962年4月结为夫妻,相濡以沫一辈子。大姐在石渠工作一年,大姐夫通过教育界领导将大姐调回泸定县工作,脱离艰难困苦。大姐精简回乡10年,每逢周末或假期大姐夫都要从县中学徒步几个小时返乡帮助解决困难。大姐生病时得到精心护理,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解决。<b>他们成家62年,衣食住行都是大姐夫操劳,几十年如一日,体现了大姐夫对大姐的一生情一生爱,彰显人间难能可贵的真心真情真爱!</b></p> <p class="ql-block"><b>  儿女孝顺。</b>膝下育有一对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难能可贵的是儿女自幼独立性、自觉性、自信心、上进心强,学习、生活、工作等均不需父母过多费心。尽管儿女均有自己家庭和子女,工作繁忙,但都会定期和不定期回家探望大姐夫妇。每逢团聚,儿孙绕膝,老人慈祥,晚辈尽心,欢声笑语,生活甜美,其乐融融,邻里甚是羡慕。</p> <p class="ql-block"><b>  桃李满天下。</b>大姐一生从教于两县五所学校,从事数学和音乐两门课程。无论学校远近、生活好孬、条件好坏、身体如何,始终把上好课,教好学生,把好品质关作为职业操守。<b>上课时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困难时是亲人。每到一所学校都受到领导肯定、同事认可、家长尊敬、学生爱戴。</b>即使退休多年,仍有不少昔日弟子登门拜访。在大姐离世吿别现场,不少远道而来的学生痛哭流涕,久久不舍,让人为之动容!</p> 大爱无疆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对党忠诚。大姐2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8年,2021年被党组织授予第一批在党50周年勋章。</b>几十年爱党爱国,认真践行入党誓词,自觉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用自己无私无畏无悔的言行举止,谱写了一曲曲、一件件爱党敬党的光辉业绩。</p> <p class="ql-block"><b>  教书育人并重。</b>将毕生精力献给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b>曾被四川省甘孜州教育局评为全州先进教师,出席全州教育系统先代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泸定县教育局曾下发文件,宣传大姐的先进事迹,并号召全县教育系统向“高原上的官淑芳”学习,</b>这是组织上对大姐从事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p> <p class="ql-block"><b>  慷慨助人。</b>关爱他人是大姐崇高品性之一,慷慨解廊大力支持社会救助、希望工程、老龄人口、受灾群群众是大姐几十年的一贯作风。如2011年1月向泸定县安乐坝受火灾群众捐款4000元;2011年春节到泸定县田坝敬老院慰问老人5000元;2012年2月向四川省公益事业捐赠1万元助学款;2013年4月向雅安芦山地震捐赠2000元;2015年6月慰问成都西蜀康馨苑老年公寓五保老人捐款8100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2011年以来共计捐赠经额超过10万元之多。</b></p> <p class="ql-block"><b>  对家人关怀备至。</b>七十年代初,我家住房破旧不堪,是大姐他们出钱出力为我们盖起了三间新瓦房,彻底解决住房之忧。自记时起到小学毕业,每年春节父母和我们三兄妹穿的新衣服都是大姐他们买布并亲自为我们缝制。他们学校距家50多公里,路况差,回家不易,大姐除教学外,自身还有两个孩子需照顾,但她总要定期回家及时了解我们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给父母购买一些治常见病的药物,每年入冬还要给两位老人开补药调理身体。我自上中学起,是大姐他们出学费、生活费、粮票和路费供我完成所有学业。大姐对家人总是尽心尽力尽情,无微不至,是我们的好大姐,父母的好女儿。</p> <p class="ql-block">  大姐虽已离去,但她对党的忠诚组织可鉴;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载入史册;对社会福利和救助的捐赠深受赞誉;对家人的关爱永留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