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回家 欢迎回家(一)——记陕籍抗战将士后代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赴卢氏缅怀先烈

xawha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5年7月17日,陕西、河南等地迎来了摄氏44度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有报道称,已经热死了许多蚊子!啊哈,没错,是蚊子!</p><p class="ql-block"> 这天晨曦初露,经过一夜暑蒸煎熬,西安、北京、郑州等地有这么一些老人、年轻人和小孩,不惧高热威胁,不约而同起床,急速奔赴约定地点,互相招呼:出发,出发,咱们出发!</p><p class="ql-block">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陕籍抗战将士后代;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到当年的战场去缅怀先烈!</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这些陕籍抗战将士后代决定到先辈流血、牺牲的地方去缅怀先烈,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精神、不怕艰难困苦勇于牺牲的精神和拼命也要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 </p><p class="ql-block"> 他们高高举起的导引旗上,一行醒目的大字:陕籍抗战后代赴卢氏缅怀先烈学习团。这是陕西法帮网为这次活动精心设计制作的,得到这些陕籍抗战将士后代的高度赞同。</p><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活动的陕籍抗战将士后代有:赵寿山将军外孙女杨抗美,范明(郝克勇)将军女儿郝晓延,刘威诚将军孙女刘海岚和外孙女苗望海,张复振将军儿子张金城、孙女张瑾及外曾孙女方子和。</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这些陕籍抗战将士都是杨虎城将军所部。</p><p class="ql-block"> 杨虎城,与张学良一起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双十二事变,“兵谏”扣蒋、逼蒋抗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第十七路军(以下部队番号均略去“国民革命军”)的班底是杨虎城组织的陕西省蒲城县农民反清抗暴兄弟会,一九一四年被编为蒲城东乡民团,扩军后其番号依时间顺序为东路护国军第二警备司令部第一团、陕西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部、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陕军第三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冯玉祥部的暂编二十一师、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〇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该部被国民政府扩编为国民革命军讨逆第十七路军,杨虎城任总指挥。西安事变后,十七路军被国民政府撤销,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部队被编为陆军第三十八军。一九三八年七月,三十八军改编为第三十一军团;是年十一月又被改编为第四集团军,辖三十八军和九十六军,原川军之四十七军也归其指挥。</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经多次整编、改编,番号多次变更,只因十七路军是其鼎盛时期的番号,又因其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共同发动过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所以,人们对十七路军番号被撤销以后的这支部队,仍爱沿用“十七路军”这一称谓。</p><p class="ql-block"> 这与八路军番号虽然被变更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人们仍然将第十八集团军称之为八路军一样,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里边。</p><p class="ql-block"> 其余几位将军,我只择其一职介绍,不予赘述,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搜索查询:赵寿山,三十八军军长;范明(郝克勇),三十八军中的共产党党工委负责人;刘威诚,三十八军十七师政委;张复振,三十八军十七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赴卢氏的陕籍抗战将士后代还有:三十八军十七师副师长李慕愚女儿李曼玲;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政委、三十八军中的共产党党工委负责人之一徐又彬女儿徐苒苒、儿子徐亮;三十八军十七师九十八团侯建庭儿子侯志海;三十八军五十五师机枪连连长王志恭女儿王拉芹(王冠军);三十八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刘侠僧孙女刘莉;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张进修孙子張军兴;九十六军新编十四师四十团三营营长崔俊英孙子崔宏胤(陈宏胤);三十八军警卫连指导员赵铭锦曾外孙周煜程;九十六军一七七师五三〇团机枪连连长郝秉钺侄孙郝孟元;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三营七连排长韦永昌儿子韦忠民;九十六军新编十四师四十二团团长王训诚儿子王定慈。</p><p class="ql-block"> 赴卢氏的团队中还有烈士后代:三十八军五十五师副师长孙子坤烈士孙子孙宇;三十八军十七师马勤动烈士外甥女王琳;十七路军机关报主任、共产党在陕西建立的第一个团支部负责人王尚德烈士孙女王中夏。</p><p class="ql-block">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0岁。</p><p class="ql-block"> 为迎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陕西法帮网对这次陕籍抗战将士后代赴卢氏缅怀先烈的活动十分重视,邀约了A.I.E国际学士院世界观察员,香港日报、澳门日报、澳门政法报副社长张佰庆;陕西日报知名记者、新智新视野主编卢新智;陕西农村报原主任、章评新观察主编张永录;善天下杂志社李社良;陕西云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薛瑞祥等随团,用他们的笔为大家记录此行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陕西法帮网总编王洁冰、法务部主任韩伟刚和运营部主任阮仕萍也一起随行。</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华人头条陕西中心总编辑房双良、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王雄文等人本来要和我们一起去卢氏的,却因临时有事未能成行,但他们根据我们传回来的文字和图片写出自己的稿件并及时刊发,得到这些抗战将士后代的赞誉。这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七点整,陕西法帮网为这次活动租用的中巴准时离开西安市城东纺织城,一路疾驶,向东,向东,向东……</p><p class="ql-block"> 车上,我随口吟诗一首《与陕籍抗战将士后代同赴卢氏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德日意酋甫结盟,/世界血雨又腥风。/周天寒彻冷意在,/遍地烽火不安宁。/一寸河山一寸血,/好男入伍去当兵。/北平城外枪声起,/三秦健儿急出征。/保卫华北获嘉奖,/转战中原立新功。/扎根豫西抗敌寇,/坚如磐石多牺牲。/纪念胜利八十年,/感怀先烈悼英雄。/前仆后继保家国,/硝烟散尽是和平。”这首诗发在美篇上,点击量很快过了15000,发稿前检索,已经过两万了。</p><p class="ql-block"> 三小时后,中巴经豫西大峡谷下高速,早有卢氏县领导在收费站出口迎接,一句亲切的“欢迎回家”,这些陕籍抗战将士后代纷纷抹起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是的,他们父辈、祖父辈像一根铁柱子似的,当年牢牢钉在这块豫西土地上,与这里的父老乡亲朝夕相处、情如鱼水、生死与共,用鲜血和生命粉碎了日寇临死前的疯狂一跳。这块土地上,有他们亲人生活的轨迹,有他们亲人流血的印痕,也有他们亲人长眠的墓穴——卢氏县是他们魂牵梦绕的热土,是他们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又一故乡!卢氏县的乡亲们了解这些陕籍抗战将士后代的心情,在卢氏县,这些陕籍抗战将士后代听到最多的第一句问候语就是“欢迎回家”!每一次问候,都能让他们眼含泪花,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当是时,豫、陕两地气温超40度,成为媒体关注热点</p> <p class="ql-block">西安市第一班地铁</p> <p class="ql-block">晨曦初露</p> <p class="ql-block">霞光下导引旗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在集合地点热情迎接学习团的老中青:中立者为赵寿山将军外孙女杨抗美、手持旗者为陕西法帮网工作人员韩伟刚</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卢氏县为陕籍抗战将士后代赴卢氏缅怀先烈的活动,做足了功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