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5年7月18日至22日,广东省中小学德育骨干师德师风专题研修活动在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江西省教育厅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顺利举办。本次研修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及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共同承办,来自广东省的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 小学名班主任培养对象,以及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相关专兼职人员等70余人齐聚井冈山,开启这场兼具知识研习与精神传承的专题研修之旅。</h3></br> <h3><strong>研修启幕,共赴红色之约</strong></h3></br> <h3>开班仪式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周峰作动员讲话,江西省教育国际合作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华鑫致辞。</h3></br> <h3><strong>多元学习,汲取精神养分</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b>0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专题报告为学员指引方向</b></p> <h3>江西省教育厅原厅长郭杰忠教授讲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教育家精神内涵建设”,筑牢学员思想根基,明确教育使命。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陈胜华教授,带来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报告,带学员穿越历史,领略井冈山精神力量。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周自兴老师带来“思政教育一体化与‘大思政课’建设”专题报告,系统阐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井冈山小学书记张青云分享的 “红色烙印下的师德师风实践研究”,为学员提供了宝贵经验。</h3></br><h3><strong>02</strong></h3></br><h3><strong>现场教学震撼人心</strong></h3></br> <h3> 期间,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先烈;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触摸历史;踏入茨坪革命旧址群,体悟先辈奋斗历程;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追忆峥嵘岁月。</h3></br><h3><strong>03</strong></h3></br><h3><strong>深入研讨,探寻德育路径</strong></h3></br> <h3> 研修期间,学员围绕 “如何将井冈山精神融入中小学德育工作” 分组研讨汇报,探寻红色基因融入日常德育教学的方法。</h3></br> <h3>此次研修将红色文化与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深度融合,旨在引导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激发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担当;努力成为 “经师” 与 “人师” 相统一的典范,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 “大先生”,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广东力量,让红色基因在南粤大地焕发光彩。</h3></br> <h3><strong>部分学员研修心得</strong></h3></br> <h3><strong>01</strong></h3></br><h3><strong>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五小学 蔡贤娜</strong></h3></br><h3> 井冈山之行是精神洗礼,更是传承责任。我将以其为指引,融培训所得于工作室建设,以“师德示范”为核心,促红色精神与教育实践融合,建“红色师德”课程,化修养为行动,用心引领学生,让红色基因扎根。<br></br></h3></br><h3><strong>02</strong></h3></br><h3><strong>清远市清城中学 谢柳林</strong></h3></br><h3> 井冈山研修之旅让我明白:井冈山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可以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源。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德育德,以心育心。</h3></br><h3><strong>03</strong></h3></br><h3><strong>深圳市福田区梅林小学 杨玉秋</strong></h3></br><h3> 井冈山五日,以百年党史为镜,以教育家精神为尺,在思政课堂汲取星火,于挑粮小道淬炼师心。瞻仰间感悟“坚定信念”如磐石,凝视中赓续“责任担当”照南粤。<br></br></h3></br><h3><strong>04</strong></h3></br><h3><strong>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陶素华</strong></h3></br><h3> 久慕井冈山,此行收获丰。向革命先烈献花圈寄哀思,温入党誓词、唱《国际歌》强信念,走挑粮小道感先辈不易,听专家讲座铭记历史。我一定会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做“四有”好老师,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br></br></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z_zTH8ngZ2G7a-citi1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