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一大早,我们踏上这段千年的文化之旅,去感受大足石刻的奇妙魅力。大足石刻在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景区这里在搞国际荷花节,景区里随处可见盆栽盛开的荷花。</p> <p class="ql-block"> 9点20,我们来到了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售票处。60岁以上半票,65岁以上免票。大足石刻一二天是玩不完的,于是,我们选择游宝顶山石刻,我们买了到宝顶山往返的交通票(20元/人),这里要坐大巴车摆渡,再转观光车到宝顶山石刻景区。我们170元请了个二级讲解员随同我们讲解。</p> <p class="ql-block"> 下了观光车,还要走一段路才到石刻群。早晨刚下过雨,路上还是湿的。</p>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区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代表了公元9-13世纪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国家级别的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其中以宝顶山石刻最为精华,儒、释、道三教合一,属大足石刻中的核心景点,一眼千年。</p> <p class="ql-block"> 来到宝顶山石刻群,我们先打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据讲解员介绍,大足石刻始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盛于两宋,延续至明清,历时千余年。由南宋僧人赵智凤历时70余年主持开凿,以佛教密宗道场为核心,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p> <p class="ql-block"> 宝顶山石刻,刻画的内容前后连接,形成了连贯整体的连环画故事,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宝顶山石刻。看这《牧牛图》,它是大足宝顶山石刻中的一组著名石刻图。牧牛图”是一组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禅宗造像。整龛造像一共刻有十个牧人和十头牛,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驯牛的过程即是修行者调服心意,悟禅入门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在这石刻群游览,每一尊佛像、每一道纹路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讲解员的声音悠扬而深邃,将那些尘封的岁月一一解开,让我得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p> <p class="ql-block"> 六道轮回图:以佛教 “因果轮回” 的生动诠释,圆形的石刻分为 6 层,分别代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每层的人物表情截然不同,天道的神仙悠然自得;地狱道的罪人被鬼卒折磨得痛苦不堪;人道中既有耕田的农夫,也有读书的士人,将抽象的宗教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广大宝楼阁图:这幅石刻是根据《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雕刻的,南宋时期的造像。讲述了宝山中有三位仙人居住,分别是宝髻、金髻和金刚髻。这三位仙人因得法而舍弃了肉身,长守其住处,身体逐渐消融于地。在身体消融的地方,分别长出三根竹子。十个月后,竹子裂开,从里面生出三个童子。这三个童子出生后,直接在竹下跏趺坐入定。经过7天的时间,童子们已成正觉,而三根竹子也变成了七宝楼阁。</p> <p class="ql-block"> 华严三圣像:开凿于南宋时期,是佛教密宗的重要造像组合。居中那位为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左侧为文殊菩萨(象征智慧),右侧为普贤菩萨(象征行愿),高有7米,他们头顶崖檐,脚踏莲台,整体前倾20度以增强视觉庄严感。古人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文殊菩萨左手托举1.8米高、重约千斤的七重宝塔,千年不坠落。智慧啊!</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像:是宝顶山的 “镇山之宝”,南宋时期的杰作,采用"孔雀开屏"式构图,是全国最大的千手观音像。进入石窟,我被这尊巨大的千手观音所震撼,2008 年修复时,发现部分手部内藏有宋代纸币和铜镜,可见当年开凿的虔诚。修复后确认共有 1007 只手,每只手持有不同的法器(念珠、宝镜、莲花等),手心的法眼雕刻得栩栩如生,经过漆金更显华贵威严。</p> <p class="ql-block"> 释迦涅槃圣迹图:长达31米的卧佛姿态,宛如半身长河。佛像神态安详,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卧佛造像。该造像采用右胁而卧、慧眼微闭的安详姿态,下半身隐入崖壁,前方有十四尊弟子群像,其中包含四川密宗祖师赵智凤及其师柳本尊,体现本土化宗教元素。</p> <p class="ql-block"> 毗卢道场:由南宋孝宗年间(1172-1252年)赵智凤主持营造,属于宝顶山石刻群中规模较大的石窟之一。毗卢遮那佛面部肌肤刻画细腻,呈现庄重威严的佛陀形象。窟内转轮经藏基座上雕刻有弥勒经变故事,两侧浅浮雕展现十位人物或跪听、或膜拜的动态场景,衣纹线条流畅,人物神情生动。 </p> <p class="ql-block"> 父母恩重经变相:是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雕凿于大足石刻宝顶山第15号龛的摩崖造像,共刻44尊像,属佛教中国化艺术典范。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通过十组雕像展现父母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养育子女<span style="font-size:18px;">养育之恩的全过程。</span>形象生动,感人肺腑。</p> <p class="ql-block"> 观无量寿经变相:是南宋时期(1174-125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赵智凤主持</span>开凿的佛教艺术作品。包含上部西方净土场景、中部西方三圣像及下部三品九生、十六观等佛教内容,共169尊雕像,堪称中国石窟艺术同类题材造像之最。</p> <p class="ql-block"> 赵智凤与柳本尊相近,终于成为柳的传人,于是在宝顶山建造了"柳本尊十炼图",还留下柳氏传碑1通。全图分为三层,上层的五佛四菩萨,均结跏趺坐于小圆龛内。中层表现的是柳本尊苦行修炼的十则故事,称为“十炼图”。正中莲台上坐主像柳本尊,坐身高5.2米。下层为柳本尊文武仆从侍卫图,共有十七位人物。</p> <p class="ql-block">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宝顶山石刻就游览完了,今天来到宝顶山石刻,上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艺术的历史课,亲身感受跨越千年的信仰,这也是到重庆游玩最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宝顶山这些石刻摩崖造像,真的极像连环画的一个个故事,真是初见震撼,细品惊艳,一眼千年!</p> <p class="ql-block"> 在宝顶山石刻大佛湾上面的圣寿寺,南宋赵智凤创建,明、清两度重修。现存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灯殿和维摩殿七重殿宇,为清代重建的。这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就没有进去游览了。</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植被也很好,走在这绿荫道上,一路翠竹绿树,非常养眼。</p> <p class="ql-block"> 从这门出来,是一条现代的宝顶老街,这条街区,始建于清末民初,全长450米,保留了青石板路,按老式穿斗木楼等传统建筑风貌重新建造,成为一条商业街区,也是宝顶山石刻出口的必经之路。 见到邮局,我都打个卡,这就是邮政人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几乎每家门的左右两边都有个石墩,石墩上都有个石头南瓜,寓意着丰收和吉祥如意。这条街上,只是有些卖吃的餐馆,不是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大足石刻博物馆,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也摆放了盆栽荷花。</p>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面积58.5公顷,建筑面积18000平米,博物馆建筑体现了唐风宋韵的独特建筑风格。主要陈列有大足的北山石窟、宝顶山石窟、石门山石窟、南山石窟等,馆藏文物820件/套,珍贵文物81件/套。</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分为两层,入口进入便是从二楼开始参观。踏入大足石刻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石窟艺术世界。每一尊造像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处铭文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介绍石窟艺术起源于古印度,盛极于中华,从印度到中国,从阿旃陀到大足。印度佛教石刻在亚洲的影响,图文介绍非常丰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印度阿旃陀石窟,是印度最大、最重要的石窟群,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左右,包含二十九个石窟。石窟内的壁画及雕塑多为笈多风格,被视为印度佛教艺术的经典,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印度埃洛拉石窟,是公元7至11世纪建造的宗教石窟群,包含34座石窟,总长度约2公里。 其技术水准至今仍令人惊叹,被誉为“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印度埃勒凡塔石窟,约开凿于7世纪。属中世纪印度教石窟。石窟的建造因地制宜,利用巨大岩石凿成,整个石建与雕刻装饰浑然一体,非常壮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阿富汗巴米扬石窟,是公元3-7世纪开凿的佛教石窟群。石窟群沿山崖南北延伸约3公里,现存约750个洞窟。8世纪伊斯兰化后逐渐衰败,13世纪遭蒙古军队破坏。2001年塔利班政权炸毁两尊大佛,仅存佛龛遗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敦煌莫高窟,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云冈石窟,开凿始于北魏时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与中国诸多石窟寺比较,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以其丰富的造像、鲜明的时代特征、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夺得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的桂冠。云冈石窟的造像被称为“云冈模式”,其造像风格不但自成体系,且对中原周边地区石窟的开凿也深有影响,因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中国龙门石窟,现存2345个窟龛、近11万尊造像,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等方面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一楼则展示了大足周边石窟的珍品,包括宝顶山、北山、南山等地方石窟的精品,以及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历史和修复过程。</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柳本尊造像。这些精美的石刻造像,或庄严、或慈悲、或灵动,每一道刻痕都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 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如同被岁月打磨的珍珠,散发出神秘而迷人的光芒。在这里,石头不再是冰冷的物质,而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与信仰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博物馆里,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魅力相互交织,心灵在这一刻得到了洗礼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参观游览完了出来了。大足石刻博物馆不仅是一个了解石刻艺术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增长知识、感受文化魅力的好场所。</p> <p class="ql-block"> 路过大足石刻主题邮局,我又来打卡几张,2002年中国邮政发行过一套《大足石刻》的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 这座横跨广场的石拱长廊~宝顶渡槽,就像一条凝固的彩虹,正用13个连拱的脊背驮着半个世纪的光阴,这是建于70年代的水利设施,为解决当地农业旱涝问题而建,现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大足宝顶山石刻景区及大足石刻博物馆游览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大足石刻,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到此一游,长了知识,在这里,抬头望佛,眼前美轮美奂的石刻文物,让我深深感受艺术的精湛和千年的沉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