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莱州行</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到“掖县”这个名字的时候,大约是1982年,那时因为近视眼,到“荣成县人民医院”配眼镜,配镜的医生就是掖县人。</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莱州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去东营路过这里,便稍作停留,感受一下莱州,这座心中敬仰的城市的文化底蕴。因为没有认识的朋友,且时间短暂,那就先呼吸一下这里浓郁的历史气息吧,其他的可以网上慢慢了解。</p> <p class="ql-block"> 莱州,拥有超过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作为胶东半岛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脉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 主要可分为四个关键阶段:</p><p class="ql-block"> 先秦时期:夏代建立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商周时期为莱侯国、莱子国,战国时齐国在此设立“夜邑”。秦代属齐郡,西汉初年正式设置掖县,成为胶东的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 隋唐建制:隋开皇5年(585年)改光州为莱州,始得今名;唐代延续州治地位,至贞观年间并为掖县。</p><p class="ql-block"> 明清典盛:明代升为莱州府,辖平度、胶州及五县,清代延续府制,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枢纽。1988年,撤掖县设莱州市,延续千年古县文脉。</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抗战时期成为胶东根据地核心区域,1938年成立的掖县抗日民主政府时山东首个中共领导的县级政权。</p> <p class="ql-block"> 莱州博物馆为我们展现了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把莱州各个时期的精华都浓缩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及陶器上的纹饰,是先民们与大自然的抗争和融合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商夏周时期的青铜器反映出当时极高的手工艺水平;</p><p class="ql-block"> 秦汉时期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文化已相当繁荣;</p><p class="ql-block"> 汉代的盐官官印是莱州海盐产地的有利证明,雕刻生动的画像砖都在诉说着2000多年前莱州百姓的日常生活,狩猎、农耕到生活娱乐;</p><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艺术却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有《郑公文下碑》等30余处摩崖石刻及佛教的盛行,是人们对精神寄托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莱州作为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隋代的独木舟是当时水上交通发达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唐代的瓷器也展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繁荣的经济文化;</p><p class="ql-block"> 宋金时期,莱州的商业和经济持续发展,北宋的壁画墓的壁画也保存得相当完好,表明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莱州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明代的诰命金冠、银冠精美绝伦,是朝廷赐予官员及家属的荣誉象征,也说明当时莱州在文化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文物的展现,让我们感受到莱州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联想到我们荣成市的不夜村,早在春秋时期,胶东地区有个莱子国,在这里修了一座不夜城。不夜这个名字有两个传说:第一个是曾经夜间看见太阳了。第二个是这里地处半岛东端,很早就能看到太阳。</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期设不夜县,属东莱郡管理。东汉初年县城裁撤建村,而不夜作为村名被顽强地保留了。</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掖县还是不夜城,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地向前流淌,已渐渐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其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仍深刻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2025.08.04</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