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黑鳽,</span>别名黑苇鳽、乌鹭、黑长脚鹭鸶等,是一种引人注目的中型水鸟。以下是关于黑鳽的一些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 外形特征</p><p class="ql-block"> ◦ 体型:体长一般在50-65厘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 羽毛:雄鸟上体呈现黑色,带有浅蓝光泽,就像被精心打磨过的黑色宝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颈侧有一条鲜艳的黄色斑带,如同佩戴了一条金色的项链,十分醒目。胸颈部位则布满米色纵纹,为其增添了几分柔和与优雅。雌鸟上体是淡黑色,呈现出褐色光泽,多了些内敛与含蓄。颊和耳羽为栗红色,仿佛涂抹了淡淡的胭脂。</p><p class="ql-block"> ◦ 其他:它们都有着橙红色的虹膜,犹如两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镶嵌在头部两侧,目光敏锐而深邃。嘴为黑褐色,下嘴带有黄褐色,嘴型细长而尖锐,是它们捕食的有力武器。眼先裸露的皮肤呈淡紫色,跗跖和趾为暗褐色。</p><p class="ql-block"> • 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 栖息环境:黑鳽喜欢栖息于芦苇丛、沼泽、滩涂、红树林及林间溪流等环境,这些地方通常水草丰茂,水域丰富,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场所。</p><p class="ql-block"> ◦ 食性:主要以小鱼、泥鳅、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它们是出色的捕食者,常常在水中或水边耐心地等待猎物出现,然后迅速伸出长嘴将其捕获。</p><p class="ql-block"> ◦ 活动规律:黑鳽生性胆小、羞怯,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白天多隐藏在茂密的植物丛中,很少活动,因此很难被人们发现。到了黄昏和夜间,它们便会从藏身之处飞出,开始活跃起来,寻找食物。不过在阴天时,白天也偶尔会出来活动。</p><p class="ql-block"> • 繁殖方式:繁殖期一般为5月至7月。它们会在水上方或沼泽上方的密林植被中,利用枯枝和草茎搭建巢穴,巢的形状呈盘状。每窝通常产卵3-6枚,卵呈浅蓝色,雌雄鸟会共同承担孵卵的任务。喂食方式,反刍式喂食,亲鸟(雌雄均参与)会将捕获的猎物(如小鱼、泥鳅、虾等)暂时储存在嗉囊中,通过反刍方式将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给幼鸟。幼鸟通过鸣叫或伸长脖颈的动作吸引亲鸟注意,幼鸟咬住亲鸟喙根部扭转头部,亲鸟将食物吐到幼鸟嘴里。</p><p class="ql-block">黑鳽分布于热带亚洲,包括南亚、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偶尔也会在北方的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出现。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鳽受到了法律的严格保护。</p><p class="ql-block">本篇中的黑鳽8月2日拍摄于苏州虎丘湿地公园,全天几乎都下着雨,有时还大到暴雨,给拍摄增加了难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感谢你的阅读和关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