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 第三章 游戏反思环境的创设 <p class="ql-block">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理念,幼儿不仅在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学习,在游戏中观察、试错、调整和解决问题中也通过反思不断整理自己的经验,优化解决问题的办法,调节自己游戏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策略等。游戏中和游戏后幼儿还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反思。《评估指南》“A3教育过程-B7活动组织”中提出“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故事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幼儿园支持幼儿游戏方式的环境创设,应对幼儿不同经历自主反思、大胆表达和教师的倾听记录准备空间和材料。</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 适宜幼儿游戏反思的空间设施</p> <p class="ql-block">在创设适宜幼儿游戏反思的空间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反思的多种形式和全过程,不仅关注幼儿绘画、讲述的环境,也关注幼儿回顾、讨论、对话的环境。同时,为支持幼儿随时反思、从容反思、主动反思,教师也需要注意空间设施的便利性。</p> <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这样做:</p><p class="ql-block">1.支持幼儿游戏反思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环境、材料和时间不仅能支持幼儿进行自主表征和记录,让幼儿有地方记录,也需要为幼儿和教师个别对话、小组或集体对话做好保障。此外,也要满足幼儿后续与墙面、记录册等进行互动的需要,支持幼儿持续回顾和反思。</p><p class="ql-block">2.满足幼儿游戏反思的差异化需要</p><p class="ql-block">不同幼儿对游戏反思的空间有着不同的偏好,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在教室里做记录,有的幼儿喜欢在阳台和户外做记录。因而在空间的创设上,教师也需要关注幼儿游戏反思的差异化,需要支持每位幼儿充分反思与表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按需设置,随处记录,让幼儿随时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幼儿有实际操作、绘画、讲述等多种反思方式。在创设支持幼儿反思的户外环境时,教师可以投放更多样的工具和材料,除了纸、笔,尺、放大镜、计时器、沙漏、彩色纸片、秤等多种材料都可以投放在户外,让幼儿的观察、探究从晨间时段延伸到户外游戏时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桌椅充足,布局合理,让幼儿从容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在行动路线上减少交叉或重叠,避免相互干扰和拥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墙面充足,全员呈现,让幼儿公平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展示游戏记录的机会。将同一幼儿近几天的游戏记录平铺展示,其他日期的游戏记录叠放在列尾。在墙面呈现游戏记录时,也决不依据成人的想法和意图对幼儿的画面进行修饰、剪裁,而是以完整样貌呈现,让墙面真正成为幼儿的“大型笔记本”,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自由查看、翻阅自己和同伴的记录,支持幼儿的回顾与反思。支持每位幼儿内在的逻辑和主题在个人的记录中得到完整的呈现。教师按照时间顺序将小组或集体对话后的记录集中呈现于墙面,附上时间、对话内容、素材照片等提示信息,便于幼儿随时回顾、交流。</p> <p class="ql-block">并非所有幼儿都会画“我的发现”“我的问题”“我的猜测”“我的解决方法”,也并不是每个幼儿每天玩的游戏主题都相似。如果要梳理出条理清晰的主题脉络,那么很多幼儿的游戏记录都会因为不符合主题而上不了墙;如果追随幼儿自然生成的游戏主题,那必然要面对墙面出现多个主题,不连贯、不系统的情况。</p><p class="ql-block">1.我们心里的那面墙做出来是给谁看的?</p><p class="ql-block">2.孩子需要的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无论教师有没有倾听和记录,幼儿有一处专属于自己的墙面,安放和展示他们关于游戏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各年龄阶段实践方法</p><p class="ql-block">随着幼儿反思和表达习惯的建立和熟练度的提高,幼儿游戏记录的数量整体呈现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自己的预期并做好保障。</p><p class="ql-block">3-4岁:预留空间,关注合适高度</p><p class="ql-block">即使当天没有记录也要预留空间,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支持幼儿自主展示和后续的观察互动。</p><p class="ql-block">4-5岁:关注展示规则的清晰性</p><p class="ql-block">张贴和展示的规则不宜太过复杂,应让幼儿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各类记录应该展示在哪里、如何展示以及如何找到其他幼儿的各类记录。同时,在展示记录时也不宜过于紧凑和密集,以免给幼儿的自主展示带来不便。</p><p class="ql-block">5-6岁 关注墙面空间的充足性</p><p class="ql-block">发现空间不足,及时通过拓展空间和调整展示位置等方式满足幼儿记录展示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方式多样,灵活设置,让幼儿轻松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可以在有窗帘的午睡室进行关于阴暗、光线等话题讨论;也可以直接在游戏场地进行关于该场地上游戏或作品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地点、幼儿人数等灵活使用垫子、台阶、游戏桶等;比如围绕动植物作品的讨论除了用显示屏显示照片外,教师也可以直接将动植物作品放在幼儿看得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看得清、听得清和行动方便。听得清是环境较为安静,参与对话的个体能听清彼此说的话,也能听清现场的声音;看得清是指幼儿能看清讨论的素材或他人的操作、展示;行动方便是指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幼儿的空间充足,保证幼儿之间不拥挤以及走动方便,以便幼儿有需要时能方便地与显示屏、材料等互动,也方便教师走到幼儿身边。</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教师在支持幼儿游戏反思时需要注意空间设施的便利性。比如室内外都在合适的地方摆放桌椅、各种幼儿表征需要的材料(笔、纸、尺子、放大镜、计时器、沙漏、彩色纸片等),支持幼儿按需自主使用。</p><p class="ql-block">再就是墙面充足,我们在外出学习中也学习到游戏墙的经验。以往我们在呈现幼儿游戏时总以初次游戏、再次游戏、遇到的问题、解决策略等形成呈现,这样的呈现方式看似完整的展现了幼儿的学习逻辑,实际只是从成人视角出发,对幼儿记录进行拼凑和处理后的呈现,并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幼儿眼中的经历,以及每一位幼儿对自己经历的独特理解和内在逻辑。读完文中内容,我发现文中支持教师放弃原来的呈现方式,要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游戏记录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文中这个案例读完还是深有感触的。该教师遭遇的困惑是不是如你一样?该园园长提示的两个思考问题是否对你有触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是呀,我们做的墙面究竟是给谁看的?究竟是为谁做的?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想,这些问题值得教师、园所、乃至县域深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真正的成功点是基于幼儿出发的,基于幼儿所需的,而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所谓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支持幼儿游戏反思的工具材料</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幼儿通过不同的反思形式进行反思迭代和深入,也需要保障工具材料的便利性,方便幼儿随时使用。保障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自主性。</p><p class="ql-block">1.满足幼儿对工具材料的多样化需求</p><p class="ql-block">2.支持幼儿对工具材料的自主使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工具多样,多点投放,让幼儿自主取放</span></p><p class="ql-block">以绘画的记录方式进行游戏反思:投放不同粗细的、材质的笔,不同大小的纸张,胶布、胶水、镜子、夹子、垫板等。小班提供抓握简单、线条较粗的画笔。</p><p class="ql-block">数量充足、位置就近、多点投放</p><p class="ql-block">各年龄段实践方法</p><p class="ql-block">根据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和操作经验的不同,有意识地关注工具种类和数量,以及工具使用地便利性和丰富性。</p><p class="ql-block">3-4岁 单种工具数量充足,尺寸便于操作。</p><p class="ql-block">4-5岁 关注幼儿选择工具地差异和共性 基本工具数量满足地基础上,补充投放多种记录工具,供幼儿选择。</p><p class="ql-block">5-6岁 关注工具材料的丰富性,接纳幼儿的独特创意.允许幼儿用教室的任何材料进行表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工具方便,方式多样,让幼儿自主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当墙面空间有限,无法平铺展示所有游戏记录时,也可以使用固定于墙面或柜面的透明文件袋、文件盒进行呈现,或用活页本进行记录并使用挂钩进行悬挂展示</p><p class="ql-block">当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方便幼儿自主操作,支持幼儿自主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动线进行多点、就近投放。在每个幼儿的展示空间旁需要贴上姓名、学号等标识,便于幼儿自主定位。</p> <p class="ql-block">各年龄段实践方法</p><p class="ql-block">幼儿使用展示工具,确定展示位置的能力等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对于小年段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和支持幼儿自主展示的便利性,同时需要一如既往保障幼儿自主展示记录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4岁】关注便利性,保障自主性</p><p class="ql-block">教师可以在每位幼儿的游戏记录展示空间张贴该幼儿的照片,便于他们准确找到对应位置。充分理解并接纳3-4岁幼儿前期自主展示记录时操作不熟练的情况。当幼儿出现花费较长时间张贴游戏记录或贴错位置、贴不整齐等情况时,教师始终以欣赏者的身份及时观察,发现并肯定幼儿的闪光之处与点滴进步,耐心等待幼儿,避免催促和指责,陪伴3-4岁幼儿从自主展示逐渐过渡到有序展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整理成册,回溯交流,让幼儿持续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幼儿的游戏记录是他们游戏经历、经验的见证,也是支持幼儿持续反思的重要资源。如,有的幼儿园每周五为固定整理日,离园前每位幼儿会将本周户外游戏记录自主收入个人的记录册中,方便自己日常翻阅、回顾与交流。</p><p class="ql-block">为保障翻阅的便利性,记录册的装订要简约,有序收纳、有效保护游戏记录记录纸。为保障取放的便利性,教师需要做好学号、姓名、照片等标识,投放在方便取放的收纳柜中,让幼儿便于看见、便于取放、便于放回。幼儿每学期的记录册可以随幼儿带入新的班级持续回顾。教师得以随时查阅幼儿一段时间的记录,发现幼儿在表征表达、探究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材料齐全,自主取用,让幼儿充分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在小组对话或集体对话等反思形式中,教师提供三类材料:</p><p class="ql-block">一类是支持幼儿回顾真实经历的材料,包括幼儿游戏的视频、照片,幼儿游戏的作品,使用的游戏材料,幼儿的游戏记录等;</p><p class="ql-block">一类是支持幼儿实际操作、演示的材料,包括游戏中用到的材料或工具,或其他能提供幼儿操作的材料;比如幼儿在讨论户外积木区的滚球游戏时,可以用室内小积木和小球来进行实验。</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类是支持幼儿清晰表达的材料,如指挥棒、话筒、纸、笔、白板等</p><p class="ql-block">支持幼儿游戏反思的工具材料也同样支持着幼儿多维度的发展。比如,种类多样且数量充足的记录工具的提供不仅支持幼儿选择适合的工具自由表达,也为幼儿手部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协调发展,并支持幼儿自主整理物品、自我管理,培养劳动能力,形成劳动习惯。</p><p class="ql-block">教师除了关注工具材料是否支持幼儿反思和表达外,教师也需要留意其他维度的价值,比如关注对幼儿健康的影响,关注常规和规则的渗透,关注美的环境的创设,关注幼儿为自己、为他人服务和劳动的机会。</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支持幼儿游戏反思的工具好准备,但材料工具有,幼儿不能自主使用才是问题。</p><p class="ql-block">有材料不让用,或者该材料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使用才是当下我们需要正面解决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杨玉霞</p><p class="ql-block">审核:杜方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