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庆是闻名的"火炉"城市,但定居于此二十多年以来,今年才切实感受到了重庆的七月连空气都带着"火锅"脾气。中午,朋友发来个视频并大呼:"快看一一"他打了个鸡蛋在小区地面上,不久那蛋白就鼓成了嫩黄色。</p><p class="ql-block"> 盯着他视频中那枚"日光蛋",我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个季节也是一块搁在铁板上的"五花肉",再烤下去说不定也会"冒油"。于是,想下楼买冰糕降温。到了便利店,打开冰柜我见一股冷气朴了出来,忍不住把脸伸进去想降温,女老板见状,笑道:"苗老师,别蹭了,外面4 6度,冰柜才8度,这冰柜的压缩机也快扛不住了。"听言,我举着冰糕走向收款台,开着玩笑对着收款机屏哈了口气,玻璃屏上立马蒙上了一层雾一一我的体温确实高,呼出的气都是热的,如假包换。</p><p class="ql-block"> "走!" 我"啪"的付了钱,像下战书似的。女老板探过头,问:"去哪?现在全国都进入酷热模式了。"</p><p class="ql-block"> "那就出国!再待下去,我怕要变成火锅里的毛肚,七上八下就熟了!"</p><p class="ql-block"> 女老板听道:"哈哈,快吃吧!再慢你那冰糕就变成奶油瀑布了!"</p><p class="ql-block"> 是哟,手中那己撕开包装纸的冰糕己顺着蛋桶往下流了。于是,赶紧边舔边举起像举个定时炸弹疾步回家。回到家中,后背的汗已把T恤洇出个大地图。</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空调像得了哮喘病似的,出风口的风虽是凉的,但很难把室内的温度迅速降下来,使人在家里走动也像是在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里划船。</p><p class="ql-block"> 避暑, 紧急突围</p><p class="ql-block"> 去哪里?以什么方式出行?想破脑袋也没想出可行方案,只好打电话请教我家公子并要求他马上请假,立马出发!</p><p class="ql-block"> "好多人都去贵州避暑了,要想避暑咱就自驾!"</p><p class="ql-block"> 走!避暑目标确定在贵州的千户苗寨、梵净山、夜郎谷。收拾行李的过程像打仗,三下五除二。最后犹豫了半天,把冰箱里五六个馒头也塞进包里一一"万一那边的饭食不好吃呢"?我跟自己说,活像个逃难还不忘带干粮的憨憨。当晚七点,公子下班回来,我们便驾车开始从"铁板烧"去往"天然冰柜"的紧急避暑突围。</p><p class="ql-block"> 驶上高速公路,车上的空调莺歌燕舞吹得尽心尽力。望着窗外的行云高山,我想:重庆解放碑的L E D屏虽亮得晃眼,但像块巨型烤面包,长江边的谎言,巨型烤面包边的护栏烤的发白,人行道的地砖能把鞋底粘脱......乡亲们,你们尽情地去热吧!哈哈,我突然觉得自己这"逃难"似的避暑行动相当高明。</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得意易忘形。一路上我爷俩聊的投机加开心,竞忘了下高速,五个小时后开到广西乐业县方才觉得肚子饿,不得不下道找了家民宿住下。老板是个中年汉子,听说我们是从重庆"逃"出来的,笑道:"你们重庆人天生就是"饺子",不怕高温"煮"。我去年在重庆看见路边摊都摆在太阳下,麻辣烫和串串香都自带恒温功能!接过老板赠送的冰镇酸梅汤,一股凉爽"嗖"地灌进嘴,钻进肚,激得我连打几个寒颤,酸得眯起眼,说:"重庆的太阳很尽职,我上周晾在阳台的袜子,下午收回来,硬得像板鸭!"</p><p class="ql-block"> 坐在民宿院里,点了当地特色烤鸡和冰粉。现烤的鸡块吃在嘴里麻在舌尖,但一点不觉得热,而稠秱的米粉撒有山楂碎,酸甜开胃......吃美喝好,忍不住看看手机天气:2 6度。于是,给朋友发微信:这里2 6度,重庆咋样?他秒回:都半夜了,还4 0度上下。对了,你前几天还说要与重庆高温共存亡,怎么突然就叛逃了?我笑回:识时务者为俊杰!等我逛美了回去请你吃火锅一一鸳鸯锅,否则大热天吃红汤跟在夏天泡温泉没区别。说完,我觉得这番"紧急避暑"虽没提前做攻略,说走就走,真是太英明了。不是吗?逃出来的风是凉的,冰粉是甜的,连空气都饱含"真舒服"的味道。此刻的凉爽比什么都实在。</p><p class="ql-block"> 重庆,对不起了,等你啥时候把太阳调至"节能模式",我再回来当你的"热血崽儿"。</p><p class="ql-block"> 跨国串门</p><p class="ql-block"> 广西乐业县,地处黔桂两省三市七县结合部,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兰花之乡,也是广西打造世界级康养旅游的核心县份,但我们留恋这里的"日出云海观山岳,稀世兰花显高节,观尽天坑识坦途,悠然乐业顺人生"。次日一早,被窗外的鸟鸣叫醒,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斑斑点点,不烫。接下来去哪里?我们爷俩对着地图研讨了半天,达成共识:既然到了广西,自然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由桂林又联想到被誉为"海上桂林"的越南下龙湾,那可是三亿年前地球板块碰撞把海底沉积岩抬升出来的千峰竞秀的世界奇观啊!</p><p class="ql-block"> 走,去越南!来个跨国串门,进海寻梦之旅。</p><p class="ql-block"> 其实,逃离酷热,不一定非要往山里钻。提起自驾出国心里还是有些向往感,那就哼几句《咖喱咖喱》烘托心情。然而,沿高速公路狂奔600 公里,到达广西东兴口岸国际旅行社办好签证,寄存好车,匆匆赶往出境处却让人感到误入了菜市场,浑身不自在。</p><p class="ql-block"> 东兴口岸广场的热闹程度比我家楼下的早市还纷杂。卖越南拖鞋的摊贩嗓门比扩音器还响:"十块!越南橡胶,踩钉子都不破,百年穿不烂!"卖咖啡的贩子更嚣张,逢人就凑上来:"尝一口,真猫屎!"我攥紧护照往后缩,生怕他塞我一嘴"猫屎"。结果还是被抱着大榴莲的汉子撞了一下一一臭香混着汗味,算是给我出国之前来了个味觉"下马威"。</p><p class="ql-block"> 排了近两小时的队,我才发现自己把出境想得太肃穆了。本以为大家都一派商务范儿,再不济也应该衣着整洁,满脸肃然吧!可是当导游把我们这个出国团友召集在一起时,才发现一堆人大箱小包,鼓鼓囊囊,像是逃难的,而我身挎小黑包,手提大茶杯,顿感自己像个进城赶集的老农。进近边检台,把护照递过去,我紧张的手心冒汗,望着边检员头上的国徽,总觉得应该敬个礼。然而,他扫了护照,抬头看我一眼,手起章落,把护照推了回来。全程没超过半分钟,比我在超市扫码付款还快.....捏着护照,我有点失落,这就是过关了?怎么没有半点仪式感?我准备了好久的"出国宣言"还没来得及说呢。</p><p class="ql-block"> 出了国门,是座长约百米的跨国大桥。走到桥中间,我特意停住脚,想感受点儿异国他乡的视觉冲击,结果脚下的水泥地两国没啥区别…..正在失望间,一个身着红色旗袍的窈窕女子拉了拉我的胳膊,手举鲜花,嘴里叽里呱啦说着什么。我吓得差点跳起来一一早就听说越南女子好勾搭,难道刚出国门我这老头子就有艳遇了?后来才明白,她是想卖花,便宜,五块钱一枝!</p><p class="ql-block"> 白紧张了,白费兴奋了。合着比我家楼下花店还便宜!</p><p class="ql-block"> 在越南入境口岸又排了1小时队,过了芒街边检,才算真正踏入越南了。首先令人惊讶的是货币,我手里的人民币一块钱能换3000越南盾,搞得我像个突然暴富的土财主,买瓶矿泉水都得花"几十万"。跟着导游走在越南芒街上,并没发现有什么异域风情,所以我想:到越南跨国旅行一趟,总不能像是去邻村串了个门,买点土特产,闹点笑话,最后揣一肚子失望回家吧?更令人头疼的是这里的摩托车一辆接一辆跑的飞快,比重庆的出租车开得还疯狂,男女车手都把摩托开得像是去救火,而且十字路口还没红绿灯。我站在路边等了几分钟,硬是没找到穿越的时机,后来还是导游像带小孩似的把我拽过路对面。</p><p class="ql-block"> 扺达越南的第一站是下龙湾市。我们报的是个纯玩团,共11 人却配有国内与越南两个导游,最庆幸的是旅友们素质都很高,没有咋咋呼呼的土鳖,尤其是同为重庆来的一家祖孙三代五人一路上我们相处的十分愉快。据导游说,当晚下塌的是当地最好的五星海滨酒店。冲了凉,一走出酒店,凉爽的海风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下龙湾市,属越南广宁省,距首都河内150 公里,与广西相邻,同属喀斯特地貌,由1600 座石灰岩岛屿组成,主要有天堂岛、斗鸡石、天宫洞等闻名世界的自然奇观,被誉为"海上桂林"。我们下榻的酒店临海,虽已半夜,但走上海堤便有习习海风把空气搅出凉丝丝的旋涡。堤畔摆有藤桌藤椅,一个穿白色短衫的老爷子见我走来,把眼眯成条缝,用浓重的越南腔中文问:"来杯冰咖啡?先生。"尾音拖得长长久久。我边连连点头,边学着他的腔调,用三分之一怪腔,三分之二重庆+普通话,连我自己都觉得装逼的怪味,说:"好嘀,你的,来冰的,三合油!"然后找张海堤边的藤椅坐下,明显能感觉到沾在裤腿上的汗渍正慢慢变干,后背的黏腻也淡了,像有只无形的手轻轻把裹在身上的热意掀开了一角。远远望着老爷子把磨好的咖啡装进滤壶,冰水慢慢渗滴在玻璃杯中,像在数着时间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不知过了多久,老爷子端来冰咖啡,只见黑褐色的咖啡上漂着层练乳,像是朵云儿。喝第一口时,苦味混着奶香在舌尖炸开,凉意迅速在喉咙里打了个滚,顺着血管在全身扩散。我忍不住"嘶"了一声,老爷子便用夹生的中文笑道:"慢点品,冰的美。"我笑着摸了摸胳膊,起了层细密的鸡皮疙瘩一一不是冷的,是终于从酷热里逃出来的,松快的痒。</p> <p class="ql-block">凝固的梦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下龙市还沉浸在牛乳般的雾霭中, 我们乘旅游中巴行驶一个多小时到达下龙湾港,改乘豪华游轮,切开海面,去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海上桂林"下龙湾海域。据导游讲:三亿年前,当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海底沉积岩被抬升为刺破苍穹的石笋,又经海水千万年侵蚀,形成了这世界级的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 游轮缓缓驶离港口。站在前甲板,海风夹杂着海水的味道,迎合穿透云层的阳光,把薄雾映衬成被撕碎的丝绸,渐渐露出林立的石灰岩柱间翡翠色的狭湾。远观近看,赭红色岩层上的褶皱分明就是时光镌刻的年轮,而且翠绿斑驳间藏有远古贝类化石,每一道裂缝都在讲述沧海桑田的地质密码。导游告诉我们:这片水域有1600 座岛屿,每座山峰都有独特的名字,如"斗鸡石",在海浪中对峙千年,"拇指峰"直指苍穹,而"香炉山"则因晨雾缭绕形似焚香,最令人震撼的是高踞海面近百米的"天宫洞",洞内钟乳石在彩色灯光映射下幻化成龙宫宝殿。</p><p class="ql-block"> 果然,放眼望去,一座座山峰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地散落在海面上,有的像插在海里的竹笋,拨尖而起;有的如同冰淇淋,就是顶端秃了一块,活像被哪个馋嘴的神仙啃过一口;还有的像趴在海面的巨象,鼻子垂进海水汲水;最奇妙的一个孤峰,顶端斜斜伸出一块巨岩,活脘像头饮水的骆驼,逗引游客纷纷拍照。旁边还有座山峰,腰间突鼓出个大包,远看像个穿绿裙的胖女子叉腰站在海里,导游说那叫"神女峰",我则笑称它是"海中减肥失败者",引起众人大笑。再看那"斗鸡山",两座山峰隔海对峙,尖顶都歪向对方,神似两只怒目圆睁的公鸡,连脖子上的"羽毛"(其实是岩缝间的灌木)都炸着,不知它俩在这海中吵了几万年架了……可见,每一座岛屿都演绎着自己独有的故事一一就看你的想象力了。</p> <p class="ql-block">船上外国人很多。当然,在这里我自己也成了外国人。游轮在海面上行驶二个小时后,停靠在一个小岛,然后又改乘可坐六人的木红船,钻进"月亮"湖时,我差点误以为闯进了《西游记》中的妖怪洞。狭窄的入口仅可容小木船通过,两侧石壁直上直下,划船的汉子突然"嗷"的喊一嗓子,回声在洞里嗡嗡响,吓得我手中的椰子汁差点掉进水里。结果,那船夫哈哈大笑,用拗口的中文说:"这是在给洞打招呼呢,洞神听到会保佑你们这些外国人平安!"</p><p class="ql-block"> 穿过岩洞,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圆形的海湾被山峰团团围住,洞内是片不太开阔的"湖",两侧峭壁如刀削,缝隙里长满绿色的榕树,根系像龙须,不知在这里坚守了多少年,更令人惊诧的是岸边石壁上居然有几只猴子蹲坐着,看到有船划过来就伸手要吃的,不少游客扔过去饼干等吃食,他们接得比我在手机上抢红包还快。吃完,还会冲着我们做鬼脸,活脱脱一群占山为王"弼马温"。</p> <p class="ql-block">神宫密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月亮湾出来,船儿又穿梭在岛屿之间,近距离观赏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后又停靠在岸。沿石阶上爬,在近百米高处的半山腰竟然藏着一个大溶洞,名曰:天宫洞。</p><p class="ql-block"> 洞口挂有巨大的钟乳石,阳光穿过洞顶照进洞内,石笋上的水珠像碎银般发亮。洞内石幔层叠,灯光打上去竟能看出"仙女起舞""群狮聚会"等模样,宽阔处又像是海底龙宫。导游指着一块下垂的石幔说:这是"龙舌头",我瞅着倒像块没挂好的幕布,旁边还有堆石笋挤在一起,活像排队等着打饭吃的小猴子。最搞笑的是块扁圆形的岩石,被灯光照得黄灿灿,导游说像"满月",可我怎么看都像是掉在地上的"铜锣",还是被人偷偷咬过一口的那种…… 伸手摸了摸身旁的钟乳石,指尖上沾有细碎的石粉一一这是亿万年海水与时光共同雕琢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回到游船上,享用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新鲜的虾、蟹、鱼,以及越南风味小吃,原汁原味,美味可口。归途时,已是傍晚,夕阳的金辉把海面染成金黄色,归航的游轮拖着白色的浪花。回望那些出落于海面上的山峰渐渐变成朦胧的剪影,既有大自然的磅礴,又藏着人间的烟火一一那些拨海而起的山峰既是硬朗的骨,又是碧波荡漾柔软的肉,更是这片海水永远鲜活的魂一一不过,我还是更觉得这些世上所独有的喀斯特山峰说不定更是一群一伙成了精的家伙,白天伸着懒腰晒太阳,迎来送往国内外游客,晚上又会趁着浓雾与夜色互相串门,议论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少见多怪,咋咋唬唬,大惊小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钢铁潮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下龙湾乘车三小时抵达越南首都河内市。对于一直对越南充满好奇的我来说,满脑子在想象法国殖民越南之后,遗留下来的法式建筑与越南的骑楼交相辉映,肯定会是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别致情景。然而,进入河内市给我的第一感觉立刻密集的嗡鸣裹住一一不是夏季的蝉鸣,不是风声,而是令人惊叹的成千上万台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摩托车引擎叠在一起的声浪,像永远不会退潮的钢铁潮汐。</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旅游中巴一进入河内市,透过车窗我为河内的摩托车密度大为惊讶:街道上没有明确的车道划分,蜂群般的摩托车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织成流动的网。有穿白短衫的上班族,有车踏板上蹲坐着孩子,有车后座捆着半人高的竹筐,还有穿奥黛的女人侧坐在后座,裙摆随风飘舞,像蝴蝶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在河内过马路,要像水一样。"越南女导游突然笑着说,她半生不熟的中文带着越南女性特有的温柔与慢节奏:"见车停,不要跑。越南摩托像刮风"。</p><p class="ql-block"> 我只当是玩笑话,但在酒店稍事休息后,我按奈不住下楼想去对面的咖啡馆,短短七八米宽的马路,在我眼里却像一条摩托车奔腾的河,引擎声震的脚底板发麻。一个穿蓝色工装的清洁大姐见我盯着车流发愣,便笑着用手中的扫把比了个"走"的动作。我深吸一口气,口中念着"要像水一样",迈开脚步。就在我脚刚落地,原本朝我冲来的摩托车流突然分岔,一一左边的车迅速向左偏流,右边的车则捏了刹车,留出一条刚好够我通过的缝隙。屏住呼吸边走边观察:戴墨镜的姑娘边驾摩托车边舔冰糕,嘴角还粘着奶油;骑老式摩托的爷们儿哼着小调,根本没人看我却又都不经意间为我让开了路。走到路中间,一辆载着小孩的摩托车上妈妈腾出一只手轻轻把孩子往怀里揽了揽,车身贴着我滑了过去。风中飘来妈妈的越南语,不知说了什么,但温柔的像羽毛。过了马路,回头望着那潮汐般的流动摩托车阵,像永远向前的河,我突然明白导游所说的"像水一样"并不是指混乱,而是指河内人的血脉,带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一一它们会载着生活的琐碎,也载着日子的盼头,为鲜花让路,向美好流动。</p> <p class="ql-block">异域烟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内,位于越南北部,像部厚重而命运多舛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早在公元前3 5 7年,这里曾是瓯𨿅国首都,叫古螺城。秦始皇时纳入中国版图,汉武帝时又在此设交趾郡,成为中国的一个"小跟班",汉文化和儒家思想开始在此生根发芽。公元9 3 8年,越南人吴权打败南汉走向独立。公元1407 年,中国明朝趁越南内乱又收入囊中;1428年,越南人黎利又赶走明朝军队,建立了后黎朝,改称"东京";1873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河内,在此修建了大量法式建筑,如现存的大教堂、总督府等,试图把河内变成"东方小巴黎"。1 945年在胡志明的带领下,经过漫长的抗法斗争,取得独立;1976年,南北越南统一后成为首都,开启了新时代。如今的河内像个大熔炉,把古老的传统和现代文明融合在一起,既有古老的建筑,透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又能看到现代化商业街市,体现着活力与时尚。尤其是满街的摩托车和三轮车并肩行驶,传统美食和西式餐厅各具特色,民间技艺和现代文明相互碰撞,形成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到达河内的当天下午,导游就安排我们乘坐河内所独有的人力三轮车逛了三十六行街。</p><p class="ql-block"> 三轮车师傅的热情比河内的太阳还炽热。我一上车,他就冲我比了个OK的手势,我递给他一支中国香烟,并说:"辛苦了"!他却回了句:"很漂亮"。然后他把车蹬的很卖力,仿佛脚下不是三轮车,而是敞篷跑车。在汽车、摩托车和街巷之间钻缝穿梭。</p><p class="ql-block"> 三十六行街名听起来很规整,你一旦走进去就像闯进了迷宫。这些古老的街区,每条巷都以传统行业命名,每条街都有自己的主业:这条是全是卖丝绸的,就有越南娘们坐在门口绣花,线轴转得比三轮车轱辘还快;那条街是卖拖鞋的,红的绿的挂满街,还有专门的银匠街,叮叮咚咚的捶打声与咖啡馆的滴漏声交织中,随处可见老人们坐在法式殖民建筑的骑楼下,用搪瓷杯喝咖啡,时光仿佛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可是蹬车师傅对这些不感兴趣,车把一转直接从两个并排的摊铺中间穿过,拐进另一条街巷一一那空隙,也就比我肩膀宽不了多少,我甚至能感觉到路边摊主的呼吸从耳边飞过。遇到对向来车时,师傅从不减速,反而会发出一声"吁一一"的吆喝,听起来像赶马车,而对向来的三轮师傅则回句"嘿一一"然后两车以厘米的距离擦肩而过。我吓得闭上眼,待再睁开眼时,发现身旁卖斗笠的摊主冲我举起斗笠,吆喝:"越南斗笠一一"</p><p class="ql-block"> 逛到一半时,为躲避一辆逆行而来的的摩托车,师傅猛地一拐弯我的半个身立马被甩出车外,差点与路边一个正吃河粉的美女撞头。美女手上的河粉都溢了出来却还司空见惯的冲我笑。那师傅居然回过头竖了竖大拇指,把车蹬的更有劲了。下车时,我的腿都吓软了,而师傅却面不红,气不喘。我给了他几千越南盾小费,他高兴的从车座摸出个青芒果让我吃,酸的我呲牙咧嘴,他却笑的像个孩子。上了旅游车,导游告诉我们:这些三轮车的行驶路线看似随意,实际上把每条街的精髓都串在了一起,几乎在一个小时中既让游客闻到了咖啡箱香,看了古街巷,还体验了一把越南的复古式"夹缝中求生存"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离开三十六行街,又漫步在法式殖民区,圣约瑟夫大教堂的歌特式尖顶与法式面包房的香气形成了奇妙的碰撞。在老城咖啡屋,我们品尝了地道的滴漏咖啡,铜制滴滤器里深褐色的汁液,配以炼乳和冰块,苦涩与甜润在舌尖交融,恰似这座异域城市的复杂性格一一既有千年底蕴,又有被殖民历史的斑驳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流动的风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晚,回到酒店后大家都觉得意韵未尽,一经倡议,同是重庆来的母女二人与我们一拍即合,再经过与越南出租司机手忙脚乱的比划,中文夹杂英语的艰难沟通,再一次杀回三十六行街。夜间的风情街巷更是热闹非凡,狭窄的巷子两旁店铺琳琅,最先钻进感官的不是越南语的市井吆喝声,而是混着煤气灶"啩"的点火声,还有越南话张罗生意,外国游客的生硬询问,像一串串撒了糖的风铃,脆生生地撞进耳膜。你看,骑楼下支起的小摊里卖"白玫瑰"(不是鲜花,而是一种用米粉皮包有虾肉或猪肉的特色小吃,配上酱汁,鲜美可口)的女人,指尖捏着半透明的米粉皮,先是像摊开一朵云,将剁得粉糯的鲜虾馅裹进去,双手一旋,粉皮边缘就卷成了玫瑰花瓣,然后码进竹筛里,真像刚从花圃里摘来的玫瑰花。旁边炸春卷的油锅"滋滋"响,金黄的春卷在油锅里打几个滚,表皮便冒起了细密的小泡,捞出来时油珠"嗒嗒"滴在铁丝架上,香气裹着热气扑来,勾的人肚子里馋虫直叫。然而,当我们都想一饱口福时却尴尬地发现,这里只收越南盾,人民币和微信均无法消费。我们四个人翻遍全身所持有的越南盾,痛苦的意识到:所有盘缠只够回程出租车费和喝杯咖啡。于是,我们只好"干逛"了几条巷子,最后找了家咖啡店坐下来,点了越南滴漏咖啡,边闻着咖啡的焦香,边望着窗外的风景。虽然遇到了语言沟通的障碍,忘了兑换越南盾,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观光的心情,相反我突然明白:河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情与下龙湾的喀斯特风貌遥相呼应。前者是人文记忆,后者是自然史诗却共同诠释着越南文化的包容和执着。如果说下龙湾的奇观象征着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而河内古街的商道则展现着开放的文化胸怀。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正如眼前这金属滤杯里的咖啡"滴答、滴答"落进玻璃杯,表面上看似在享受慢节奏的从容,实际上却透有一种山光水色与市井烟火相交融,热热闹闹,踏踏实实的本真温度,只不过,要细品,方知醇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年8月3日于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