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寻古游(八)‍广胜寺

宁静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国家AAAA级景区。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内的景点,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的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p> <p class="ql-block">  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古名阿育王塔,建于明正德十年至明嘉靖六年(公元1515年一1527年)。呈八角锥体,十三层,通高47.31米。主体全部青砖砌造,塔内中空,底层供佛,外部镶嵌七彩琉璃烧制的仿木构件,为中国十九座佛真身舍利宝塔之一。2018年8月29日,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T虹塔”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此处。</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居寺内中央,又称释迦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式。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东西两山墙砖台上为当时铸铁十八罗汉像。背后倒座的为清代泥塑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毗点殿又称天中天殿,为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墙上为十三圆觉菩萨巨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  韦陀殿,建筑学上称垛殿,正中供奉韦驮像,坐姿威武,形象生动。东壁绘有明万历年间的壁画,内容严谨,线条流畅,保存非常完整。</p> <p class="ql-block">  站在广胜寺的最高处眺望远方的山脉,连绵不断,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天地间。炽热的阳光下,我们放慢脚步,回望飞宏塔的轮廓,那些飞檐翅角和琉璃雕饰仿佛都化作了历史的烙印,广胜寺值得人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分为上寺、下寺。下寺位于山麓,与上寺相距500米。由天王殿、前佛殿、大雄宝殿(后佛殿)组成。下寺的建筑大多建于元代,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是祭祀霍泉水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p><p class="ql-block">在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珍贵资料,被誉为广胜寺一绝。1998年,该画与另一幅壁画《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下寺山门,亦称天王殿,因原有四大天王像而得名。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穿心式过道建筑,单檐歇山顶,施筒板瓦,在前后屋檐下,增设一层腰檐,从远处看去又如同重檐歇山式,建筑年代不详,但从结构、用材上看,当属元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  前佛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建筑年代不详,从木构手法看,当属元代遗物,明清多次重修,殿内人字斜梁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实物孤例。该殿原为弥陀殿,抗日时期,成为培养爱国人士的“太岳中学”教室。殿东西两山墙处建有十字歇山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为下寺后大殿、亦称后佛殿。建于元至大二年(公元一三0九年),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悬山顶。木结构使用大横额、减柱移柱等手法,形成了跨度大、空间大,外观雄伟等特点。殿内主像为三世佛,四壁原有大幅元代壁画,解放前被盗卖至国外,现陈列在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悬挂着“宝筏金绳”,意思是金绳开绝路,宝筏渡迷川,象征佛法引导众生渡过苦难。</p> <p class="ql-block">  《赵城金藏》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是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明应王殿建于元延祐六年(公元一三一九年),面宽进深各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回廊,内四壁有近二百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其中南壁东侧的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三绝之一,并与西壁北上侧的打球图,于一九九八年同时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的山门是山门兼戏台的两用建筑,重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设计巧妙。下方是砖券的门洞,高2.2米,宽1.5米。上方是戏台,台高两米,是典型的明清戏台。前台是表演区,后台为化妆区,隔墙向前的一面,“寿星渡海”,相配的砖雕对联是:“鸢飞鱼跃参杪谛,风平浪静寓化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