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北东北35: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红色印记

老菜根

<h1> 清晨的阳光洒在鸭绿江上,微风拂过,江水泛起粼粼波光。阳光同样洒在了广场的大吉它雕塑上,吉它的面板闪着耀眼的白光。据说这个雕塑是以电影《缝纫机乐队》为原型重建的,象征了集安“摇滚之城”的城市形象。‌‌<br> 游览大吉它广场之后,我们离开集安出发去辽宁的丹东。<br></h1> <h1> 沿G331去丹东,途中队友建议去寻找G331的331公里处拍照打卡。因G331不少路段还在施工当中,我们只好按现场路牌指示,绕小路前行。<br> 非常巧合的是,当我们重新回到G331时,打听到它的331公里路标就在不远处。从工地卡口步行进入,走几百米就找到了。<br></h1> <h1> 路过一个村庄,行道树种的是银杏,金黄的树叶落了一地,在阳光照耀下如同满地黄金甲。<br> 大家异常兴奋,下车拍照,结果就踩上了掉在地上的银杏果。我们第一次知道,掉到地上的银杏果腐烂之后居然奇臭无比!<br></h1> <h1> 11:20许,我们终于从吉林进入了辽宁地界。由于地理位置更靠南边了,路旁林地里的秋意似乎也更为浓郁。<br> 我们不时停车拍照,于15:20许到达丹东的鸭绿江浮桥。<br></h1> <h1>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征程。为了保障部队和物资运输,志愿军在鸭绿江上架设了多座浮桥。眼前的这一座是一条重要通道,桥面贴近江水,涨潮时隐没于水面之下,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即使被炸,驻守工兵也抢修及时,被誉为“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br> 如今,浮桥的桥面早已拆除,仅存部分木石构筑的桥墩矗立在江中,仿佛向远道而来的我们讲述着那段“雄赳赳、气昂昂”岁月里的故事。<br></h1> <h1> 在丹东办好酒店入住后,我们来到了断桥景区参观。<br> 鸭绿江断桥是丹东最著名的红色景点之一。桥始建于1909年日本殖民时期,原为鸭绿江首座跨江铁路桥。1950年11月至1952年2月,美军飞机多次对志愿军“运输大动脉”上的这座大桥进行狂轰滥炸,朝方桥段尽毁,中方桥段也只剩下四孔残桥。<br></h1> <h1> 如今的断桥作为丹东主要景点标志,已经进行了相应处理,但它依然在用自己的“残缺”无声地向游客讲述着战争的残酷。<br> 站在桥上眺望,江对面的朝鲜新义州清晰可见。夕阳西下,余辉照亮着鸭绿江的水面,而两岸的城市建筑,将我们的视线自然地引向远方,让我们思绪从对历史伤痕的追忆中回到现实中来。<br></h1> <h1> 在丹东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沿着鸭绿江边往出海口方向走了约40公里,然后原路返回丹东市区。沿途察看了江对面的朝鲜风光,在新鸭绿江大桥观景台拍照打卡。<br> 2010年,中朝两国签署协议,中方出资共同建设连接丹东与朝鲜新义州的新鸭绿江大桥。大桥2014年竣工,中方一侧的口岸、物流等都已完成配套,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朝方一侧目前仍是一片荒地。 <br></h1> <h1> 银杏黄金大道上的树叶还真如黄金一般,只是天公不作美,雨下个不停。我们冒雨来到附近的丹东火车站广场。G331公路的起点就在广场上,旁边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铜像雕塑。<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G331起始于此,而终于新疆185团白沙湖附近,去年有幸在终点完成拍照打卡。</span></div></h1> <h1> 下午小雨一直下,我和菜花打车至志愿军公园,而后沿鸭绿江打着伞步行6公里返回酒店。<br> 志愿军公园是当地政府2020年打造的、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公园内矗立着的雕塑,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深刻的历史记忆。<br></h1> <h1> 一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手持钢枪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而从他身后望去,他走向的是一个现代的生活小区。当年的他能知道眼前的小区就是自己为之奋斗的家园吗?我想,他一定知道,所以他“回家”的步伐是那样的从容和淡定。<br> 而他的身影,又何尝不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缩影? <br></h1> <h1> “壶中静水,曾是血潮”,巨大的军用水壶雕塑,弹痕密布。我们不知道水壶的主人是否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但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今天的一切“静好”,在当年是“血与生命”的付出。 </h1> <h1> 三位志愿军战士向我们挥手和敬礼,他们的身后是鸭绿江,江的另一侧是朝鲜,是朝鲜沿着岸边的一长溜的建设工地。<br> 真希望冰冷的江水,不要阻隔两岸人们的来往,更不要妨碍两岸人们自立更生、发奋图强共同打造祥和家园。<br></h1> <h1> 志愿军公园,一组组的雕塑在细雨和薄雾中迸发着历史的张力。从抗美援朝时期的浮桥遗址到如今的断桥景区、新鸭绿江大桥,再到江边的志愿军公园,我觉得丹东这座城市,红色印记早已融入了血脉,成为了人们永恒的记忆。这里的故事,是英雄的赞歌,是时代的回响。<br> 我们相信,曾经令敌人胆战心惊的冲锋号,一定会再次化作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号角,还我河山!兴我中华!民族刚强屹立于世界!<br></h1> <h1> (谢谢浏览,顺祝吉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