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中秋节在蕲州

一鳴俊人

<p class="ql-block">经历了七月的高温,今天迎来2025年的“立秋”。对于江南来说,立秋远不是秋天到来,要到中秋才有可能凉爽。下面是对15年前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中秋这天,早上看外面的行人都是穿长袖外套了,天空是阴沉沉的,看样子晚上下过雨。气温显然是降低了,在招待所的房间里感觉不很明显,但到了朝北的卫生间,就感觉到北窗吹进来的风是很凉的。秋天到了!终于在中秋的这一天。</p> 那时还在湖北省黄冈江北造船厂工作。<div>因为中秋节放假,事先就想好去离开黄冈不很远的一个县城——蕲春,因为那里有一个镇——蕲州,介绍说是古城,附近还有李时珍的陵园、纪念馆等。</div> <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22日的早晨,看天气没下雨,就带了伞出门。换了2次公交车——那时黄冈的公交车是那么的破旧,有的车会外面下雨里面漏水,更别说空调了!</p> 到了黄冈的客运站,24.5元买了一张车票。这里是在车旁检票的,跟无锡的客运站不同,上车一看已经有乘客坐在那里,而前面一辆车已经坐满,还有加座(小塑料凳)也满了,想上也不行。 在后面的中巴车上挑了张副驾驶的位子,可以看前面和旁边的风景,还方便必要时拍照。 坐好了,以为很快就要开车的(因为上次去浠水,那是10分钟就发车),司机却打开车门说9点钟开车,这时候才8:40,就耐心等吧。 耐心等到时候,司机果然上车,发动后到出站口,等到随车的售票员上来,再在门口办拿签单等手续,这一来又是十来分钟过去了。 车出城时,路口还有人上车,看来中途带客是普遍的,也算是方便乘客吧。开不多久,又到了一个小站,售票员与站里的工作人员又在办理什么签字盖章的手续。 一路上车速较慢,也像在顺便带客的样子。中秋节的上午,要回家的还是有,顺便带些也人之常情,但是途中时间就耽搁了。大概也是很多地方长途车的惯例。 <p class="ql-block">途中一路上看看两边的风景,没有高山,没有大河,一路农田一路村庄,村民的房子也在更新,有些是盖得很漂亮的。盖房子是农民的头等大事,安居乐业。</p> 经过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按距蕲春的时间,估计是蕲水。<div>蕲水是黄冈境内五水(古称西阳五水)之一,又称蕲河。蕲水发源于蕲北的四流山,长117.8公里。</div> 现在手机查询,黄冈——蕲春约70多公里,如果自驾是1个半小时多,而当时的中巴车由于沿途上客,车速不快,行驶了共2个半小时,才到达蕲春的县城边,这时候已是11点多钟了。中巴车停的下客点并不是车站,从中感觉到客运方面的杂乱。 为了赶去李时珍纪念馆,问了路人,车站就在拐角处不远。如果不注意上面的几个字,就会只看到满眼的大幅广告牌。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市容大概会有所改变吧?<div>问清楚去蕲州的车,站旁有县城的快客车,车还是比较新的,给自己增添了不少出行的愉快。</div> 乘客陆续上车,到时间很快就开车,依然是一路上没有站台的招手上客人。去蕲州的路程不短,约25公里,票价6元还是合算的。<div>由于是中秋节,上车的大多是手提月饼礼盒等,准备回家与家人父母团聚的,而我却是一个人去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甚至打算在那个叫蕲州的古城过中秋夜。</div> 3刻钟左右车到蕲州,也有个客运站。 <p class="ql-block">《蕲州志》中记载,"蕲州"这个名字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从北周到清初,蕲州一直作为州、路、府、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管辖和部分管辖过蕲春、黄梅、广济、蕲水、罗田五个县。蕲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蕲州镇一直隶属于蕲春县。</p> 只见路边停有机动小三轮,一问,去李时珍陵园是6元,还说,本地人与外地人一样价钱。于是就上车,一路与司机聊聊蕲州有什么古迹老街的。说是有一条老街,估计是事前查阅资料时介绍的金陵书院一带的街道。 小三轮出镇区,开了不多久就到了李时珍纪念馆前,付钱下车,也不去考虑等会儿回去怎么走。 走近纪念馆,看到这个匾额“李时珍纪念馆”,是邓小平所题写的。 李时珍纪念馆始建于1980年,位于蕲州镇东南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贤坊”,高约10米,宽9米。<div>这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牌坊,红砂岩打造呈褚红色。牌坊正面刻有“六朝文献”,这是赞颂在六朝古都南京出版了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div> 明朝天启年间,朝廷为李氏一门建四贤碑,将李时珍与其长子李建中、四子李建木、孙子李树初,三代四人合称为“四贤”。 牌坊的背面书“两镇干城”,这是称誉曾任四川蓬溪知县的李建中和曾任山西按察副使的李树初镇守并治理蓬溪、山西两地有功。 <p class="ql-block">走进李时珍纪念馆景区,前面一条石板路,通向一座建筑。两边是多种植物的绿地,几乎每种植物旁有小牌作介绍。</p> <div>这里品种很多也不及去细看。这种草药居然叫“十大功劳”!<div>资料介绍,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可做盆栽,园林种植及药用。</div></div> 这是一种“无刺枸骨”。一般的枸骨是有刺的。 这里是景区的第一重院落,院子两侧是本草碑廊。 碑廊为长廊式,两侧对称总长约80米,共镶嵌有96块黑色大理石碑刻。 <p class="ql-block">本草碑廊中,刻着128种本草标本图,图形精选自《本草纲目》,展示出常见中草药的形态特征。</p> 有看到过的如枸骨,也有从未听说过的如“猪腰子”。 院落尽头的一排建筑,是“李时珍纪念展览”。 馆门两侧的一对石狮子,其石料与众不同,造型也显得古朴。 走进展览馆内,迎面是李时珍的半身铜像。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州(今蕲春县)人。世业医。嘉靖十年(1531)秀才。<div>李时珍列入1955年8月25日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第一组)。</div> 馆内的古蕲州全景图,是一个府治级别城市的格局,城墙城门清晰可见。 纪念展览馆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位于纪念馆的第二重院落,集中展示了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医学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纪念展览馆以李时珍的生平轨迹为主线,结合《本草纲目》的编撰历程,通过文物、文献、雕塑、壁画等多种形式,系统呈现李时珍的医学贡献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这是李时珍为患者搭脉诊治场景的蜡像。 重立“四贤坊”的石碑,光绪乙巳年(1905年)。 展厅一角。 古代制药器具与盛药器皿。展示明代药碾、药秤、药匙等传统制药工具。 中草药实物介绍。 《本草纲目》古籍版本,包括明清时期的珍贵版本,如金陵版、书业堂本等。 《本草纲目拾遗》。 李时珍药物馆,掩映在竹林绿树丛中。 《李时珍药物馆》匾额,也是邓小平题写的。 李时珍药物馆是一座带外走廊的两层回廊式建筑。 馆内,历代名医名药学家的石雕像,有神农、华佗、孙思邈、陶弘景,等等。 李时珍的石雕像。 非常多的植物药标本,还有动物药标本、矿物药标本。 邓颖超的题词。 <p class="ql-block">郭沫若为李时珍墓的题词。</p><p class="ql-block">“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一八九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 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p><p class="ql-block">并有小字:李时珍乃十六世纪中国伟大医药家,在植物学研究方面亦为世界前驱。一九五六年二月 郭沫若</p> 李时珍纪念馆内,有一处绿树茂盛的地方。 李时珍采草药的雕像伫立于一座园门前。 这里是“德智百草圃”。 百草圃,种植着很多活体药用植物,并都有牌子,详细介绍植物名称药用疗效等内容。这是“麦冬”。 最后走到了李时珍的陵园,墓地位于凤凰山麓,是李时珍夫妇一座,他的父母一座,椭圆形封土堆,青石砌筑,有明代墓碑。墓地前是李时珍的半身像。<div>雕像的基座上刻着郭沫若在1956年2月为李时珍墓的题词,可谓是当代的墓志铭。</div> 李时珍墓地前方,是一个荷花池。时值中秋,仅剩片片荷叶浮于水面。已经开始下雨了。 隔着荷池,看到对面还有一座石牌坊。 <p class="ql-block">沿着荷池走近了牌坊,只是四周有些泥泞了,不便走过去,就看了这一面,上书“科学之光”,这是背面。据资料,牌坊正面书有“医中之圣”。</p> 墓地前一侧的东壁亭。 对应位置的另一侧是濒湖亭。 李时珍纪念馆前的西侧,是一个不小的湖泊,湖水碧波荡漾,远处群山起伏,景色秀丽。这湖称为“雨湖”。雨湖的面积有315公顷,平均水深1.55米。是蕲州最大的自然湖泊。 在参观了纪念馆后,来到外面看看怎么回镇上去。站在雨湖边等有没有三轮车过来。只见路边的田里,一个农民在用牛耙地,这样的农作镜头好久没见到了! 很快就来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下了客就上车回镇上,到了一个叫玄妙观的门口下车,这是事先看过有介绍的地方。 但是走近了一看,这里是蕲春县李时珍医院,就没进去。 这时候雨大了,赶紧叫了车到古城墙。到了古城墙的十字路口,仔细一看,城墙只有街道上方的一段城门, 城门洞右侧有城楼,可以拾阶而上,上有金色文字“雄武门”,又称拱辰门,俗称蕲州城北门,位于麒麟山之巅。<div>雄武门始建于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后在明代进行修补。</div><div>蕲州诸城楼、城门和城墙均毁于文革非常时期,而雄武门是蕲州保存完整的惟一古城建筑,至今古韵雄风犹存。</div> 走上台阶在雄武门的门洞前看蕲州街道。十五年后大概有变化吧。 走过雄武门的门洞,到城墙的另一面。门洞与一条便道相通。 看到城墙上新建的城楼,朱红门窗绿色琉璃瓦,古色古香恢弘气派。 上去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家酒店。现在大概会恢复城楼的正常布置吧? 古城墙就这么一段,右面已经是民居。 <p class="ql-block">离开城墙到十字路口,在雨中眺望古城墙,两边的楼房挡住了城墙的完整视线。</p> <p class="ql-block">站的位置离开城墙远一些,可以眺望到城楼的上层檐下有匾“医圣阁”。这座医圣阁即登楼时看到的酒店。</p> 走到江边,也就是街道的尽头,一座医圣楼横跨在街道上,看样子就是新建的。 原来还打算再去找老街、金陵书院,因为雨较大,只得放弃计划。 立即回到蕲州客运站乘车到蕲春的县城。到了蕲春,却没有下雨,真是天公不作美,就这么一段路程,竟然是两重天! 再按原路线返回到黄冈市区,还赶上有3路车到招待所。此时已是中秋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