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世界 加拿大旅行,——安妮堡随想(25)

道法自然33010108

<p class="ql-block">安妮堡,加拿大首个国家历史遗址。位于新斯科舍省的安娜波利斯罗亚尔,坐落在安娜波利斯河汇入芬迪湾的战略要地。该地点是欧洲殖民者在加拿大最早的定居点之一。在17-18世纪英法殖民争夺北美控制权的过程中,这里成为冲突的核心地带,堡垒七次易手,见证了阿卡迪亚地区的风云变幻。我们今天看到的星形土方堡垒主体,主要是英国人在18世纪在早期法国工事基础上重建和加固的。它是加拿大保存最完好的这类堡垒之一。1917年,根据加拿大历史遗迹与纪念物委员会的建议,加拿大正式指定安妮堡为“国家历史遗址”。这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这个正式称号来认定和保护一处历史遗迹。它明确承认安妮堡所承载欧洲殖民起源、英法冲突、阿卡迪亚历史、军事工程对于整个加拿大民族的故事具有核心重要性。自1917年指定和1919年法案通过后,如今加拿大拥有近1000处国家历史遗址,涵盖原住民历史、移民、军事、工业、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这里不仅是了解早期殖民史和阿卡迪亚历史的窗口,更是了解加拿大如何开始珍视和保护自己历史遗产的起点。它象征代表着加拿大对自己复杂而多元的历史根源,特别是欧洲殖民开端和冲突的正式承认和保护承诺的开始。安妮堡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它更是加拿大整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诞生的标志和奠基石。它的故事讲述了加拿大如何开始有意识地编织其国家历史的叙事,并珍视那些承载着共同记忆的地理空间。</p> <p class="ql-block">凝视欧洲地图,数百年间烽火连绵,俄乌冲突的硝烟仿佛只是昨日纷争投下的又一道阴影。北美大陆上的加拿大安妮堡,那斑驳的石头堡垒,正是欧洲列强英法殖民野心跨越重洋大打出手的冰冷见证,旧大陆的冲突逻辑,在世界的另一角刻下同样深重的伤痕。欧洲何以为此?其悲剧之核,在于它始终未能挣脱历史记忆的沉重枷锁。每一次冲突的落幕,总在民族心灵深处刻下新的仇恨印记。趁俄乌战争,保持长时间中立的瑞典、芬兰迫不及待的加入北约,是祸是福谁人知。所谓“胜利”的果实,往往埋藏着未来复仇的种子。宗教分裂鸿沟、民族主义狂热、大国间寸土必争执念,如幽魂般盘踞不散。这些陈旧的剧本在时代舞台不断重演,30多年间,欧洲又裂变出新的几十个国家,令人咋舌。仿佛人类智慧在历史惯性面前竟如此苍白无力。然而,这循环并非无解的天命。欧洲历史上也不乏以共同利益消融仇恨的智慧闪光。文明的真谛,或许不在于永不受伤,而在于拥有愈合伤痕的勇气与力量。它需要非凡的清醒,认清仇恨链条如何锁住未来,更需要莫大的胸襟,以理解而非复仇作为回应伤痕的姿态。欧洲文明如一件精雕细琢的玻璃器皿,美则美矣,却易碎难全。当新世纪曙光已临,能否真正砸碎代代相传的仇恨枷锁?答案不在于历史是否循环,而在于当下,是否拥有放下石头、选择不再做“记忆囚徒”的勇气。走出轮回的钥匙,终将握在敢于重塑记忆、以理解浇灌和平土壤的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