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四大皇城之首、黄色皇城‘菲斯’(摩洛哥世界文化遗产游之二)

杨克冰

菲斯(Fes),目前是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市,被誉为摩洛哥四大皇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拉巴特)之首。作为四大皇城之一,菲斯被分为老城、皇城和新城三部分。其中老城和皇城统称为菲斯古城。<br>菲斯古城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是北非史上第一座伊斯兰城市。摩洛哥第一个王朝于公元8世纪建都于此,12世纪曾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号称“非洲的雅典”和“西部的麦加。菲斯古城也是摩洛哥自九世纪以来的宗教、艺术和文化中心。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整个伊斯兰世界里的宗教圣城和文化古都,1981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就将菲斯古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br><br> 到达菲斯的当晚入住酒店(Hotel Mounia Fès),酒店虽然不大,但却被大量的马赛克和石膏雕花装点的分外华丽。 自古以来菲斯就是马赛克和石膏雕花的生产地,所以不论是在老城、皇城还是新城,到处都能看到马赛克和石膏雕花的装饰。 哈桑二世大道(avenue Hassan II)是菲斯新城最主要的街道,街道两边大多是现代化的建筑,与老城截然不同。 <div><br></div><div>大道中心的哈桑二世花园(avenue Hassan II Garden)是菲斯居民休闲和享受的地方。人们坐在草地上,享受着美好的夜色。<br></div> <div><br></div><div>这里的宽阔和宁静,与老城的喧闹和拥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br></div> 但人们来菲斯可绝对不是为了这美好的花园夜色,全世界这种景色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菲斯古城的喧闹、狭窄和拥挤的中世纪老城景象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这才是我们来菲斯旅游的主要目的。 第二天一早游菲斯的第一站是菲斯皇宫(Royal Palace of Fès),这是皇城菲斯的主要景点。 菲斯是摩洛哥最早的都城,公元788年,阿拉伯的伊德里斯王朝在这里建立。公元808年穆莱伊德里斯二世(Moulay Idriss II)开始兴建菲斯都城,菲斯成为摩洛哥历史上第一座皇城。这里的皇宫建于13世纪,距今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皇宫占地很大,周围有卫兵巡岗。 皇宫的大门是一字排开的七扇马蹄拱形铜质大门,是用黄铜通过手工一点点敲打出来的。 <div><br></div><div>正中的大门是镀金的,足以显示皇家气派。铜门周围的瓷砖异常精美,但是最吸引人的是那对门叩,据说这对门叩叫做 “帝国之星”。<br></div> <div><br></div><div>大门两侧的拱门采用相同的材料,不同的装饰图案。<br></div> <div><br></div><div>三座拱门上方精美的木雕和马赛克装饰。<br></div> <div><br></div><div>最外侧的两扇拱门虽然小巧,但装饰特别。<br></div> 现在摩洛哥阿拉维王朝,虽然早就迁往梅克内斯和拉巴特了,但现任摩洛哥国王来菲斯时仍下榻于此。皇宫里至今还住着当代摩洛哥的皇室成员、仍在行使着皇宫职能,故而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欣赏一下皇宫外观,在正门前拍照留念。 <div><br></div><div>离开皇宫后,沿着一条非常独特的街道(Grande Rue de Fes El Jdid)前往老城方向步行前进。导游介绍说这片街区叫米拉 (Mellah)区,是1438年由当时的苏丹创建的第一个犹太人居住区,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犹太社区。犹太人是在15世纪初作为难民来到这里的,由于当时穆斯林世界对犹太人怀有普遍的敌意,出于保障安全的因素,故而选择了离皇宫最近的地方作为他们的聚居地。<br></div> 自摩洛哥独立后,米拉的犹太人陆续迁至新城,如今抬头可见的二楼的雕花阳台,就是当年犹太人的建筑风格。兩邊的商店排成一列,一樓的空間永遠是商務,二樓是私家空間。 <div><br></div><div>大街的尽头老城的撒玛利亚大门(Semmarin Medina Gate)是菲斯古城的歷史古蹟之一。大门将古老宽阔的的米拉犹太街区与充满活力的非斯商业小巷隔离开来。<br></div> 撒玛利亚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三世纪中叶,是当时菲斯的城门之一。 这座坚固的大门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安达卢西亚设计和拱形天花板。 <div><br></div><div>当年隔开犹太人与穆斯林的分离线,如今成为隔开毛驴与机动车辆的分离线。<br></div> <div><br></div><div>为了更加系统的了解菲斯老城,我们没有直接从凯撒拉门入城,而是驱车盘旋上山前往菲斯老城南山顶上的南山城堡(Borj Sud) 看菲斯老城全景。<br></div> “南山城堡”是俯瞰菲斯古城的最佳位置。登上城堡,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菲斯古城完全尽收眼底。 眼前的菲斯老城始建于公元789年,创建者是阿拉伯人穆莱·伊德里斯一世。菲斯的建立标志着摩洛哥历史第一个朝代-伊德里斯王朝(756年-1031年)首都的诞生,因而这一年被视为摩洛哥形成独立国家之年。菲斯,也顺理成章地坐稳了摩洛哥第一皇城的地位。此后,摩洛哥不断更替王朝,从阿尔穆拉比特王朝(1042年-1147年)、穆瓦希德王朝(1147年-1269年)、马林王朝(1213年-1554年)、萨阿德王朝(1553年-1666年)多个朝代,进入阿拉维王朝(1666年-今),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朝代的更迭,皇城也在摩洛哥四大皇城(黄城菲斯、红城马拉喀什、黑梅克内斯及白城拉巴特)之间斗转星移,最后定都当今首都拉巴特。 菲斯老城的历史几乎就是摩洛哥的成长发展史,很多年以来,菲斯一直都是摩洛哥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宗教的中心。菲斯老城作为阿拉伯人的聚居区,有着浓郁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规模最大的、最为典型的、也带着浓郁中世纪风情的最古老城市之一。 <div><br></div><div>远观,黄色为主色调的房屋鳞次栉比,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拉近看,这些密密麻麻的破旧房子像一块块积木堆砌,展示着老城独特的风采。<br></div> <div><br></div><div>下山后汽车沿老城城墙外围行驶,一个个厚重的城门和防御塔联接着依旧保存完好的、长达14公里的城墙,千百年来始终如一地将菲斯老城环抱其中。<br></div> <div><br></div><div>走进老城,便仿佛卷入了时光漩涡,看到的是一幅‘一千零一夜’中所描述的、带着中古时期浓郁的伊斯兰色彩的景象:房屋密集、街巷交错、商铺林立、行人如织、热闹喧哗。<br></div> 在古城中游走,裹挟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穿梭于狭窄的小巷,浸染着旧日的烟火气息。 擁擠狹窄的小街两边挤满了贩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商店、茶餐馆、肉店、蔬菜水果店。各种手工作坊以及杂货铺里琳琅满目,灯具店、皮货店、地毯店、瓷器店更是色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菲斯老城拥有12万多间房屋,3500多个作坊。那些幽暗窄小巷子中的房屋,以及转角处的各类作坊,从来就没挪过窝儿,从来都没变过味儿,老城中的居民依旧保持着中世纪的风俗和生活方式。所以,若论中世纪的市井风情,菲斯称得上是摩洛哥当之无愧的第一古城,是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阿拉伯古城。<br> 由于街道十分狭窄,物流只得依靠人力、毛驴或骡子,菲斯老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车城区。 <div><br></div><div>在古城中行走,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清真寺。据说中世纪的菲斯古城有700多座清真寺,即便到了今天,古城内依然保留了126座清真寺。<br></div> <div><br></div><div>古城中到处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瓷砖马赛克、石膏雕花和木雕花,它们装饰着神学院、清真寺、商店住宅甚至是街摊地铺。看到这种装饰,自然联想到的就是阿拉伯风格、摩洛哥风格。<br></div> <div><br></div><div>据导游介绍说,菲斯古城的“城市布局”从建城那天起就从未改变过,狭窄通幽的9000多条小街巷,犹如蜘蛛网一样盘横交错在古城之中,完全没有丝毫的规则和方向,其中还有300多条死胡同。靠GPS导向几乎没有可能,如果没有导游带路,分分钟都会迷路。<br></div> 有的街道窄到只有单人间宽,迎面的行人须贴面错身而过。 <div><br></div><div>漫步在小巷之中,眼前飘过的完全是几百上千年的老旧建筑,小巷两侧堆积着的那些简陋房舍,仿佛给人一种瞬间便会倾倒的感觉,有些小楼之间甚至要用木梁横在小巷上方以防坍塌。<br></div> <div><br></div><div>老城内人物的众生相。<br></div> <div><br></div><div>都是求施舍,男女差别如此之大。<br></div> <div><br></div><div>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阿拉伯长袍在老城内最具普遍性。<br></div> 陶瓷业、皮革业和金属业最初是菲斯古城内的三大手工产业,菲斯建城之初聚集了很多这方面的手工艺者。直到今天,陶瓷器、皮革制品、金属工艺品,依旧是菲斯著名的三大手工艺品。 参观陶瓷产业具有代表性的是当地老牌陶瓷厂 Nije Ceramics。<br>陶瓷厂里资深的手工艺者。<br> <div><br></div><div>老练的穆斯林画工,静静地坐在那里,一笔一笔勾勒图案,阿拉伯绚丽的色彩是用这些颜色勾画出来的.<br></div> <div><br></div><div>近距离感受这些成品的花纹和细节的时候,你会被它的色彩和精湛的手工艺深深折服。<br></div> 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价格价格不菲。事实上,菲斯的陶瓷和马赛克手工艺品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同类制品之一。 <div><br></div><div>菲斯古城皮革业的代表是“臭名昭著”的‘菲斯的露天皮革染坊厂’(Tanneries de fes),这个大染坊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是所有参观菲斯的游客必到的打卡景点。说它是“臭名昭著”,是因为染坊染缸散发出来的臭味太浓烈了。<br></div> 进门后,染坊导游先递给每人一枝薄荷枝叶草塞进鼻孔,以防被“大染坊”的恶臭熏晕过去。<br>导游介绍说,染制皮革的所有工艺完全传承了一千多年前的传统工艺,所有染料完全天然,没有一丝的化学成分。据说,这个“大染坊”也是摩洛哥最大的传统染制皮革的基地。<br> 上到楼顶,最先闯入眼帘的,是整齐布排着五颜六色的染缸,远远望去,像是巨大的调色板,甚为壮观。 <div><br></div><div>传统工艺的程序是;先削去动物毛皮(骆驼皮、羊皮和牛皮)下的腐肉,然后将毛皮放入装满纯天然染料、鸽子粪和石灰水的染缸中浸泡三天,最后捞出在天台风干。<br></div> 导游介绍说,虽然大部分臭味拜鸽子粪所赐,但用它浸泡皮子能使皮子更加柔软且吃色更加均匀。‘鸽子粪’便是传承了近千年的传统工艺的‘秘方’。 据说菲斯是世界上极少数仍保持传统染色方法的地区之一,正是这些闻着恶臭、看似落后的手工作坊,沿袭着千年不变的传统鞣制、染色及风干的古老方法,才可以让染出的皮革质地更加柔软,颜色更加持久,从而使得菲斯的皮革制品蜚声世界。 <div><br></div><div>金属手工产品一直是菲斯古城内的三大手工产业产品之一。金属品商店里外各种各样精美的金属工艺名琅满目。<br></div> 顺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很容易找到金属加工区。 <div><br></div><div>除陶瓷、皮革和金属业外,家手纺织业是菲斯古城中的另一大产业。<br>这家家手工织品店内一千零一色的花布、毛巾、地毯和阿拉伯长袍,让人眼花缭乱。<br></div> <div><br></div><div>古老的手工纺织。<br></div> <div><br></div><div>店老板的‘千金’美丽、热情、大方。<br></div> <div><br></div><div>地毯、挂毯的质量的确很好,也很美,只是不知道买回家放在哪。<br></div> <div><br></div><div>菲斯古城内著名的阿塔里納神学院 (Al-Attarine Medersa)被称为是摩洛哥的建筑瑰宝之一,是来菲斯必看的景点。因为它座落在香料集市边上,所以被当地人叫做香料神学院。<br></div> 阿塔里納神学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兰经学院,是馬林王朝的蘇丹烏曼阿卜西二世于1325年修建完工,学院里有七百多个房间,其建筑之精美大气,是马林王朝建筑的经典代表。 学院自建成后经多次修复,但修复方式与其原始建筑风格一致。自 1915 年以来,阿塔里納神学院就被列为摩洛哥的历史遗产。今天它其中的一个庭院作为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div><br></div><div>庭院的天井正中有一个小小的水池,周围是教室,二楼是学生宿舍。庭院的南北两侧是画廊,画廊有两根方形柱子和两根较小的大理石柱,中间支撑着三个木雕拱门,两侧支撑着两个较小的灰泥 muqarnas 拱门。<br></div> 透过学生房间的窗口看到的是天井内院。内院的地面和第一层是大理石和瓷砖马赛克装饰。第二层是阿拉伯灰泥雕装饰图案,最上面一层(包括房檐)是精美的摩洛哥雪木松雕刻图案,房顶是绿瓦。 <div><br></div><div>瓷砖马赛克复杂的几何图案,仔细看这些小块的马赛克拼接瓷砖并不十分规范(在菲斯看到的所有瓷砖装饰基本都是如此),说明都是手工制品。可以想像修建这所神学院的工程之浩大。<br></div> <div><br></div><div>庭院周围第二层的的阿拉伯灰泥雕。<br></div> 阿拉伯灰泥雕原材料是一种特制的石灰膏,由于其韧性好、易于雕刻且经久耐用,被广泛用于摩洛哥的各种建筑装饰。 <div><br></div><div>深色的精雕雪松木构成圆顶、门窗、外墙的屋檐。摩洛哥雪松木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且非常耐久的建筑装饰材料。<br></div> <div><br></div><div>祈祷厅内的 马林王朝 时代青铜枝形吊灯与褐色的雪松木房顶。房顶上面的花纹精雕细刻,历经岁月磨砺仍然清晰可见(视频)。<br></div> <div><br></div><div>通过入口前厅南侧的楼梯进入二楼学生宿舍,学生宿舍虽然空间窘迫,但通过宿舍的小窗口,可看到周边重要的景点。<br></div> <div><br></div><div>紧邻阿塔里納神学院有两处非常重要的地方,一个是学院南侧这一大片绿色屋顶房屋的卡鲁因大学与清真寺(Mosquee et Universite Karaouiyne),另一个是学院西侧的是穆莱伊德里斯二世陵墓(Mausoleum of Moulay Idriss II)<br></div> 卡鲁因大学与清真寺建于公元859年,严格来说是卡鲁因清真寺始建于859年,三年之后(公元862年)在清真寺内创建了卡鲁因大学。卡鲁因大学与清真寺可以说是菲斯老城内最重要和著名的景点。 这是从阿塔里納神学院二楼学生宿舍的窗口看到的卡鲁因大学与清真寺。 卡鲁因清真寺是摩洛哥的第二大清真寺,它作为菲斯的标志性建筑有着大气的外观,辉煌的装潢。整座建筑由270根廊柱支撑,可容纳20000人同时祷告。在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建成之前,菲斯古城内的卡鲁因清真寺是整个北非最大的清真寺。<br>千百年的日月穿梭,风雨飘摇,今天清真寺内这座 10 世纪建造的白色宣礼塔依然醒目地矗立着。 创建于公元862年的卡鲁因大学是专门从事伊斯兰教学习和研究的高等学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她比英国的牛津大学早390年,比法国巴黎大学早291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大学学位的高等学府,这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的。<br>卡鲁因因大学非伊斯兰信徒不得入内,只拍下了门口的这张说明。<br> 说明上写到:古城内的卡鲁因大学始建于建于9世纪(859年),是由当时突尼斯古城凯鲁万的穆斯林贵族一个叫法蒂玛· 阿尔菲赫里亚( Fatima Al-Fihria) 虔诚的女信徒投资创建的,是最早在清真寺内附设的伊斯兰大学。得益摩洛哥不同王朝的关心,卡鲁因大学多次得到加固、修复、扩建和装饰。 今天,它仍然是菲斯文化和宗教特征的核心。 卡鲁因大学所属的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就盛名满负,图书馆藏有各类伊斯兰教书籍几十万册,其中有珍贵的手抄本8000多册以及带有彩色画面的古兰经。可惜图书馆同样不对游客开放,只能在门口观望。 <div><br></div><div>阿塔里納神学院西侧的穆莱.伊德里斯二世陵墓(Mausoleum of Moulay Idriss II)被认为是摩洛哥最神圣的圣地之一。<br></div> 穆莱伊德里斯二世,是摩洛哥创建者穆莱·伊德里斯一世的儿子,他从 807 年到 828 年间统治摩洛哥,被认为是菲斯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尖塔左侧带有大金字塔屋顶的大殿就是他的陵墓室。 <div><br></div><div>奈加因木工艺与艺术博物馆(Nejjarine Museum of Wooden Arts & Crafts)位于菲斯老城市场深处,九十年代经过修复,主要展示那扎琳娜区的传统木工制品,包括农业用具、木门、木箱及各种木雕。<br></div> <div><br></div><div>在博物馆大门前右侧,是有名的’那扎琳娜泉’ Najjarine Fountain,下方有一个小孔,流出来的水可以饮用。<br>尽管比较陈旧并有污渍,仍无法掩盖马赛克瓷砖图案的精美与工艺的精湛。<br></div> <div><br></div><div>老城中这些图案精美、造型各异的门窗,充满了伊斯兰色彩。<br></div> <div><br></div><div>老城中心的麦地那宫(Palais La Médina)是个提供現場音樂舞蹈表演的的餐厅。鲜艳的马赛克瓷砖将餐厅里的每个细节都装饰得美轮美奂,极富有情调。<br></div> 餐厅的表演舞台和木雕屋顶的装饰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摩洛哥人好像特别喜欢几何对称图案,毫不吝啬地将其展示在各个角落。 <div><br></div><div>肚皮舞娘下场与游客共舞。<br></div> 音乐美酒、傳統器樂、魔術雜耍及東方肚皮舞,伴随我们度過一了個愉快的夜晚,这也是我们离开菲斯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