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许倬云

品人生

<p class="ql-block">刚刚得悉著名历史学家95岁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p><p class="ql-block">最早知晓老人家是在当代作家许知远与许倬云访谈节目,被问到“最大遗憾是什么?”老人家眼含热泪“但悲不见九州同啊!我在抗战地方长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倬云,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许知远与许倬云访谈画面(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购买并读过他的“万古江河”“华夏经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作品绝对没有“这个是我的祖先,那个是我的祖宗”只讲民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历史学家作品总以地理缠绕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以河为喻:黄河长江不断汇聚,中华文明也是动态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万古江河》 揭示中华文明是在不断自我革新下保持生命力的。他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形成文化基因;明清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文明停滞;盛唐开放包容导致繁荣,盛唐是缔造文化的高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谈到历史形态:春秋战国时期: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书中“这正如山川河流的交织,形态不同,相辅相成,构成中华文明的内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谈到匈奴迁徙,牵动整个欧亚大陆,“如江河之水,从源头出发,经千山万水,汇入大海,有冲突又有融合,有离别又有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他的书,历史离不开地理,地理融汇着历史。</p> <p class="ql-block">《华夏经纬》是他93岁那年完成,我收藏了他的绝笔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夏经纬》是万古江河的补充,他认为历史在变,对历史解释在变。其中部分篇幅写了“遗址群”,写西北角河套地区,渭水、泾水流域累积的农耕文化,草原牧民与地理变化相互推移形成那样一个历史。</p> <p class="ql-block">“历史不仅是外在知识的整合,历史是大群知识丛之中,最贴近人心的部分”(引自完成“华夏经纬”之后“别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河奔涌不舍昼夜,许倬云先生留下的历史著作,又一曲生命咏叹调!</p> <p class="ql-block">读许倬云先生作品,他将中华文明历程,写成一部兼容并蓄的历史,自我更新的历史,这是对“根”的寻找与继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许倬云先生作品傍身,先生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8.4.傍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