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展翅飞

布衣

拍摄地:桃花潭荷花池 <p class="ql-block">  黄嘴白鹭被明确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全球性受威胁物种,其保护地位在多个权威来源中一致确认。</p><p class="ql-block">学名与别称</p><p class="ql-block">学名黄嘴白鹭,俗称“唐白鹭”“白老”,是涉禽类中的珍稀物种,拥有雪缎般羽毛和黄金比例的身材。</p><p class="ql-block">濒危现状</p><p class="ql-block">全球数量估计为2600-3400只,中国约1000只,属于易危物种。</p><p class="ql-block">中国西北地区曾极为罕见,但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地区(如青海、四川、甘肃等)重新出现。</p><p class="ql-block">栖息与保护</p><p class="ql-block">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等湿地环境,以小型鱼类、虾蟹等为食。其生存对水质要求苛刻,曾因栖息地破坏数量锐减,现通过生态修复逐步恢复。</p><p class="ql-block">放归案例</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青海托克托县、四川理塘县等地成功救助并放归多只健康黄嘴白鹭,进一步验证了保护成效。</p> <p class="ql-block">苍鹭(学名: Ardea cinerea )是欧亚大陆与非洲湿地中常见的大型涉禽,具有显著的外形特征和生态习性1。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的简介:</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学名与分类 :属于鹭科鹭属,是鹭属的模式种,全球分布广泛。</p><p class="ql-block">别名 :长脖老等、青庄、灰鹭、捞鱼鹳等。</p><p class="ql-block">体型特征 :体长75-105厘米(雄性),羽毛以灰白色为主,头顶和颈部白色,具黑色羽冠(分叉状)和黑色过眼纹。</p><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 :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包括英伦三岛、日本、中国、印度等地),我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也有分布。</p><p class="ql-block">栖息地 :多见于江河、溪流、湖泊、沼泽、稻田及海岸浅水区,也栖息于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边缘。</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性格与行为 :孤僻,常单独或小群活动,捕食时伸长脖颈快速啄食,被称为“长脖老等”。</p><p class="ql-block">食性 :以小型鱼类、虾、蛙、昆虫等为食,偶尔捕食哺乳动物和鸟类。</p><p class="ql-block">活动规律 :白天活动,夜晚多栖息于高大树木或灌木丛。</p><p class="ql-block">繁殖与保护</p><p class="ql-block">繁殖 :每年4-6月繁殖,巢筑于高大树木或岩石上,每窝产3-6枚卵,雌雄共同孵卵。</p><p class="ql-block">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但我国部分栖息地因环境恶化导致种群数量下降。</p> <p class="ql-block">小白鹭小白鹭(学名:Egretta garzetta)是中型涉禽,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热带地区,具有以下特征:</p><p class="ql-block">一、形态特征1</p><p class="ql-block">体型与羽毛 :体长50-68厘米,全身羽毛纯白,繁殖期颈背具细长矛状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冬季脱落。</p><p class="ql-block">颜色特征 :嘴、腿黑色,趾黄绿色,眼呈粉红色(繁殖期)或黄绿色(非繁殖期)。</p><p class="ql-block">二、栖息与分布</p><p class="ql-block">栖息地 :常栖息于湖泊、溪流、水田、沼泽及沿海浅水区,喜群居,繁殖期多在高大的树上筑巢1。</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 :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台湾、海南岛为主,部分冬季迁徙至热带地区越冬。</p><p class="ql-block">三、生活习性1</p><p class="ql-block">食性 :以小鱼、黄鳝、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也少量摄食植物性物质2。</p><p class="ql-block">活动规律 :白天分散活动,夜晚集群栖息,飞行时呈“V”字形队列。</p><p class="ql-block">四、繁殖与保护</p><p class="ql-block">繁殖期 :3-7月,雌雄鸟共同筑巢,巢距地面15-20米,常与夜鹭混巢。</p><p class="ql-block">保护现状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有”保护动物),因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种群数量有所下降1。</p><p class="ql-block">五、别称与文化</p><p class="ql-block">别名 :小白鹭、白鹭鸶、春锄、白鸟等,民间俗称“小白庄”。</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 :常出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象征纯洁与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原创摄影:周宏斌《布衣》2025年8月3日拍摄于桃花潭荷花池,音乐部分文字说明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