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鸣枪示警传敌情</b></p><p class="ql-block"><b>窦仲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2年,我的家乡正在搞土改,那年我15岁,还在上学,因有点儿文化,就被土改工作队给抽调去管理账目。由于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县里来征兵,每个村都分配了征兵名额,我就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因为岁数小,一直也没让上一线,留在师部警卫连做内卫,就是勤务员,给首长家打开水,打扫卫生,做些勤务工作。我觉得既然来当兵了,就该上前线,于是向领导申请多次,后来就把我安排到外勤,最终,还是没能上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抗美援朝期间,美军利用空中优势,狂轰滥炸。我军没有制空权,防空条件也非常落后,所以只能靠最原始、最笨的方法进行防空预警,但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每个山头或间隔一公里的地方安排一个哨兵,手持统一制式的步枪,这枪的声音跟其他枪支发射声音不一样,听起来有点特殊,非常好分辨。美国人的飞机一飞过来,第一个哨兵发现之后就拿着步枪,朝空中呜枪,这样第一个哨兵传给第二个,第二个传给第三个……一个传一个,很快就传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部队驻地指挥所,随即开始做好防空准备,用这个方法预警即快捷效果又非常好。为了防空要打坑道、挖战壕,部队施工需要使用大量的筐,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学了些柳编活,领导就派我去编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的有一次,编筐的柳条不够了,我就带领几名战士,一起去上山砍柳条。突然,远处传来防空警报的枪声,可我只听见几声枪响后就没有后续的示警枪声了。我知道,是有敌机要过来了,美国人的飞机要开始轰炸了。我怕消息传不到后方,就和同行的战士商量,利用我们携带的冲锋枪,对着天空进行鸣枪。我们的枪声传过去之后,师部就做好了防空准备。由于我们及时的呜枪示警,防空部队利用高射炮对天空进行了有效防御,美国飞机看我们有准备,不敢恋战,匆匆忙忙飞走了,这次空袭没有造成什么损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现在,我连自己部队师长的名字都不知道,因为当时有规定,虽然在师部警卫连,也不允许打听领导的名字、年龄,怕战士被俘后扛不住敌人的审问,泄露机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编者查询: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span>第38军114师的师长是翟仲禹)</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l0n5xmp" target="_blank">《27团老兵纪念相册》</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窦仲和 河南密县人,1952年入伍第38军114师警卫连,同年12月入朝,1953年入党。曾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1953年7月回国,9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第三编练基地学习。1955年7月,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系,任坦克修理教练。1958年3月转业到勤得利农场,先后任修理连主修车间技术员、保卫股副股长、法庭厅长、纪检委副书记、运输公司书记、司法办主任,曾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退休后在同江市安度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勤得利农场法厅人员合影留念,前排右一为作者窦仲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席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座谈会的勤得利农场志愿军老兵合影留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