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我和江星一路看石,来到浙江省东阳市吴宁街道。 在这片土地上,卢宅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矗立了600年。这座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不仅承载着卢氏家族的兴衰史,更将石头的故事镌刻进每一道纹路里。 那些历经风雨的石材,早已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建筑材料,而是历史遗存的鲜活注脚。 卢宅的石文化,从选址那天起就埋下了伏笔。卢氏祖先请风水先生踏遍东阳城东,以玉簪定中轴线,又在此处安放四方巨石。 站在石上南望,笔架山三峰与大门遥相呼应,“三峰峙其南”的格局就此定格。这块石头像家族的定盘星,既锁住了风水气运,也开启了卢氏与石材的数百年缘分。它沉默地蹲在时光里,见证着从北宋迁居到明清鼎盛的全过程,成为家族记忆最古老的物证。 石牌坊是卢宅石头故事里最张扬的篇章。明代中叶起,近30座石坊在宅前先后拔地而起,“大方伯”坊尤显气派。三门四柱五楼的巍峨身姿,被“祖孙父子兄弟科甲”的题刻点亮,每一刀凿痕都浸透着科举时代的荣耀。 这些牌坊不是冰冷的纪念碑,而是用石头写就的家族编年史:哪一代出了进士,哪一辈官至显位,都在青灰色的石材上留下永恒注脚。如今牌坊虽存世不多,但残存的柱础与石雕,仍能让人想见当年“坊群林立”的盛景。 寻常角落的石头更见匠心。老街路南的大照壁,青石须弥座托举着8根石雕望柱,“双狮滚绣球”的欢腾与“鲤鱼跳龙门”的灵动,在石面上跃然欲生。肃雍堂的U形石槽藏着古人的智慧,桐油石灰与锡箔的组合,让多雨的江南再无漏屋之虞。可分合的石库门则划分着家族的伦理秩序,前四进的礼仪庄重与后五进的起居烟火,被一道石墙温柔隔开。这些石头不事张扬,却把生活哲学与工艺美学悄悄融进日常。 当我们抚摸着卢宅的石雕纹路,指尖触到的似是宋元明清的体温。那些被风雨磨圆的棱角,被时光包浆的表面,都在诉说:石头会老,但历史的印记永远鲜活。卢宅的石文化,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让遗存的石材成为穿越时空的信使,把家族的智慧、荣耀与温度,原封不动地传递给今天的我们。<br> (这是我的一个微信公众号,请长按该二维码,点击“搜一搜”,予以关注,方便查看往期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