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黄土高原上的“苹果院士”——全国劳模王万保的甜蜜事业与科技兴农之路

成功之路栏目组

<p class="ql-block">  央视《成功之路》栏目讯(记者:李小民)在黄土高原东麓的临猗县卓逸村,全国劳模王万保用33年时间,将一片贫瘠的旱塬变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花果山”。这位被誉为“苹果院士”的农民科学家,用智慧与汗水培育出蜚声中外的“王万保”牌苹果,更以科技创新重构中国果业版图,让黄土高原的甜蜜果实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劳模担当:从“果农”到“果王”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2015年,当王万保站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接过“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时,这位朴实的农民已在果业深耕34年。作为连任33年的村支书,他带领卓逸村果农人均年收入从不足千元跃升至2.8万元,创造了黄土旱塬的脱贫奇迹。</p> <p class="ql-block">  面对上世纪90年代苹果滞销困境,王万保做出惊人之举:卖掉自家窑洞凑足5万元,带着苹果闯市场。他在武汉汉正街摆地摊、在北京新发地蹲冷库,用3年时间建立起覆盖25个省市的销售网络。2007年成立的万保果品营销合作社,首创“六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近3年累计为果农增收4亿元,带动8.6万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p> <p class="ql-block">  如今,合作社10万亩果园年产苹果5亿斤,其中30%通过RCEP冷链专列出口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1个国家。2025年央视助农直播中,86万单订单、超2亿次话题曝光,让“王万保”苹果成为现象级农产品。</p> <p class="ql-block">二、苹果密码:科技赋能的品质革命</p><p class="ql-block"> 在王万保的果园,每一颗苹果都蕴含着科技密码:</p><p class="ql-block"> 品种创新:打破传统红富士一统天下的格局,引进大卫嘎啦、瑞雪、瑞香红等12个新品种,形成“早中晚”“黄红绿”多元互补的种植体系。早熟品种鲁丽6月上市,填补市场空白;晚熟品种瑞香红可自然储存至次年5月,实现“四季有鲜”。</p> <p class="ql-block">  种植革命:投资5000万元建成智能分选线,通过光谱分析实现糖度、果径128道精准分级,分选精度达99.7%。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的“数字果园”项目,利用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节水节肥30%,果园管理效率提升40%。</p><p class="ql-block"> 品质认证:12万亩果园全部通过欧盟GAP认证,“王万保”牌苹果连续四届斩获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17年成为全国唯一水果类中国驰名商标。文化艺术苹果“八仙过海”“红楼梦”系列五次荣获国际金奖,单果售价超百元,成为外事礼品新宠。</p> <p class="ql-block">三、产业传奇:从田间到云端的全链重构</p><p class="ql-block"> 王万保的创新远不止于种植端:</p><p class="ql-block"> 仓储革命:建设12座气调保鲜库,总库容达5万吨,实现“季产年销”。2025年出口至澳大利亚的苹果,在冷链运输中糖度保持16.5°Brix以上,远超国际标准。</p><p class="ql-block"> 电商突围:培育200余名农民网红,打造“田间直播间”,2025年电商销售额突破3亿元。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苹果生长全程,从开花到采摘的217项数据实时可查。</p> <p class="ql-block">  生态循环:推行“畜-沼-果”循环模式,建设20万立方米沼气池,年处理畜禽粪便3万吨,生产有机肥5万吨,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1.8%,果园碳排放降低25%。</p> <p class="ql-block">四、共富样本:旱塬上的乡村振兴实践</p><p class="ql-block"> 在王万保的产业版图中,“共富”始终是核心命题:</p><p class="ql-block"> 技术共享:累计举办600余场科技讲座,培训果农5.4万人次,免费发放技术手册12万册。合作社研发的“郇阳果园”种植模式,通过间伐密植、品种优化,使亩产提升至3000公斤,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推广技术。</p> <p class="ql-block">  就业带动:合作社直接吸纳500名农村妇女就业,人均年收入3.8万元;物流车队、分选车间等配套产业,创造间接就业岗位2000余个。</p><p class="ql-block"> 文化赋能:连续举办八届苹果文化艺术节,将剪纸、锣鼓等非遗元素融入苹果包装,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卓逸村从省级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0万元。</p> <p class="ql-block">五、未来图景:让中国苹果标准成为世界标杆</p><p class="ql-block"> 站在海拔800米的卓逸塬头,王万保勾勒出未来十年的蓝图:</p><p class="ql-block"> 智慧果业:投资2亿元建设“数字果园”二期工程,实现无人机植保、AI病虫害识别全覆盖,打造中国首个全链条数字化果园。</p> <p class="ql-block">  标准输出:主导制定《中国苹果分级标准》,推动“王万保”模式在黄河流域九省区复制,计划2030年前建成百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 国际布局:在RCEP成员国建设5个海外仓,通过跨境电商将苹果直送全球消费者,目标2030年出口占比提升至50%。</p> <p class="ql-block">  这位68岁的老劳模,依然每天清晨5点走进果园。他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黄土高原的苹果成为世界标准,让中国农民挺直腰杆种苹果。”从田间地头到国际舞台,王万保用一生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担当与梦想,让这颗承载着黄土深情的苹果,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甜蜜纽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