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书柜分为四类:第一医学养身体的书;第二人生哲学、诗歌类;第三摄影、画画、茶、咖啡类;第四各类歌曲谱子及自己写的书。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像一位老朋友,静静地陪伴着我,见证着我生活的点滴。它们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心灵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 生活半辈子了,退休后,深知身体的重要性,学习养生是我的日常。每天清晨,我都会翻阅几页《图解黄帝内经》或《食疗本草》,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我也渐渐学会了顺应节气、调和饮食,让身体与自然同步。这些书,是我健康生活的指南针。</p> <p class="ql-block"> 第二排书架上整齐排列各种书籍,内容约涉及旅行、哲思、唐诗、等主题,色彩丰富,包括黄色、绿色、白色等。书名如《人生哲思录》、《唐诗三百首》、《南非旅行》、《美国简史》、《旅行的意义》、《人生终要有一场触灵魂的旅行》等,但是我最喜欢读的书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本书读10扁也不会烦,听到“哲学”这两个字你会感到特别深奥,这本书读起来特别贴切生活的实际。如书中对“一分为二”的解读:“路上挂着一块招牌,一面是红的,一面是白的,两个人从二个方向走了过来,一个说牌子是红的,一个说牌子是白的,在那里吵个不停,对面走过来一个人,说你们俩个人都没说错,原来招牌本身兼有两面,而每个人只看见一面,所有的争执,其实都是各人眼光狭隘的结果。这个故事的意义是,看问题要全面的看,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如果能一分为二看问题,很多矛盾都会迎仞而解。</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书拒里的书,显示出书籍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午后阳光洒进书房,我常坐在这里,翻开一本《人生哲思录》,在字里行间寻找生活的答案。有时也会读几首唐 诗,感受古人笔下的山川风月,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白、杜甫对饮清风明月。</p> <p class="ql-block"> 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包括音乐类、艺术类、教育类等,书脊上可以看到不同的书名和出版社,显示出一个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音乐类的书籍让我在闲暇时弹弹琴、哼哼小调;艺术类的书则让我在摄影与绘画中找到表达自己的另一种方式。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像老朋友一样,不言不语,却总能给我温暖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旅行和摄影是我的最爱,《摄影入门》这本书,是我摄影之路的 起点。它没有高深的术语,只有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我如何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美好。我常带着相机出门,拍下四季更替、街角小景,甚至是一朵花、一片叶。摄影让我学会了观察生活,也让我更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书柜上还放着本台湾作家蒋勋老师写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我艺术世界里的一一颗明珠。该书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它从象形文字开始到春秋战国的帛画、北魏的敦煌艺术、唐代的宗教画、宋代山水画以及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的绘画历史。这本书从理论上全释了中国画的理论基础,读着它特别是像似跟古人对话,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它更注意内心的追求,求的是一种宁静致远,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唐诗三百首》是我最常翻阅的书之一。它不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扇通向古人精神世界的门。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读几首诗,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诗意。书中的赏析也让我对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仿佛与诗人并肩而行,共赏一轮明月,同听一江春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而《拾光集》则是我写的一本旅行日记,它记录了我去美国,欧洲、越南、柬埔寨及国内许多城市的记录,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个到远方的梦,渴望浪迹天涯,而我做到了。在旅途中享受一杯咖啡,欣赏一场日出日落。在大海边行走,感受风推浪,浪变花的魅力。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一路行走,一路风景,有繁华也有箫瑟,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是故乡。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筑一墙竹篱,守半户风景,让梦想徜徉于心中。</p><p class="ql-block"> 我的书拒里各种各样的书,却总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陪伴与答案。我的生活,因书而丰盈,因阅读而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