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茶峒

熊克成

<p class="ql-block">熊克成美篇号96703295</p> 边城茶峒 <p class="ql-block">  车过湘渝黔交界的界碑时,风忽然就变了。不再是城市里黏腻的暑气,带着点清水江的潮气,混着两岸芦苇的青腥,漫进车窗——边城茶峒到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石板路被夏日的太阳晒得微微发烫,踩上去却不灼人,反倒是脚边流过的清水江带着凉意,渠岸爬满青藤,藤叶上的水珠滚落在青石板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吊脚楼依山势铺开,木柱半截浸在河水里,被百年的水汽泡成深褐色,檐角垂下的红灯笼被风掀得猎猎响,倒像是从《边城》的书页里走出来的,连颜色都带着旧时光的温润。</p> <p class="ql-block">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茶峒古镇位于湘、黔、渝三地交界处,古镇里的建筑既有着湘西传统民居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p><p class="ql-block"> 2005年,边城镇由原茶峒镇和大河坪乡合并组成,是一个安静的湘西边陲小镇。西同贵州省松桃县迓驾镇、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接壤,北与重庆市秀山县峨溶镇隔河相望。319国道、G65包茂高速穿境而过。清水江自西向东流经边城镇后,汇入酉水,注入沅江。</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常被人称为“文体作家”,他创造性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可称为诗小说或抒情小说。结构散漫,不重情节,强调感觉,情景交融,他的代表作《边城》就是典型。</p><p class="ql-block"> 1934年,《边城》出版,故事背景就放在了茶峒。《边城》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50年前,在父亲的推荐下,我读过小说《边城》。</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一本书,来到一座城。全国各地的游客怀揣着和我一样的《边城》情怀,踏着青石板路,探访官路、白塔、石碾、碧溪岨,坐一回拉拉渡,在边城茶峒寻觅诗意栖居。</p> <p class="ql-block">  清水江边,游人不绝。喜欢音乐的章先生从江西井冈山市慕名而来,山水风光拨动心弦,琵琶声在指尖潺潺流出;美术生支起画架,色彩斑斓间,心中的边城浮现纸上。</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茶峒,就像走进了书中,美食、民俗、人文、美景都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时最是有趣。没有船桨,也没有马达,就靠一根横贯两岸的粗铁索,船工握着铁环,脚蹬船板,一点一点把木船“拉”向对岸。河风裹着水汽扑在脸上,带着碎银似的阳光,溅在胳膊上凉丝丝的。船过中流时,能看见水里成群的小鱼,脊背闪着银亮,追着船尾的浪头跑。船工是个黝黑的中年人,自称是翠翠的“外孙”,笑起来露出豁牙,说这铁索用了几十年,沈从文来的时候,坐的就是这样的船。</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全国唯一一条横跨三省的桥梁,有的民宅横跨两省,“头枕重庆、脚蹬湖南”易如反掌;这里三省混居,世代通婚,有时家里聚餐便能凑出三省的南腔北调。</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夜幕降临,边城餐馆里升腾出热闹的烟火气,角角鱼、血粑鸭、湘西腊肉等陆续端上桌,古镇代表菜“三省牛汤锅”融合湖南的辣、重庆的麻、贵州的酸,鲜香四溢,米豆腐、油粑粑等特色小吃店前围满了人。</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清水江畔,有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红色景点——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旧址。1949年11月6日,刘邓大军奉命挺进大西南。国民党守军李琛为了阻止他们的前进,下令烧毁了连接湘川黔的茶峒大桥。然而,刘邓大军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带领军民,凭借智慧和勇气,搭建起浮桥,成功攻克了对岸的洪安镇,继续他们的“挺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一脚踏三省,三省闻鸡鸣。”悠悠清水江,将湖南花垣边城镇、重庆秀山洪安镇、贵州松桃迓驾镇紧密相连。边城景区出圈出彩,也是三省市边区人民同心建设的硕果。</p><p class="ql-block"> 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沈从文作品改编拍摄电影《边城》。凌子风导演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p> <p class="ql-block">  50年后座在清水江边再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依然爱不释手,翻开书页,徜徉在湘西山水间,遇见诗意边城里那些可爱的人,如梦美好!《边城》之味,久久萦绕。</p><p class="ql-block"> 阅读《边城》新的体会是:从一开始平静享受小城的恬淡生活,到最后无奈接受世事变迁。沈从文先生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都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难免产生悲剧。”</p><p class="ql-block"> 《边城》的细腻笔触拨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p> <p class="ql-block"> 《边城茶峒》</p><p class="ql-block"> 熊克成</p><p class="ql-block"> 清水江流接川黔,</p><p class="ql-block"> 吊楼依岸三伏天。</p><p class="ql-block"> 拉拉渡索牵古韵,</p><p class="ql-block"> 石阶印日忆前贤。</p><p class="ql-block"> 米香绕巷风犹醉,</p><p class="ql-block"> 渔唱随波月自圆。</p><p class="ql-block"> 最是白塔残照里,</p><p class="ql-block"> 依稀翠翠立船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