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银幕上的军人 为何我独爱“高营长”

天蝎恕

<p class="ql-block">  我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年代。那时候,有好几部打仗的电影。10岁那年,第一次看电影《南征北战》,就特别崇拜高营长,尤其是绕着沙布的电影形象。以至于后来当兵考军校,原动力都是来自电影里的高营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后,慢慢地才知道了饰演高营长的演员的是个有学识、有教养、懂英文、会弹乐器的多面人才。唯独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没当过兵。</p><p class="ql-block">我到底喜欢高营长什么呢?是什么因素让我一辈子都喜欢他呢?</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从1952年至198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部电影成为了那近三十年的时代符号和记忆。 这部电影伴随了三代人的成长,成为了全中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一部电影。</p><p class="ql-block">在那电影匮乏稀缺的时代,许多人无数次观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观看人次,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观看人次的纪录,达到了36亿人次。</p> <p class="ql-block">在这部影片里,冯喆凭借卓越的表演功力,塑造了高营长这一角色,这亦是新中国电影历程中,首度于银幕巨作上呈现的解放军基层指挥人员形象。</p> <p class="ql-block">高营长勇敢坚定、刚毅灵活、不怕牺牲、个性温厚富有智慧,身上自带一股书卷气,是解放军形象中儒雅和英武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张瑞芳曾用比较羡慕的口气评价冯喆饰演的高营长:“跟我一样来自国统区的冯喆,在片中扮演解放军的高营长,既儒雅又英武,是当年我们部队里典型的知识分子干部形象,大踏步走在急行军的队伍里,显得那么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有的演员说:“冯演的营长不像,看上去虽然文气,部队里也有文的,但是没有那么文的,英武也不是那样。”</p> <p class="ql-block">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期间,新中国电影界此时也正呼唤着一个完全正面军人形象的诞生。在此之前,虽然有《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等影片刻画了一批忠诚不屈的军人群像,但还没有一个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鲜明印象的有号召力的我军基层指挥员形象。可以想见,高营长这一前无典型,完全没有参考对象的角色对冯喆的表演是个极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冯喆忠实地贯彻了导演的意图,呈现给广大观众一个耳目一新、终身难忘的艺术形象,成为新中国人民军队基层指挥员银幕经典形象的奠基者。</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高营长在银幕上的出现,一改往日人民军队给国人的印象,是部队里知识分子干部的再现。</b></p> <p class="ql-block">  “儒雅”的气质是冯喆与生俱来的。影片他一亮相,万马军中由远而近,潇洒行军,就引来观众一片赞叹。他五官端正,鼻梁高挺,身材健硕如玉树临风。</p><p class="ql-block">就是战斗负伤,白沙布缠绕在脖子上,观众看着也有想说,又说不出的帅气。</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赞叹著名演员冯喆饰演的高营长是本片人物最大的亮点。此前,新中国的银幕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如此形象鲜明的典型形象。我们后来看到的一系列基层军事指挥员的塑造,如《渡江侦察记》的李连长、《红色娘子军》的洪常青、《冰山上的来客》的杨排长等等,虽然各具特色,但都脱不开高营长定下的基调。</p><p class="ql-block">这位高营长,其人物性格聪慧和英勇并肩,沉稳与镇定相伴。他坚守准则,同时不乏机动性,变成了一个备受观众钟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部电影36亿人次观看,一部电影让全国人民记住了高营长的扮演者冯喆,冯喆成了亿万影迷心目中的偶像和影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