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花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以捕捉光影和色彩的瞬间变化闻名。莫奈的一生推动了西方绘画从传统写实向现代艺术的转型,被尊称为“印像派之父”。(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奈花园位于法国巴黎以西约70公里的吉维尼小镇。莫奈1883年定居吉维尼小镇,买下房子并精心打造花园(包括著名的睡莲池),这里成为他后半生的创作核心,直到1926年,以86岁年高龄在吉维尼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花园中的莫奈故居。从1883年至1926年,莫奈在此居住了40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莫奈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比如以自家花园的睡莲为主题创作的《睡莲》系列,画面更趋抽象,注重色彩的流动与氛围的营造,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颠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奈故居现在主要作为展示莫奈生活与创作环境的场所,向公众开放。故居内部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家具和装饰,还有许多莫奈作品的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卡米耶·莫奈肖像》由莫奈创作于1872年 ,是莫奈为妻子卡米耶绘制的肖像作品,体现印象派早期对人物与光影的独特捕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画是莫奈于1873年创作的《卡米耶·莫奈坐在扶手椅上》,画中人物是莫奈的妻子卡米耶,是莫奈早期印像派肖像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作品莫奈创作于1874年 ,名为《阿让特伊的赛艇》。这幅画展现了莫奈对光影和色彩的敏锐捕捉,是印象派风格的典型作品,描绘了他居住在阿让特伊时常见的河畔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画是《卡米耶·莫奈和孩子在阿让特伊的艺术家花园里》,莫奈于1875年创作的,原作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撑阳伞的女人》,莫奈1875年以卡米耶为模特的作品。卡米耶是莫奈一生的挚爱,可惜她因患绝症,4年后就香消玉殒,令莫奈悲痛万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奈在1908年前往威尼斯旅行,期间创作了多幅以威尼斯为主题的画作。这幅画是《威尼斯大运河,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系列作品之一。通过光影和色彩变化展现威尼斯独特的水城风貌,这幅画体现了他对光线、大气和色彩的典型印象派式捕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一组花园里的花花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奈花园的水园,《睡莲》系列诞生的原生池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睡莲》系列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创作于1916 - 1919年 。这一时期他专注于描绘吉维尼花园池塘里的睡莲。这是《睡莲》系列中的一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睡莲》系列之一。莫奈通过细腻丰富的色彩和灵动的笔触,展现了不同光线下睡莲与池水的美妙景致, 体现了印象派对于光影和色彩瞬间变化的独特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睡莲》系列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我们来到睡莲池旁,却得见,池中,稀拉拉数不出来几朵睡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实景照呢,我觉得还有点意思哈,虽然只有一朵睡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奈的《睡莲》之一,池塘上绿色的拱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今的实景</span></p> 梵高小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向日葵》系列、自画像系列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高的《星月夜》,创作于1889年6月 ,当时梵高正处于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疗养院接受治疗。《星月夜》突破了传统绘画对于客观现实的再现,强调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达,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成为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画是梵高《向日葵》系列作品之一,创作于1889年1月。作品充满了梵高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巴黎约30公里的小镇奥维尔,因为37岁的梵高在生命的最后70天在此居住,而得名梵高小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镇内保留19世纪建筑风格,以丘陵水系环绕的自然景观和艺术遗产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镇宁静而安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百年的建筑叙述着小镇的历史,还有艺术家们留下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镇依山傍水,历史上吸引塞尚、皮萨罗等艺术家定居。梵高在此度过生命最后70天,创作《麦田群鸦》《奥维尔教堂》等70余幅作品后离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加歇医生故居。1890年5月,梵高住到奥维尔,一边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和监护,一边进行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奥维尔教堂建于13世纪,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与哥特式,每年夏天的奥维尔音乐节会在此举办盛大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高的名作《奥维尔教堂》原型,奥维尔教堂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是小镇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高画《奥维尔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奥维尔杜比尼之家,是巴比松画派画家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的故居兼工作室。作为奥维尔首个艺术家聚居地,吸引了众多画家,推动当地艺术发展,见证印象派兴起发展。在此,杜比尼的绘画风格和户外写生技法影响了梵高,梵高据此创作了《杜比尼的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80年代工作室修复,2014年被法国政府列为“名人故居”和历史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高作品《杜比尼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麦田群鸦》,是梵高创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布面油画 。这幅画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梵高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创作于梵高生命的最后几周。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梵高的麦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0年7月27日,陷于精神困境的37岁后印象派先驱画家梵高,在给予了他疯狂创作欲望的麦田里,以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已的坐命…</span></p> <p class="ql-block"> 最简单的墓碑下,掩埋着最伟大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轻轻献上一束野花吧,致敬伟大的灵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