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境天堂——甘南之旅

小薇

<p class="ql-block">  甘南,一个我从未涉足过的地方,正好有两位领队老师提议去甘南参加插箭节活动,一位不谋而合的同学相约,促成了此次旅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月初,开启甘南之旅。从成都起始自驾向西向北一路行进,我们经停过:红原、若尔盖、唐克、玛曲、夏河、郎木寺、迭部、昭化、彭镇等多地。驻足每一处令人心动的风景,河山远阔,多姿娇美;参拜每一个寺院,钟声悠悠,经筒慢旋,心灵仿佛被净化,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神圣的气息,与信仰、虔诚和纯洁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  狼毒花在高海拔荒漠和草原极端环境中展现顽强生命力,被称为"草原演变为沙漠的最后一抹风景"。它能在零下40℃至40℃极端温度下存活,花期长达半年,象征逆境中的坚守与生命尊严。此时,正值花期,我们在草原上见识了它的盛放。</p> <p class="ql-block">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与白河汇合于若尔盖县唐克乡,形成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大转弯。这是黄河流经四川的唯一一段,绮丽静谧,水质清澈。黄白二河在此争流,似玉带似哈达,飘然而来,蜿蜒而去。“河”在藏语里称为“曲”。</p> <p class="ql-block">  索格藏寺位于唐克乡境内黄河九曲第一湾畔俄果村,全名索格藏扎西特钦林,意为"索格藏吉祥大乘洲",由第一世索母嘎居瓦罗桑丹增嘉措于第十一胜生土狗年(1658)所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站在黄河九曲第一湾观景栈道上能看到索格藏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寺院参观,但翻新的有一座寺院建筑用了全绿色的瓦顶,格外醒目,实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  宁玛寺作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寺庙,其经典教义主要体现在大圆满法脉和六字真言等核心信仰中;寺内世界最大转经筒镌刻的经文和佛像,传递“转动经筒即转动轮回”的信仰,体现“身语意与佛法合一”的修行观。‌‌寺院的终极意象凝练为“每一缕风诉说信仰故事,每块石铭刻轮回印记,这座离天空最近的净土,是让都市人重思生命意义的心灵道场”, 也反映了宁玛寺将自然与宗教融为一体的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  在青藏高原东缘,甘川两省交界处,一座海拔逾3300米的高原小镇静卧于峡谷之间 —— 郎木寺,郎木寺并不是一个寺庙,而是一个小镇的名字。一条宽不足2米的白龙江自镇中蜿蜒而过,却成为天然的省界——江北属甘肃碌曲县,江南归四川若尔盖县。这条如血脉般的小溪,串联起两座古寺、两省居民与藏汉回多元文化,使郎木寺镇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边界秘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本是到郎木寺镇的格尔底寺参加插箭节,可由于信息有误,恰好错过😇遗憾只有下次弥补了。格尔底寺,位于郎木寺镇,归属四川省,寺内藏五世格尔底活佛肉身灵塔,寺后纳摩峡谷深处的仙女洞终年香火缭绕。</p> <p class="ql-block">  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草原八角村西侧,总面积达131.23平方公里。南北部海拔落差达1300米,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其蕴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峡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种地质资源在内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征。八角古城、白石崖寺等千年藏传佛教古寺促成了甘加的历史文化积淀,涌现出了宗喀巴大师、贡日仓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p> <p class="ql-block">  八角古城尚在完善中,由于游客较少,餐饮店几乎没有,只有2家便利店开着,货品也较少,中餐就方便面加酸奶对付了。</p><p class="ql-block"> 甘加秘境含八角古城、白石崖寺、白石崖峡谷、甘加草原等,面积较大,展示出不同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由于景区管理和运能不足,此行我们只去到了八角古城和白石崖寺(尚在维修中),也是小有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  ‌甘加镇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该县西北部的重要行政区域。甘加镇上民居很简朴,但不论是围栏里圈着的小羊,还是建房劳作的妇人,以及瞪大眼睛探寻奔跑的小孩,无不透着浓厚而朴实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有一汪湖水,清澈透明,滋润着肥厚的草甸,觅食的马儿随处可见,高原云朵也找到了归属,好一处人、畜、自然共生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静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北的曼达拉山麓。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应青海蒙古亲王之邀,从西藏东返弘法,见大夏河畔的扎西滩瑞云缭绕、形如莲瓣,遂在此奠基建寺。这座原名“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的寺院,历经300余年发展,终成占地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的宏伟宗教城邦,僧舍逾万间,佛殿林立,金顶闪耀,被誉为“小布达拉宫”。 </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历经三百年的沧桑巨变,已发展到有属寺108座,重要分布在甘、青、川、内蒙等省区,影响力之大,规模之宏伟,在全国藏传佛教寺院中首屈一指。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现有闻思、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时轮、喜金刚、医学院等六大学院,其属整个藏区学科最全,学术领域最广的藏学学府,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藏学府!</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史,更是藏文化精髓的一种符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凝聚了藏文化的主要元素,塑造了 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气息。这儿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学学府,它不仅仅是一座藏学学府,更是藏文化发展的见证和艺术品收藏的殿堂。众多人称她为"东方的卢浮宫"或"东方的梵蒂冈",其真实体现了她在藏文化中的地位和历史的发展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拉卜楞寺参观时,正遇寺院里进行煨桑活动,院墙内外青烟袅袅,仿佛在与天庭对话。煨桑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祈祷形式。即用松柏等植物枝叶焚起烟雾,祷告于天地诸神,意在以烟雾把天和地连在一起;也有以焚烧烟雾的香味敬献天地诸神之意。</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是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全长约3.5公里,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标志性建筑;转经长廊的每个转经筒都刻有六字真言,信徒通过顺时针推动转经筒完成祈福仪式。这一传统体现了藏传佛教的轮回观念和虔诚信仰。</p><p class="ql-block"> 走进夏河拉卜楞,当你随意按下相机快门,你就摄下了一张张真实、精美的图片。当你随意踏入任何一个空间,你就走进了一幅壮丽而凝重、古朴而神秘的藏情画卷。当你走进广阔无限的草原,就能感受藏民族对自然的呵护和热爱,感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  白古村位于迭部多儿乡东南部,南面与九寨沟毗邻,海拔2500-3000米,下辖2个自然村,共114户688人,种植作物以冬小麦、大豆、青稞、中药材等为主;希桑沟是多儿境内主要的原始林区,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水源丰富,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白古萨迦寺院便坐落于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迭部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山和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境内重峦叠嶂,群山连绵。地图显示,白古寺向南,直线距离 80 公里,就是赫赫有名的九寨沟景区,但鲜有游客知道这座有 500 多年历史的古寺,交通不便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县级、乡级公路只通到多儿乡北部,要到达白古寺只能绕道若尔盖,这一绕就绕出 300 多公里。通往白古寺的山路也实在危险,紧靠悬崖的行车道既窄又陡,布满土石,还散落着山体滑坡坠落的大石块,道路险峻而泥泞,车辆行驶经过,尘土飞扬。</p><p class="ql-block"> 白古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下深居了 500 多年,为当地人提供精神庇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创始于 1073 年,因主寺萨迦寺的所在地呈灰白色,故而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萨迦派寺院的围墙上有标志性的红、白、黑三色花条,分别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因此萨迦派也被称为“花教”。白古寺有点与众不同,只有少数地方(比如寺门外的墙壁)的线条是三色,且以蓝代黑,其余建筑墙体上的线条均为红白相间,土墙上的红白两色也是取当地的有色泥土涂抹而成,颜色可以维持三年不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白古寺是甘肃境内唯一一座仍有僧众修学的萨迦派寺院。寺院</span>始建于1839年,目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积约 31000 平方米,包括经堂、僧舍、佛塔、活佛府邸等建筑,其中大经堂占据了寺院的中心位置;其建筑群依山势分布,寺院高居顶端,僧舍在山谷底部,整体布局严谨,气势宏伟。</span></p> <p class="ql-block">  白古寺,最初坐落于白古村,后迁至现今的山下峡谷之中,是甘肃省境内唯一一座仍在运作的萨迦派寺院,同时也是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求吉寺的一个分支。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更以其庄严肃穆的大经堂、法舞场、护法殿、空行母修行院等重要宗教建筑,以及高约8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和其他历代传世文物,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萨迦派独特的宗教氛围,领略到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坛城在藏传佛教中象征宇宙结构与修行境界,既是诸佛菩萨的净土宫殿,也是众生内心清净佛性的映射。‌坛城以方、圆几何形态及神像法器布局,表现佛教世界观中须弥山为中心的宇宙空间结构,外围金刚杵划定神圣空间,象征东南西北四大方位。‌‌白古寺坛城包含:药师坛,秘宗坛和空行母。进入坛城之地也有禁忌,未经灌顶者不得随意向非密乘修行者展示坛城细节,以防他人产生邪见引发业障;我们一行是得到了大师的许可和引领入内参观,此行珍贵,此生难得。</p> <p class="ql-block">  白古寺有僧舍 103 院,住寺僧人一百余人。僧舍多为庭院型,房间四壁均用木板装饰,每个房间都设有简易的佛堂,方便僧人修行。 </p><p class="ql-block"> 我们领队老师与希饶师傅有着至深交情。在白古寺,通过希饶师傅(希饶师傅尚在闭关中)的安排,由龙珠师傅引领我们参观了护法殿、大经堂、弥勒佛殿及坛城等各处,并安排大师为我们一行诵经祈福,还赠送我们哈达及绿度母护身符。时至中午时分,希饶师傅还为我们远到而来的一行,破例在家中盛情款待了我们。难得的缘分,实属不易,心怀感激,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至此,甘南全线走完,翻越秦岭,进入到四川境内。秦岭山山相连,仅甘肃境内就有200座隧道在编,这横亘天际的翠绿脊梁,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可谓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  从舟曲出发继续往南,我们来到了昭化古城。昭化古城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地处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三江交汇处,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三国古城之一,享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的美誉‌。这里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保存较为完好。古城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形成了“天下第一山水太极”的自然奇观‌。古城游客不多,可任你慢游慢品,体味每一处流淌着时代变迁和风云变化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是夜,古城的风,带着岁月的味道,轻轻拂过脸庞;灯笼泛着红光,弥漫古城每个角落;而漫天星子散落时,连石板路都洒满了细碎的银光;远处飘荡着悠然的乐曲,让人不忍踩碎这流淌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行程到成都也算是圆满结束,然而意犹未尽……稍作停留😆又有了新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  彭镇老茶馆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杨柳河畔,原名观音阁老茶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50年前。据说该茶馆老屋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约1870年代),原为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宇,1894年彭镇遭遇特大火灾,全镇仅存此建筑,民间遂称其为观音阁。‌‌民国初期(1912年后)改为茶馆,延续至今已有110余年持续经营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百年老茶馆,现存建筑为典型川西民居风格,保留青砖瓦屋顶、木梁穿斗结构及被称为"千脚泥"的硬化土地面。茶馆完整保存12孔老虎灶、竹靠椅、塑料壳热水瓶、锡茶壶等传统器具,仍用古井水煮茶;每日凌晨四点生火营业,采取"喝茶十元、拍照十元"的特色经营模式,本地老人仍享1元/天的饮茶福利,‌‌成为展示川西坝子闲逸文化的活态载体。</p> <p class="ql-block">  百年老茶馆里老茶人众多,来这里的摄友、旅友也不少,这里满坐可容纳三百多人;可别小瞧这老旧茶馆,里面可是卧虎藏龙,随便一个不起眼的老者都能秒懂旅人手里的长抢短炮,还能指导你七七八八。没事他们会花一元钱,找个舒适的竹椅靠坐着,或闲聊、或下棋、或打川牌、或吞云吐雾,实实在在的巴适。</p> <p class="ql-block">“静坐地幽趣 清茶快此生”</p><p class="ql-block">“壶中乾坤大 杯中日月长〞,百年茶文化尽现其中。</p> <p class="ql-block">  彭镇不止这一家茶馆,还有一家永丰茶社也不错,茶人相对较少,要年轻化些。当然,茶馆在四川可是遍地开花,在日常生活的闲适与市井文化的融合上堪称典范。如果你有闲,不妨也来体验一下茶馆的烟火气和当地人的安逸生活。</p> <p class="ql-block">  至此,甘南之行旅程圆满结束,新的旅程开篇。此段旅程在饱览山河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到藏传佛教文化,记忆虽浅,自己也并非信徒,却被他们的信仰深深触动;他们的信仰像一面镜子,让人不自觉地检视自己,从善始终……</p><p class="ql-block"> 风会吹散眉间褶皱,云会接住所有疲惫,真正的旅程不在脚下,而会在所有擦肩而过的故事里生根发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