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数字“七”于我,总带着一丝隐秘的幸运气息。犹记初识浩暄父子,便是在高盖山公园的绿荫之下,孩子们的笑闹声仿佛还在耳边。然而此后的相约,却总被错位的日程悄然搁浅,像风中的风筝,线头总也握不到一处。直到七月三十一日——日历上最后一个被红笔郑重圈起的数字,终于让这场迟来的山野之约尘埃落定。前一晚,小哥在床上辗转反侧,活脱脱一个等待圣诞礼物的孩子。“爸爸,浩暄会不会带他的新玩具?”“我们明天一定要最早到!”我笑着应和,哄他闭眼,谁知自己的心绪也被这期待点燃,竟陪着他絮絮叨叨到凌晨一点多,黑暗中盘算着背包里该塞进哪些甜蜜的“弹药”。翌日清晨,阳光毫不客气地穿透窗帘。果然起晚!一阵手忙脚乱中,小哥倒是自己利落地穿好了衣裳,我却险些将至关重要的手机遗落在桌角。骑车上路,帽顶上的日头明晃晃的,仿佛在无声调侃着我们的兵荒马乱。终于抵达山间,浩暄父子早已将装备妥当铺开。几乎是同时,两个孩子如脱缰的小马驹,尖叫着冲向对方,狠狠撞在一起大笑,那份久别重逢的雀跃,几乎要掀翻林间的宁静。浩暄爸爸娴熟地侍弄着便携炉,清冽的茶香与方便面浓郁的热气奇妙地交织升腾,竟在山野间氤氲出一种格外踏实的、属于凡俗的暖意。我铺开防潮垫,摆出精心准备的食物,再摸出小刀,将建宁小舅妈寄来的黄桃切成晶莹的月牙——那清甜的汁水,仿佛带着远方的问候。就在这时,浩暄爸爸嘴角忽地漾开一抹神秘的笑:“给你们看个好东西。” —— 竟是一把精巧的小锯子!于是,一项计划外的活动自然生成。孩子们围拢过来,好奇又兴奋。沙沙的锯木声在林间响起,木屑如细小的金屑飞溅。他们在废掉的木头上轮流玩……这简单原始的工具,竟意外地开启了专注而充满创造力的时光,手指触碰木质的纹理,山风拂过微汗的额角,那一刻的专注与嬉笑,是城市里难觅的纯粹治愈。下山路上,望着两个小小的身影在前方奔跑追逐,渐渐融入暮色勾勒的山影。我心中蓦然一动:成年人的约会,总在精密丈量着分秒与日程,而孩子们,却用他们毫无保留的“一时兴起”,教会我们珍视这偶然拾得的山野间隙——那些曾经总也对不齐的日子,原来并非错过。它们如同散落的珠玉,被名为“七”的丝线悄然串起,只为将这次迟来的相聚,酿成更深厚的甜,与必然的欢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