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疗休养队伍扩大了,都是熟识的同事,感觉真好。火车上分享美食,打打掼蛋,时间消磨得很快!<div><br><div>车厢里的闲聊从 “带的防晒够不够” 变成 “到古城吃什么小吃”。窗外的景致也悄悄换了模样,长三角的稻田渐渐被闽南的香蕉林替代,连隧道都变得更频繁,像是穿行在一串青绿的翡翠珠子里。<br></div></div> DAY1:漳州火车站→漳州古城 午后三点,漳州站的玻璃幕墙把夏末的阳光折成碎金。我们拖着行李箱走出闸机时,六个小时动车摇晃出的困倦,忽然被一股带着海风潮气的热风卷走了大半。 大巴车刚拐进延安南路,古城的轮廓就从车流里浮了出来。骑楼的廊柱在夕阳里拉出细长的影子,砖墙上的青苔泛着湿润的光。 最惊喜的是那面嵌着 “漳州” 二字的照壁,朱红底色被夕阳染得像块融化的蜜糖。 天气太热了,先来两瓶片仔癀草甘蔗汁,这种夏日饮品还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这位是有名的福喜 <div>漳州古城,那一抹亮眼的红是闽南风情的底色。红砖厝、燕尾脊,在岁月里沉淀成独特标识。跟着导游在红砖巷子里穿梭,感受闽南建筑的魅力,文庙里寻觅讲学听学的痕迹。<br></div> 这是中国内陆最小的庙宇。 庙名字来个特写。 听导游介绍,古城既有岁月沉淀的厚重,更有烟火日常的温暖,幸福,就藏在这一抹抹传承与创新的“红”里~<div>趁大伙儿认真听讲,拍张合照。</div> 这是漳州有名的小吃,我们能吃到几种?说实话,有些还真吃不惯。 来了漳州,逛古城,必须打卡。 浅笑盈盈,岁月静好,满是悠然惬意。 在漳州的花墙下,绿意簇拥间,繁花与墨字相映,清新的氛围漫开,似把这座城市的温婉与生机,都揉进这一帧画面。<br> 导游推介的有名的四果汤店。 四果汤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冰柜里的阿达子、仙草、蜜枣摆得像调色盘。<div>拍一张四果汤介绍,回宁波复制。但有几种是漳州特有的。</div> 装满冰沙的四果汤太凉了,还是面前这碗冷的加椰奶的四果汤适合爱甜食的我们,里面的品种繁多。 这个绿豆饼应该不是漳州特有的。 在老城街角,浅米色石墙建筑前,舒展双臂,拥抱这方天地。 复古花窗流转着旧时光韵致,蓝底门牌静静伫立。 舒展姿态,与建筑、与微风、与岁月共鸣,似把生活的欢悦,都融进这一帧拥抱美好的画面,让街角瞬间鲜活,满是肆意又温情的气息 。 石板路上的脚步声和笑语声混在一起,一起赴这场夕阳与甜品的约会。 城墙是新造的,没有打卡,那就放张照片。<div><br></div><div>导游推介的漳州特色小吃:四果汤(推荐老店,小洪,杨记),海蛎煎(建国)、土笋冻,沙茶面,片仔癀草甘蔗汁(神仙水饮料,凉茶类的,推荐漳州味),麻糍,QQ串,鸡仔胎,面煎粿,萝卜糕,三角饼,豆花粉丝,卤面(推荐阿芳或者阿芬),沙茶面。</div> 这就是漳州有名的片仔癀草入菜。 DAY2:林语堂纪念馆→云水谣 从早年求学经历到远渡重洋的留学生涯,从执教北大的辉煌时刻到成为世界知名文化大师,语堂先生的生平通过导游的介绍和展厅的陈列呈现眼前,吸引着我们驻足凝视,轻声交流。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智慧,令人深思。 林语堂纪念堂大厅,墨香与文韵便悠悠漫来。 墙面上,那些承载着思想与岁月的文字,似一部部无声却厚重的书卷,诉说着往昔的智慧。 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愉悦心情写在脸上。 在这文化气息的空间里,青春与人文底蕴奇妙交融。 每一张照片,都是对这份独特氛围的留存 。 这些文学滋养下的美好定格,是友人相伴、共赴文化之约的珍贵纪念。 众人相聚合照,画面便满是温馨与活力。 导游介绍了天宝香蕉,看到一串串香蕉挂在枝头,可惜没有尝到,有些许遗憾! 乘大巴一个多小时,到达云水谣景区。云水谣古镇,原名为“长教村”,因电影《云水谣》的主要拍摄地而得名,现在改为了“云水谣”!云水谣被评选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落”,2011年,云水谣古村所在的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div><div><div><div><br></div></div></div></div><div>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圆形土楼率先映入眼帘。它似大地孕育出的巨大明珠,圆润而又厚重。<br></div><div><br></div><div>第一个参观的是双环圆形土楼——怀远楼,建筑工艺精湛。<br>惊喜的是在怀远楼前发现一池荷花,正值花期,粉嫩与翠绿交织。<br></div> 导游介绍这些漂亮的窗棂都是从外面运来,然后一个个组合,工艺精湛。 踏入其中,那环绕式的结构,仿佛将时光都编织进了每一寸土墙。 踏入土楼,木构回廊满溢岁月温软。抬头望去,一方天空被圆形的楼沿勾勒出独特的形状,恰似古人眼中 “天圆地方” 的诗意表达。 视角底楼 视角2楼 花了10元钱,才允许上楼,那要多拍几张照片。 土楼墙垣,粗粝纹理藏岁月沉香。串串红灯笼悬于檐下,如星火缀连,映着灰蓝天幕,古朴与鲜活相融。 时光在此慢淌,一砖一灯,皆为往昔注脚,诉说着客家故事里的温热与沧桑。 文创雪糕吸粉众多。 尝尝当地的红色香蕉,的确比黄色香蕉更加软糯。 向第二个土楼出发,这是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两旁是当地的传统古民居建筑。 第二座土楼,人满为患。 告别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又以一种别样的姿态展现着自己的魅力。方正的轮廓,棱角分明,如同一位沉稳的长者,庄重而威严。 走进方形土楼,对称的布局,规整的房间,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建筑智慧的精妙。每一间房,每一道门,都似有着自己的故事,在无声中等待着人们去聆听。 穿梭于土楼之间,抚摸着那粗糙却又充满温度的土墙,感受着岁月的痕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世代更迭。 倚着原木栏杆,笑意融在岁月痕迹里。 在古旧土楼的木构回廊间,红绸灯笼轻晃。 斑驳砖墙、古朴木梁,将时光拉回从前,墨镜遮不住眼底对旧时光的温柔探寻。 土楼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木制的楼梯,斑驳的墙壁,都在诉说着祖祖辈辈在这里的烟火日常。 阳光斜倚梁枋,将原木纹理晕染成旧时光的画。红灯笼列阵,红意漫过梁柱,与木色相融。 每一缕光影,都在诉说岁月沉淀的静美。 竹编包好搭呀!似与这方承载故事的天地,共叙一场慢下来的清欢。 笑意漫在唇角。墨镜掩去眸光,却遮不住对古建的沉醉。 拍照的欢愉有时候比照片的效果更实在。 传统从未远去,正以温润姿态,拥抱每颗向往历史与美好的心。 踏入云水谣,便似踏入了一卷被岁月晕染的古画。 那潺潺的溪流,悠悠转动的水车,还有那错落有致的古老土楼,无一不让人沉醉。 “云水谣”三个字成为打卡地。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水车,其实并非历史文物,而是拍摄时新建的道具,如今成为云水谣的网红标志打卡地之一。 执扇浅笑,眉眼漾开温柔。 一把扇子让我们玩嗨了! 一把扇子就能见证出道?<br> 举扇 “盛世美颜”,俏皮姿态撞进蓝天碧水。 <p class="ql-block">记录短暂的欢愉时刻</p> 水车悠悠转,溪水潺潺流,老建筑静静伫立。 生活该有这样的小惬意,在岁月里,与美好不期而遇。<br> 扇子上的墨字、身上的中式衣裳,与古村的烟火相融,是喧嚣外的自在,是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的浪漫 旅行的意义也许就是找寻那份松弛感! 抓个机会,总要来张合照,哈哈!恰似生活剪影 —— 于匆忙中寻得静谧停泊处。 溪边千年古榕枝繁叶茂,仿佛撑起一把把巨型绿伞,让人瞬间穿越。 古村河畔,流水湍急似时光奔涌。动与静、古与今在此交融,喧嚣河水衬出一隅安然,把岁月过成诗。 第三座楼:和贵楼,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它建在沼泽地上,用 200 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 200 多年仍坚固稳定。楼内有两口神奇的“阴阳井”,一清一浊,令人称奇。<div><br><div>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土楼之上,整个云水谣都被染成了温暖的色调。土楼在余晖中,宛如一幅绝美的油画,这份独特的土楼风情,也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心中珍贵的一抹风景。<br></div></div> 引用一张导游的照片,夜幕下,土楼如沉默的老者。木质结构被暖橘灯笼映得温润,灯火串起往昔烟火,古老建筑在夜色中苏醒,每缕光都似在低诉客家传承,静谧又深情。 DAY3: 苏峰山环岛路→风动石→南门湾→金銮湾 第一站:苏峰山环岛路 在村口,换成游览车,到达半山腰。 无敌的海景,舒适的海风,除了温度高,没有可挑剔的了。 抓拍一张风车,有着独特的味道。 来来来,我在东山岛等你! 卸下所有的防晒装备,为了拍照够拼的。回来,发现自己黑了几度。 身着明黄长裙,似把阳光揉进裙摆,今天你是主角。 坐在海边摇摇木椅,如果不晒,会是很棒的休闲之地。 第二站:东山风动石景区。我们的教师证能让我们的门票打折,挺意外的。 大热天,看风景的兴致缺缺。 还是自然景观更能吸引人 这就是有名的风动石,导游讲的故事已经还给她了。 景区里面的财神庙是中国四大财神庙之一,香火很旺,信则灵。 有了黄色可人儿的加入,背景墙才有的鲜活的感觉。 跟着导游学东山话,学了就忘,拍照留存。 第三站:南门湾 海浪肆无忌惮地拍打着,一浪高过一浪。 海天共色,蓝得澄澈,海浪轻拍岸的节奏里,墨镜掩不住惬意。网红打卡地,必须来一张! 被浪花驱赶,坐下来似乎也不错。 第四站:金銮湾 <div>我们穿好拖鞋,卸下防晒装备,一起下水了!</div> 海边,黄裙似灵动的光。她张开双臂,单脚轻点浪尖,与海风、浪潮共舞。 墨镜遮不住笑意,裙摆随欢悦摆动,把日常的琐碎抛进浪花。 让身心在海天之间,肆意拥抱这片刻的自由与辽阔。 把美好晕染成永恒的剪影 海浪为幕,沙滩为台,这是属于我们的舞台! 我们的快乐,只有海浪知道。 海天之间,浪花轻拍脚踝,山峦枕着碧波,蓝与白晕染成画。与海风、浪潮、远山共鸣,把旅途的欢畅,融进这片辽阔的蓝,让瞬间的美好,成了岁月里闪光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