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杨梅竹斜街观音寺街(2025.8.4)

竹林

<p class="ql-block">杨梅竹斜街位于前门外西南,东起煤市街,西到延寿街,全长496米,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民国时期的杨梅竹斜街,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和繁华地段,文人、商业、书局、名人故居汇聚于此。鲁迅、沈从文等文坛大家曾多次在笔下提及此地。2013年7月,西城区人民政府对杨梅竹斜街实施腾退改造,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新潮文化,一跃成为“网红”,引来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改造后的杨梅竹斜街连续7年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分会场,还被评为北京十条“最美街巷”之一。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北京文化的“金名片”。</p> <p class="ql-block">杨梅竹斜街位于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自元代北京城建成以来逐渐形成。明代,这条街因其走向得名“斜街”。民国时期,杨梅竹斜街曾是有名的书局一条街,世界书局等七家响当当的书局都在此开设。这里也是一条文化书香之街,街里曾遍会馆、名人居所、票号等,梁诗正、鲁迅、沈从文等名人在此云集,许多建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杨梅竹斜街青云阁建筑景观,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905年重新翻建,是一座典型的轿子型建筑,楼有三层,中庭为跑马廊。它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台球这一时尚运动在那时就已经被青云阁引进,供达官贵人们消遣。里面还有普珍园菜馆、玉壶春茶楼等众多的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青云阁”是晚清三朝元老同治年间副贡,官内阁中书著名书法家何维朴于宣统元年题写,那时老人已年过古稀,因怀念其年轻时为官的平步青云,故取青云两字,得名“青云阁”。青云阁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了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品茗访友的雅致场所。</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大栅栏西街33号的“青云阁”建筑景观。从杨梅斜街青云阁到大栅栏西街青云阁,在清朝可见它的规模宏大。早年的青云阁是个人气极旺的综合型商业娱乐场所,这里集购物、娱乐、饮食、品茗、服务于一体,因而引得文人雅士、官甲贵胄多愿汇聚于此。青云阁内的普珍园菜馆、玉壶春茶楼、步云斋鞋店、富晋书社等众多的老字号留下了鲁迅与周作人、陈百年、刘叔雅、朱逖先、沈士远、沈尹默、刘半农、钱玄同、马幼渔等众多知名学者的足迹。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实秋等众多历史名人也经常来此品茗会友、小酌膝谈,思文赏乐。讨袁名将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倍受小凤仙喜爱,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杨梅竹斜街梁诗正旧居景观。杨梅竹斜街25号曾是清乾隆皇帝御赐给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院。《三希堂法帖》是中国书法的圣经,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此贴的编撰者就是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梁诗正(1697-1763),钱塘(今杭州)人,少年时聪明好学,尤其喜爱经史典籍。雍正八年(1730年)他考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直至翰林院侍讲学士,但五年后因母亲患重病,他不得不告假还乡。乾隆元年(1736年),皇帝召梁诗正返回京师为朝廷效力,他先入职“南书房行走”,后充任《续文献通考》总裁官。同年九月,乾隆帝赏给他位于今杨梅竹斜街25号的两进一跨的宅院,并赐封号“清勤堂”,这里就成了梁诗正在京城的家。</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杨梅竹斜街梁诗正旧居景观。当年清勤堂前还有紫藤花繁一时之盛,当时的诗人严遂成有诗赞美:“满架藤阴史局中,让君一手定三通。”那种隔着院墙在房檐瓦楞之间藤花闪烁的情景,如今是恍如隔世一般,难以找到了。梁诗正一生博学广览,颇受乾隆的赏识,当时朝中许多重大的编撰工作都出自其手,如《唐宋诗醇》、《西清古鉴》、《石渠宝笈》、《文献通考》等。大内御藏,乾隆御刻的《三希堂法帖》是由乾隆敕令朝臣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其中共收有自魏晋至明末135位名家墨迹,如流传近1500年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及王珣的《伯远帖》。梁诗正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史学家,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他初学柳公权,继参文征明,晚师颜真卿。由于梁诗正的书法深得乾隆的欣赏,所以《三希堂法帖》由大学士梁诗正主持编撰。2005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由清代宫廷画家金昆与梁诗正共同绘制的《大阅图》以2,638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当时清代宫廷画的世界拍卖纪录。</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杨梅竹斜街泰丰楼饭庄旧址景观。杨梅竹斜街4号为泰丰楼饭庄旧(西楼),泰丰楼饭庄,建业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主营山东鲁菜,并集住宿,娱乐为一体,曾是北京历史上著名饭庄"八大楼"之一。民国年间,党政要员、各界人物常至此饮宴会客。街东西铺面均为城南近代通用店铺形式,设青砖壁柱、拱门、女儿墙;后院楼房为砖木混合结构,均为清末"洋式"风格。饭庄于1952年敬业,1984年易址重张。现存三间铺面房及两栋近代楼房,属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杨梅竹斜街61号建筑景观,沈从文来北京曾住在这里,过去叫酉西会馆。酉西会馆是清代上湘西人出钱修建的,取“酉水之西”之意,专为当时湘西十三县读书人入京应试或候补知县落脚准备的。1922年秋天,沈从文先生从湘西保靖出发,来到北京求学,最先落脚的地方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杨梅竹斜街世界书局建筑景观,世界书局1917年由原中华书局副经理、绍兴人沈知方创办,1921年的时候扩大规模,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沈知方任总经理。发行所最初设在上海公共租界,印刷所建在闸北。自1924年起,开始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始三足鼎立。全盛时期,世界书局在全中国各大城市设分局30余处,北京分局旧址就是如今杨梅竹斜街的这座二层小洋楼。后沈知方因投资房地产失利,辞去总经理一职。1950年左右,世界书局的时代,宣告结束。而今,小楼已作民居,住户在这里同建筑形成了彼此生命间的依托。里面的人们,不知道是否清楚建筑的故事,而建筑自己,却牢牢记住了每一个寒暑更迭,每一场胡同花落。</p> <p class="ql-block">杨梅竹斜街26号,一家名为采瓷坊的店铺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赏,偌大的落地窗内陈列着一个用碎瓷片拼贴的旗袍,庄重而大气。这里更像是一处瓷器博物馆,从门口台阶到文创品,都是由古瓷碎片拼接而成,古韵十足。瓷器作为中国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塑造,采瓷坊将破碎的瓷片修复成工艺品,涅槃重生,以新的生命力和形态继续诉说着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从杨梅竹斜街东口进入,第一眼就能看到老北京兔儿爷,窄小的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兔儿爷,唤起童心。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而现在,即使是北京人,也不一定都了解兔儿爷。店主是兔儿爷的非遗传承人张忠强,张老师开店的初衷,是为了把它当成一个宣传北京文化的窗口,杨梅竹斜街是政府打造的一条文化街区,在这儿开一间店铺,可以更大限度地宣传北京非遗。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有外国友人,有外地游客,都对兔儿爷感兴趣,只要走进店里,无论买不买,张老师都会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兔儿爷的历史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观音寺街景区景观。观音寺街是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清代历史地名延续至民国时期,因西端护国观音寺得名。该街道东起煤市街,西至铁树斜街与樱桃斜街交汇处,全长约275米,平均宽度6米。2020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启动历史地名恢复工作,拟将现名'大栅栏西街'复名为'观音寺街',以保护元明清时期北京街巷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观音寺街景区十三绝小吃作坊景观。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包括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豌豆黄、炒肝、奶油炸糕。</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观音寺街景区十三绝小吃作坊制作的十三绝小吃。</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观音寺街景区乾隆铜锅涮肉店。该店之所以题乾隆铜锅涮肉店,是因为乾隆为一家刷肉店题过“京南第一涮”,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涮肉名肴,因乾隆帝御赐题匾得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视察浑河治水工程期间,于北京庞各庄薛家营村避雨时偶遇薛氏经营的涮肉馆,品尝后发现肉质鲜美独特,遂亲题“京南第一涮”匾额并加盖御印。店家后得知皇帝身份,受召入宫主持皇家园囿内的御用涮肉膳食,专供皇室及千叟宴等宫廷宴席。该涮肉技艺依托当地回民饮食传统,以精选牛羊肉为特色,经数代传承形成独特风味。乾隆退位后仍延续其宫廷御膳地位,逐步发展为兼具民间特色与皇家背景的饮食文化符号,在京畿地区广泛传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北京观音寺街景区的朱家胡同口,朱家胡同位于前门大街西侧,北起观音寺街。往南向东拐至棕树斜街。长约220米,宽约4米。《顺天时报丛谈》:"八大埠者…朱家胡同…留守卫。留守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燕都重考》:"曰朱家胡同。"明《京师五成坊巷胡同集》载,有朱家胡同和留守卫营,属正西坊。《光绪顺天府志》则称留守卫营为留守尉,朱家胡同。《燕都丛考》说:"留守卫,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留守尉并入朱家胡同。朱家胡同解放前巷内有三等妓院多处,有名的有怡春楼、陆生院、洪顺下处等,</p> <p class="ql-block">德缘烤鸭店是立足北京市西城区的连锁餐饮品牌,主打传统北京烤鸭及京味家常菜。该品牌在大栅栏西街、广安门内大街、前门等西城区核心区域设有多家分店,其中大栅栏西街57号分店因邻近故宫、天坛等景点成为游客就餐热门选择。烤鸭采用挂炉工艺制作,支持'一鸭双吃'特色吃法,兼具皮脆肉嫩的品质与人均91元左右的实惠定价。分店环境普遍呈现古色京韵风格,部分门店设有宴会厅及包间。</p> <p class="ql-block">护国观音寺位于大栅栏地区几条特色斜街在北端的交会处,是元大都与金中都旧城之间街巷发展的另一重要实证。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修,历史上香火鼎盛,清末及民国期间周边店铺林立,是大栅栏商业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寺院用地呈梯形,东西长56 米,南北宽12—21 米,坐西朝东,三进院落。由山门、前殿、后殿、北侧配楼等建筑组成。门上有石额,题“护国观音寺”。</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铁树斜街55号的京城第一家女浴所,北京地区在1660年的清朝初期就有了公共浴室,只是对当时的妇女说都是禁地。1907年,在大栅栏地区的铁树斜街上开办了北京城第一家叫"润身女浴所"的女子浴所。这家"泪身女浴所",是由当时八大胡同一家猜音小班里的一个名数﹣金秀卿开办的。如今,这家"润身女浴所"已改装为"派酒店"。京城第一家女澡堂给"男尊女卓的腐朽思想以当头捧唱, Ta 标志着封建的枷锁正在被慢慢地打开﹣摘自魅力大栅栏。</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铁树斜街59号的中邮未来邮局是中国邮政史上第一家以书信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局,拥有独立的邮政编码101010、印制发行写给2020年等具有特殊国家印记的未来信。未来邮局携手琉璃厂学府等单位、面向公众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技艺精髓的主题活动、弘扬家方文化、普及家风家德教育,为延续中华文脉、滋养青春心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已住。</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铁树斜街101号的梅兰芳祖居景观。梅兰芳祖居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出生地及祖父梅巧玲("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旧居,现存建筑为二进四合院,东西宽13米、南北长38米。该建筑始建于清代,现存石台阶、砖墙结构及复原后的青条石门楼、狮头抱鼓石等构件,门楹题有"门庭香且宝,家道泰而昌"隶书对联”</p><p class="ql-block">。该宅原为梅巧玲于清同治年间购置的"景和堂"房产,后经家族传承成为梅兰芳出生地(1894年)。建筑自建成后历经百年使用,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已呈破败状态,院内私搭乱建严重,最多时容纳7户居民居住。2020年完成腾退后启动保护性修缮。</p> <p class="ql-block">杨梅竹斜街视频</p> <p class="ql-block">2025.8.4编辑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