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 烟雨致爽

玲玲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七月的避暑山庄,烟雨蒙蒙,为这座承载着清朝历史的皇家园林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里不仅有皇家的气韵,更有着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山林的雄浑,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承德避暑山庄是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上午我们从丽正门进入避暑山庄,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二字,取自《易经》“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意思为“光明正大的门”。门洞上方,镶有用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承载着中华民族四海归心、天下一统的深沉梦想。</p> <p class="ql-block">入口两侧设有解说牌,让人还未深入,便已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石板路上,游人三三两两,或驻足拍照,或缓步前行,一切都显得从容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走进山庄深处,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依次展开。屋檐飞翘,雕梁画栋间透露出昔日的辉煌,由启功书写的“避暑山庄博物馆”匾额高悬。这里有有三道门,文武百官走东边的门,皇亲国戚走西边的门,中间是皇帝和他的父母走的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中间的门进入,看到左右两边有两个朝房,文东武西是五品官员侯旨的地方。山庄内的建筑多采用飞檐翘角与木雕彩绘,红色与金色的装饰在雨中更显庄重。门前石阶与金属栏杆的设计也尽显匠心,与周围的绿植和山景相映成趣,历史与自然在此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在承德修建的皇宫避暑山庄,集全国景点于一园,融华夏五千年的地方。内午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铜狮子,铸造于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 ,重约五吨、 门左侧为雄狮、 右前爪握绣球;门右侧为雌狮、 左前爪抚幼狮。狮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装饰物、 象征着权力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铜狮子造型独特,耷拉着耳朵眯着眼睛,舌头卷起来,代表着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传说1933年日本兵用三头牛四匹马,想把铜狮子带回日本国。看门的老大爷把朱砂涂在狮子的眼睛上,日本人看到以为是狮子哭了,流下血红的眼泪,日本兵吓跑了,铜狮就保留在了山庄。</p> <p class="ql-block">步入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典雅的正门,红柱蓝瓦,牌匾上“避暑山庄”四字遒劲有力,彰显皇家气度。这块康熙皇帝御题的匾额挂上内午门的时间,是1711年。从此,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传说中的无价之宝金丝楠木大殿,整个大殿用金丝楠木修建。大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有四位皇帝在此上过早朝,康熙、嘉庆、乾隆和咸丰。</p> <p class="ql-block">《澹泊敬诚》殿是正宫前朝的主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用采自西南深山的楠木,改建了澹泊敬诚殿。在紫檀须弥宝座的后面,是一扇紫檀木雕的屏风,屏风高3米,宽4米,由5扇组成。上面雕刻了163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绘了四季农耕和丝织生产的场景,表达了清帝勤农安天下的思想。在大殿的天花板和隔扇上还雕有万字、五福捧寿的图案。 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淡泊”二字取自易经,指的是不烦不扰淡泊不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p> <p class="ql-block">大殿回廊的48根楠木大柱,经烫蜡处理,不施油彩雕镂,既保持了楠木本色,又与山庄青砖灰瓦的建筑风格相协调。</p> <p class="ql-block">金丝楠木大殿的地板砖比故宫的金砖还金贵,我们脚下踩的竹叶豆瓣大理石,是一万年前岩浆与贝壳融合出来的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四知书屋,建于康熙五十年 (1711) , 康熙帝御题 "依清旷" ,之后乾隆帝增题"四知书屋"。"四知" 源于 (易经) 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诠释了乾隆帝"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的治世之道。此殿用于清帝接见近臣、少数民族首领和临朝更衣小憩。</p> <p class="ql-block">西边是皇帝的会客厅,当年康熙和乾隆在这里接见了许多的外国使节。</p><p class="ql-block">东边是当年皇帝的更衣室,皇帝登基以后会做四套朝服,分为春夏秋冬四款。</p> <p class="ql-block">这一长溜房子,称为十九间兆房或万岁兆房,是宫女和太监的宿舍,前朝后寝的分界线。万岁造房现为瓷器展。瓶壁生辉,壁瓶又称"轿瓶""挂瓶",形如剖开的半个花瓶,靠墙壁的一面平坦有孔,可系绳挂。多与花卉相伴相随,饰壁伴轿,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抑扬顿挫的美感。这些可覆之于手的壁瓶、 以小见大,方寸间传递出帝王的风雅情趣和那个时代的传统美学。</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松柏苍翠,石板湿润,雨后的山庄更显幽静。几尊石雕静静伫立,与周围的绿植相映成趣,仿佛时间在此凝固。庭院中央的石台被绿意覆盖,仿佛自然与人文在此完美交融。烟波致爽殿,是清帝的寝宫。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p> <p class="ql-block">万岁造房有两单门槛,意思为大门不入,二门不出。成年的男子就不能进入了,当时成年的标志定为十二岁。里面门槛二门不出,告诫后宫的妃子不许插手国家正事。过了二道门槛,进入院中。</p> <p class="ql-block">烟波致爽殿,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走进宫殿内部,宝座、屏风、香炉一应俱全,对称布局与深色主调彰显庄重。墙上的“福”字与书法对联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每一件陈设都仿佛在讲述一段尘封的往事,令人不禁驻足凝思。康熙曾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因此,题名“烟波致爽”,今将它列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皇帝的寝宫,曾住过四位皇帝,康熙、嘉庆、乾隆和咸丰。这里签订过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并且追认瑷珲条约有效。使我国丧失大片量的领土和主权。东边是皇帝吃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云山胜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楼两层楼内无梯,而以假山为自然通道。二楼西暖阁为佛堂,因其背湖,居高临下,有“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每当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从楼北出岫云门,即达湖区。楼下有戏台,清圣祖题名“文明福地”。楼两侧有照房七间,楼前有山石。楼北有垂花门三间,题名岫云门,出门即为苑景区。</p> <p class="ql-block">走出宫殿沿着石板路前行,松树成荫,游客撑伞缓行,雨中游园别有一番风味。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偶尔有游客驻足于古建筑前,静静感受这份穿越百年的宁静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旅游巴士整齐排列,为游客游览山峦区提供了便利与舒适。乘坐旅游巴士60元一位,客满即发车。巴士在蜿蜒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间山路穿行,道路两旁草木葱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偶尔有游人徒步经过,打破了片刻的寂静,却又很快归于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山峦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四。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色。山林与长城的景色扑面而来。绿意盎然的山间,长城蜿蜒而上,远处云雾缭绕,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仿佛置身仙境。游客行走在山道上,或远眺山景,或拍照留念,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沿着一条青砖铺就的斜坡登上了城墙。山庄的宫墙采用不同颜色和不规则的石块修建,远看其花纹似虎皮,因此又被称作“虎皮宫墙”。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虎皮墙,全长10公里,宛如长城的缩影,承德人亲切地称之为“小长城”。</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坡上赭红色的藏式建筑,就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普宁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北枕双峰位于山庄东北制高点,与西北金山、东北黑山呈鼎立之势。在四面云山的山顶上,有一座单檐攒尖顶方亭,亭上方有一扁,为康熙题额“四面云山” 康熙: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峦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青枫绿屿。当年康熙帝因喜爱这里的枫树美景,便将庭院命名为“青枫绿屿”,并赋诗一首:“石蹬高盘处,青枫引物华。闻声知树密,见景绝纷哗。绿屿临窗牖,晴云趁绮霞。忘言清静意,频望群生嘉。”</p> <p class="ql-block">南瞰湖泊洲岛与南山积雪亭相望,北眺双峰对峙,东接磬锤峰,西揽外八庙群全景。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 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眺望山间古塔与乡村景色,塔楼古朴,山峦层叠,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云雾缭绕的山间,更添几分神秘与诗意。</span></p> <p class="ql-block">下游览车后来到湖泊区,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泊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览湖景区,湖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绿树与古建。几艘小船缓缓划过,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却也增添了几分灵动。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如意湖,位于如意湖滨与环碧隔水相望。是一座十字形小亭,临湖东眺水乡风景,历历在目如在画中。湖边的凉亭中,有人静静休憩,有人轻声交谈,远处的小船在湖面缓缓前行,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金山岛,金山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仿镇江金山寺而建。岛上堆砌假山,山上筑殿,面阔五间,康熙帝御题"镜水云岑",循石级而上,抵达"天宇咸畅"。两殿均被收入康熙三十六景。</p> <p class="ql-block">岛上制高点北建有三层木塔,题名"上帝阁",为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之所。此岛虽由人工堆砌,却宛如天开地造。康熙帝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p> <p class="ql-block">背靠金山一生平安,背金山保平安一生不愁吃和穿。</p> <p class="ql-block">乘船第二个游览景点烟雨楼,仿照嘉兴南湖岛上的烟雨楼所修建。</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牌匾上有九条神龙,只见龙头不见龙尾,神龙见首不见尾,预示大清江山只能看到开头,不能看到结尾。</p> <p class="ql-block">拱桥、岩石与亭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桥下流水潺潺,岩上刻字醒目,亭中休憩的游人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热河泉位于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热河全长700多米,在一般地图上找不到它有踪迹。它是中国最短的河流。热河发源于避暑山庄诸泉的一条涓涓细流,主要水源来自热河泉。冬季水温为8℃。泉侧有巨石,刻“热河”两字。</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短的河流热河,全长90余米,一分钟就能走完。因水热泉流成河,叫热河。</p> <p class="ql-block">香远益清景区建于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康照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 前殿康熙帝题名"香远益清",取意周敦颐(爱莲说)。后殿名 "紫浮" 。 两殷前后临池。其间遍植重台、千叶等名贵荷花,每逢夏季,红莲怒放,翠盖凌波,不胜清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康熙时期避暑山庄宫墙,是避暑山庄宫墙变迁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湖泊区以东,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草原以试马埭为主体,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林地称万树园,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p> <p class="ql-block">文冠果园,树上结满了果实。</p> <p class="ql-block">此堤连接三岛:环碧、月色江声、如意洲。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入夏以后,漫步长堤,满眼苍翠碧绿,四周胜景层层,步挪景动,百态千姿,绿柳袅袅,大有西子湖中“苏堤春晓”之风韵。康熙帝初建避暑山庄,疏导湖区时,亲自度量设计,其《芝径云堤》诗云:“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幅奇。”此堤对山庄湖区各处风景实有管理全局之妙。避暑山庄首先是从此处破土动工,挖池积土,成堤成洲,按说原本是避暑山庄的第一景,但皇帝的寝宫为老大,要居第一景,这里就只能退居第二了。</p> <p class="ql-block">池塘边的栈道与垂柳为山庄增添了几分柔美,荷叶田田,栈道旁游客缓步而行,湖边的建筑与凉亭在雨中更显古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质拱桥横跨湖面,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远处的游船缓缓划过,石碑静立湖边,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水心榭,位于避暑山庄东宮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通道。建于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康熙題额"水心榭"。榭建于下湖与银湖之间,跨水为桥,上列亭榭三座, "水心榭" 意为建筑在水中高台上的房屋,榭下有水闸八孔,俗称:八孔闸榭。桥东侧为银湖和镜湖,西侧为下湖。亭榭为南北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三间重檐水榭。榭在 水中,两旁空间广阔,碧波荡漾、四望皆成画景。</p> <p class="ql-block">莲花池中粉荷盛开,与远处的建筑遥相呼应,牌坊与亭子静静伫立,成为山庄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游客在牌坊前驻足,感受着这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烟雾蒙蒙细雨绵绵中游玩避暑山庄,气温只有20度在炎热的夏日中感受到凉爽。避暑山庄中丛郁的林木,清新的空气,交错的湖水,优美的自然风光,绝佳的生态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