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孝心】游刘春家引黄闸 (四)

金色的梅花17169374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刘春家引黄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炎热的三伏天中一个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周末,我与女儿外甥女祖孙四人,驱车前往刘春家引黄闸的旅程,心中满是对这座水利工程的好奇与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水利设施,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民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存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刘春家引黄闸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刘春家村,始建于1960年,在那个水利设施相对匮乏的年代,它的诞生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由于河道逐年淤积,防洪标准提高,原闸无法正常运用,于是在1980年3月开始重建,同年8月竣工。新闸为二联四孔,孔口为2.5米×2.5米的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每联10节,全长89米,设计引水量为37.5立方米/秒,最大引水量为70立方米/秒 ,设计有效灌溉面积34.7万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我远远地看到刘春家引黄闸时,它那宏伟的身姿便深深地震撼了我。闸身坚固地矗立在黄河岸边,仿佛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走近引黄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的闸门,它们静静地垂落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抚摸着闸身上的砖石,感受着岁月的痕迹,想象着当年建设者们在这里挥洒汗水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站在引黄闸旁,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心中满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她那磅礴的气势和无尽的力量,孕育了无数的生命。而刘春家引黄闸,则像是一个连接黄河与大地的纽带,将黄河水引入广袤的农田,滋润着这片土地,让干涸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引黄闸周边的景色也十分迷人。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希望。近处,黄河水奔腾而过,泛起层层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岸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在为黄河水的奔腾伴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游览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几位当地的居民。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着引黄闸的历史和作用,言语中满是对引黄闸的感激之情。一位老人告诉我,自从有了引黄闸,他们的农田再也不用担心干旱的问题,庄稼年年丰收,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看着老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座引黄闸对于当地百姓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游览刘春家引黄闸,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领略到了水利工程的雄伟壮观,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刘春家引黄闸,它不仅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这片土地带来繁荣与昌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览完刘春家引黄闸,我们来到了位居引黄闸附近最有名的“生态鱼馆”,虽说是一处家庭饭馆,但人满为患,都是慕名来品尝黄河大鲤鱼的。</p><p class="ql-block">“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这是李白在《赠崔侍郎·其一》的一首诗。黄河鲤鱼或许不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鱼,但一定是我从小听到大的鱼。它鱼肉嫩鲜美,营养丰富,“甘鲜肥美”可称珍品。</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许多“鲤鱼跳龙门”的美丽传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