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寓山(上) 风光篇

54陈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4日上午,从南京安德门乘坐大巴车,约4小时的车程,到达仙寓山景区游客中心,转乘已经在此等待的张老师夫妇驱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前些年去过二次大山村,也是从这个桥头进去的,路旁把关的小岗亭,现在已经没有了,往后300米处,关口改成牌楼大门,卡的更严了。</p><p class="ql-block">桥的右侧,是2022年建成的游客中心与停车场,规模扩大了许多。</p> 民宿住下的第二天,热心的张老师夫妇便一早开车,带我们去观景台看云海。 也是我们运气好,云海不是天天有,正巧我们遇上了。 <p class="ql-block">这座摄像头连接21CN网仙寓山直播。只要添加公众号,就可以自行了解每日每时此处的景观状况,为游客适时观景,带来很大的方便。</p> 早晨的云海难得见,我们住的农家乐平台上,倒是可以天天观赏不同的落日时分。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没个准头,所以手机里的当地天气预报,基本不看。 夏日傍晚,一场大雨过后,山顶上居然挂上一弯彩虹,遗憾的是待我拿出相机隔窗拍摄时,彩虹已然退去,只剩下这么一段。 <p class="ql-block">是夜,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水汽氤氲之息,似抹上一层胭脂色。</p> 半夜,架上相机拍星轨,回屋里咪一会,再来收机子。 方向朝南,同心圆没有了。 意外拍到了银河系,也是应了这个季节。 风光不外乎天上地下,仙寓山的水那是久负盛名。 刚刚从梅雨季过来,大山里从不缺水。 沿山涧溪流而下,一层层,一段段的崎峋怪石叠落在河道中,高低落差使得水流变得丝滑。 得益于摄影老师的指引,天不亮来到溪流边,等待那束光影的到来。 <p class="ql-block">这块大石板经过千万年的冲刷,犹如人工打磨一般,后人名曰:石床!</p><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农家乐,与这石床,直线距离只有百米。</p> <p class="ql-block">水中的五彩斑斓的石块,现在被景区称作:七彩玉谷。</p> 有句话:水清则无鱼,可我还是看见水里有好多的小鱼儿 <p class="ql-block">仙寓山的黄瓜,表皮上没有毛毛刺,跟南京这里的黄瓜,可能不是一个品种。</p> 溪边邓姓老奶奶,已有八十出头,耳聪目明神清,每天忙的不停,按南京话来讲:精杠杠的! <p class="ql-block">编后</p><p class="ql-block">皖南仙寓山之旅,本想多住些日子,结果只待了半个月,有事要回南京。</p><p class="ql-block">这期间,坐落在盘山路边的农家乐,家家爆满,盖其原因:山好水好空气好,温度还不高。</p><p class="ql-block">且以此美篇留下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浏览</p><p class="ql-block">陈士杰 编制于2025年8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