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日本投降” 谜趣深析

弓之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图:弓之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个别图片源于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灯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结晶。特别是我国春节入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春节闹元宵中的灯谜活动,内容涵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民俗等各个方面,以其趣味独特,雅俗共赏的魅力,让中国人的年味更足。确实,优秀灯谜的谜面和谜底,往往让人津津乐道,经久难忘。笔者也曾在江苏电视台举办的春节猜灯谜活动中有幸获奖。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当年为庆祝这一伟大胜利产生的一则灯谜,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多文人雅士都记得,抗战胜利后,在重庆举行的一次联欢庆祝活动中,产生了在中国文化史上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灯谜:“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之后一段时期,陆续有多个中国历史人物的名字意喻,竟然可与“日本投降”这一世界历史重大事件的谜面巧合相扣,成为耐人寻嚼的谜底。如今详细分析之,不仅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过程的了解,更有助于后人对中华文脉厚重的古代史,百年屈辱与卓绝抗争的近代史,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崛起,产生更深刻的新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投降”这一谜面征答后,先后出现了多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谜底,最终让民众基本认可,且被行家视为正解的,是为“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5个古代人名。但如果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衍生的意韵,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来解读,这五个谜底自然亦有高下之分。笔者试予详解如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说说谜底1“屈原”与谜底2“苏武”。客观上这两个谜底显然是有关联性的。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让日本屈服而投降,所以称为“屈原”。而苏联则是出动了150万大军,几天之内就将日本最精锐的70万关东军全部歼灭,这可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性损失最大的区域性战败,至此日本无力再战只得投降,所以“苏武”胜之在理。但从这两个人名意韵的逻辑分析中,“屈原”似略逊一筹,因为原子弹杀伤的绝大多数是平民,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摧毁并无多大根本性的直接作用,所以1945年8月6日和9日,广岛长崎挨了两颗原子弹后,日本并未立即投降,相反国际社会的反对之声也随即暴发,因为用毁灭性武器大规模屠杀平民,显然也属战争罪行之列,为减少美国军人的牺牲,而让几十万民众生灵涂炭,这样的胜利并不能让世人心悦诚服。而随着关东军的覆灭,日本遂于8月15日投降,所以“苏武”的针对性更强,在道义上也颇得民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说说谜底3“蒋干”和谜底4“毛遂〞。这两个谜底的意韵颇有几分幽默,关联性也很鲜明。“蒋干”指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蒋干”这个历史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却被描述为是个自恃有才却实为盗书中计的庸人,用这样的人名去意喻蒋介石在抗战中所干的事,有可能让人忍俊不禁。而“毛遂”,指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采取的抗战策略,深得民心,其胜利结局不仅遂了共产党人持久抗战的初衷,也遂了全国人民“中国必胜”的心愿。因为历史上“毛遂”本身就是有责任有担当更有成就的谋士,从这一层面上看,“毛遂〞显然要比“蒋干”强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咱再详解“共工”这一含义最深的谜底。首先要明白,共工是华夏远古传奇之人,《山海经》中描述他在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的大战中惨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竟然致使山川改变。这一典故充分表现了共工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而改地换天的大无畏精神。而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面临的战场失败和国土沦丧确实令人痛心。但毛泽东却在《论持久战》一书中,为中国的抗战前景做出了精准预判,虽然中日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在战争初期,日本法西斯占有明显优势并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但最终胜利的一方,必将是为正义而战的中国人民。这一思想,其实在他的经典词句:“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中早有体现。所以,“共工”这个谜底最早被部分有识之士认为是强调共产党人所做的努力,而且从政治和文学层面推敲,似乎也与“蒋干〞相对仗,意境也更深邃。但我认为,“共工”即是“同心干〞的诠释。共产党人胸襟宽广,一方面在坚持团结抗战方面确实做出了巨大努力,同时也并不愿以己功为傲,而是从另一层面强调:用“共工”这个人名做谜底,实际上更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全民抗战”,以及世界所有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才最终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所以,笔者觉得,这个答案也可以看成是一谜五底的归纳性总结。据此,谜面“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最合理的谜底就是:“共工”。当然,包括“屈原”、“苏武”、“蒋干〞、“毛遂〞等历史人物,作为趣谜之谜底的综合评价与趣味点缀,亦未尝不可。</span></p>